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48—01
新课改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然而在活跃的课堂中,总有一些学困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要想让这些学生能跟上大家的步伐,我们真的要下一番工夫。医生给病人治疗先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作为教师,也要弄清学困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自身因素。(1)缺乏上进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由于缺乏上进心,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基于来自父母和教师的外界压力和要求的因素,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極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学好数学无用,故无心向学。因此,这些学习目标不明确且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违反课堂纪律,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课后抄袭作业,应付了事。(2)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众所周知,学习效果决定学习成绩。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存在下面现象: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他们只停留在“照单全收”的学习方法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迁移能力。通常他们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没能正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2. 教师因素。每个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思维也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掘学生的优点。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与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优等生不够思考,中等生思考不好,学困生直接不会。长此以往,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差,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学困生的比例就会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实效性。
3. 家庭因素。(1)家长观念落后,对孩子读书重视程度不够。(2)家庭不和睦,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情况下,学生本应纯洁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性格偏激,进而对学校、老师形成了逆反心理。(3)家教不当,爱度失衡。家长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任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二、转化策略
1.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所学,然后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放慢教学节奏。适当的时候要进行分层教学,让学困生慢慢也能赶上、能听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困生放低要求,先让他们把大纲最基本的知识点学会,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然后逐步提高,最终能够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比如,教授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很多学困生就比较迷惑,怎么计算呢?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先弄清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了竖式方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比较容易了,学起新的知识点就会轻松很多。这样看,课堂的进度是慢了点,但是学生容易听懂,教学效果更好。此外,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要分层布置,分基础性的题目和提高性的题目,学困生只要能完成基础性的题目就给予鼓励。
3. 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的培养,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学校教育。因此,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生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继而鼓励子女,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学生出现波动也要及时告知家长,一起为学生想办法,做好学生的帮手。久而久之,家长们也能主动打来电话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老师同心协力,学困生转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48—01
新课改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然而在活跃的课堂中,总有一些学困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要想让这些学生能跟上大家的步伐,我们真的要下一番工夫。医生给病人治疗先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作为教师,也要弄清学困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自身因素。(1)缺乏上进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由于缺乏上进心,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基于来自父母和教师的外界压力和要求的因素,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極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学好数学无用,故无心向学。因此,这些学习目标不明确且缺乏学习内驱力的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违反课堂纪律,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课后抄袭作业,应付了事。(2)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众所周知,学习效果决定学习成绩。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存在下面现象:课前没有预习,课后没有复习。他们只停留在“照单全收”的学习方法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迁移能力。通常他们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没能正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2. 教师因素。每个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思维也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掘学生的优点。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与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优等生不够思考,中等生思考不好,学困生直接不会。长此以往,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差,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学困生的比例就会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实效性。
3. 家庭因素。(1)家长观念落后,对孩子读书重视程度不够。(2)家庭不和睦,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情况下,学生本应纯洁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性格偏激,进而对学校、老师形成了逆反心理。(3)家教不当,爱度失衡。家长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任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二、转化策略
1.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所学,然后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放慢教学节奏。适当的时候要进行分层教学,让学困生慢慢也能赶上、能听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困生放低要求,先让他们把大纲最基本的知识点学会,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然后逐步提高,最终能够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比如,教授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很多学困生就比较迷惑,怎么计算呢?这时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先弄清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了竖式方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比较容易了,学起新的知识点就会轻松很多。这样看,课堂的进度是慢了点,但是学生容易听懂,教学效果更好。此外,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要分层布置,分基础性的题目和提高性的题目,学困生只要能完成基础性的题目就给予鼓励。
3. 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的培养,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学校教育。因此,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生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继而鼓励子女,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学生出现波动也要及时告知家长,一起为学生想办法,做好学生的帮手。久而久之,家长们也能主动打来电话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老师同心协力,学困生转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