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工作,简言之就是教书育人。构筑学生的高尚人格,应该是教师“育人”的核心。何谓人格?人格是生命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追求、行为准则的总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体现出许多“独生”症结:遇事以我为中心,自私,狭隘,不懂得谦让,尤其在待人处世能力以及承受挫折能力方面令人担忧,甚至个别学生,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坎坷、纠纷,而使本该娇艳盛开的鲜花过早凋谢。可见,重视人格教育是使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格教育呢?
  
  一、立足课堂,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格教育材料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所具有的人文性决定了在学生人格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就应很好地利用这一阵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品质,如崇尚真、善、美,提倡仁、义、礼、智、信等,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形成积极态度和良好个性,使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更健康地成长。语文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多,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屈原,“发奋著书”的司马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等,他们身上体现着坚贞不屈,执著求真的优秀人格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面旗帜,提示着人们该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有些文章启示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的准则,教学时,应有意识地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例如,《将相和》中去体味谦让、团结的重要性,《项链》中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还要让学生体会玛蒂尔德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的品德。《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感受到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伟大人格。当然,不是用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铸造情感的观念,才能发展成为稳定的人格。
  
  二、课外延伸,汲取养分,完善人格
  
  早读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 语文教师应很好的利用这个时间,把时文引进课堂,既让学生欣赏了精美文章,同时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和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人处世的道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启示人们对待朋友应毫无私心,虚怀若谷,敞开心扉,特别是要能够接纳朋友的弱点。朋友有难时进行真诚的帮助。把你的心灵交给朋友,朋友回赠你的同样是玫瑰的芬芳。《恩人》让我们懂得得到别人的帮助应有感恩之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曾得到别人的帮助,有时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恩人是谁,不知道他叫什么,住什么地方,然而,我们一旦把那颗报恩的心给予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也许就报答了那位真正的恩人。《成败在人不在天》这篇文章中写到:成功,不是一个无因的“偶然”,惟当经过努力而拥有了获得成功的资本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个碌碌无为的人,纵有最好的际遇和智能都不可能受到成功的青睐。热爱生命的人们,别抱怨命运的不公,生活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才能采撷到成功之果。成败在人,不在天。对于正值高考复习这艰苦时期的高三学生们来说,一次次的月考,模考,使他们大都受到过挫折,失败的打击,告诫学生千万别在迷惘、怯懦、失意中徘徊不前,要明白美丽人生是由曲线构成的。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只有为曲线人生执著追求,积极奋进者,才能在坎坷旅程中获得成功的璀璨和胜利的辉煌!要有自信,让奋斗在血管中澎湃,直面人生,笑对人生。从教以来,大凡遇到好文章,我都会读给学生听,然后共同交流我们的想法和认识,使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明白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对他们正确人生观,健康人格的形成起一定引导作用。
  
  三、教师要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善于采纳学生的正确观点,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在知识的传授中,在能力的强化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做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形成三不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836500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
其他文献
走近小学生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学生作文,空洞乏味、雷同文章占很大的比例,真正能写出好文章的并不多。其实,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还在于选择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是源于现实生活。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接触的事物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少同学一提笔写作文,就感到头脑空空,什么也写不出来。他们没有办法从自己接触过的很多事物中选择一个来写。那么怎样选择素材呢?    一、思维要放宽    有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吕叔湘先生这样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编选的均是优秀文章,但其只是优秀的死的例文,其中所涵的知识极丰富,但也只是丰富的死知识。教师只有真正使教学活动起来,把课教活,学生才能在活动活学并活用,将死的例文和死的语文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活的储备,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活用。教师只有真正把课教活了,其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学习才会成功。因此,中
期刊
今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这就离不开我们这些班主任了。    一、班主班应增强的几种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是学校领导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的工作力度、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学班主任,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作为
期刊
可喜的是,从2004年起,广大命题工作者认真总结话题作文命题的得与失,努力完善话题命题形式。近两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少了形式的盲从和内容的跟风,命题形式和内容融入了更多理性色彩,选题作文的出现又让话题作文焕发了第二春。我们依然可以说,话题作文依旧是中考的一道绚丽的风景。那么,近两年话题作文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一、加大了对话题的限制    减少词语话题。如“责任”、“幸福”等,内容宽泛,宿构起来
期刊
直接证法是演绎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题设出发,以在此之前已经提出的本理论系统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本理论系统的定理为依据,一步步进行推理,直到推出结论为止。  直接证法应用例1  定理:两个不相等的实数的平方和必大于这两个实数的乘积的两倍。  题设:a、b都是实数且a≠b。  结论:a2+b2>2ab  证明:∵a、b都是实数且a≠b  ∴a-b也是实数且a-b≠0  ∴(a-b)2>0  即
期刊
曾看过这样一份材料: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看起来“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似乎说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很棒”,事实上却存在着十分严重、可怕的弊端,总感到缺少点东西,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
期刊
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是小学粗浅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周长、面积计算的继续和延伸,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变化最大的是几何教学内容的提前,这为初中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那么怎样学好几何、教好几何,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对于几何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在小学只学了一些几何图形的计算,如周长、面积
期刊
在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汇报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前特地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留意街头或报刊杂志语言现象,收集好的广告语和不规范的广告成语。本以为学生初次接触会一无所获或收获平平,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学生除收集了不少优秀的广告语(如:“东风”牌汽车广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运用成语、俗语朗朗上口)外,还罗列
期刊
《新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些论述为我们数学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其中,过于强调形式的东西、不求实际的甚至虚假的公开课确实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明
期刊
【提要】利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多思多问,自主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关 键 词】变换条件 题组教学 探索变式 引入开放题    一题多变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减轻教与学的沉重负担。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