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男子独舞《逼上梁山》人物性格塑造之我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胡岩老师为编导的作品《逼上梁山》作为题材,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过程,对人物林冲忍耐、被逼与放下的坚韧性格和核心舞段所衬托的内心独白的论述。并引申对此类男子英雄形象的古典舞剧目在表演与创作方面的思考进行个人的阐述。
  【关键词】:古典舞;《逼上梁山》;人物性格
  在我参加2009年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青年组)时,再一次与优秀的青年编导胡岩老师合作。在我参加的上一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少年甲组)时,胡老师就曾给我编创了《孔乙己》这个作品,打破了以往古典舞创作剧目中塑造正面人物,如:英雄、文人等,刚好相反的“丑角”形象来为我量身订做这个节目,这也让我认识到了古典舞也可以塑造这类形象,还可以这样去表演,使我受益匪浅。第九届“桃李杯”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新的挑战。因为,我想去表演出比“孔乙己”更成熟,更有难度的人物,我希望自己能塑造出不同形象的角色,因此,我和胡老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摸索,最后创作出剧目《逼上梁山》。
  一、文学性参与下的舞蹈《逼上梁山》创作构思
  在排练的过程中我和编导互相探讨,共同寻找人物的形象,最终在尝试中选定了《水浒传》里家喻户晓的人物林冲。他相貌如三国的张飞、身手如赵云。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在描写林冲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开篇就写到他的优点而是先写到了他的缺点,及其矛盾的心理。因此,我认为这正是这个人物形象最独特、最有魅力的特点。在我的舞蹈表演中这样的矛盾心理贯穿始终。舞蹈的开场,外表落魄、饥寒交迫的“林冲”迈着沉重的步伐,慢慢直气腰杆……从这个落魄、压抑状态下的林冲到一个曾经带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第一段中音乐稳而沉重,给人一种压迫感,最有特点的就是开始的第一条直线,它为剧目的“引子”。原著当中林冲是被高俅和陆谦设计白虎堂献刀所害。编导要求我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如同在朝廷臣子献给皇上的宝物一样,而现在我表演的林冲双手“捧着宝刀”献上。节目就是以这样一个形式在矛盾中开始。忍耐、被逼、放下便是这个人物的性格,编导利用身体的语汇来阐述林冲心中的活动。整个节目的层次层层推进,最后的高潮部分以一组最激烈的动作和音乐结束,在高潮的舞段结束后,下一段也就是林冲的雪夜上梁山,音乐悲伤平静,动作抒情大气与刚结束的舞段形成鲜明的反差,林冲已经完全被逼到了绝境,舞蹈中双手颤抖摸着自己的脸,脸上刻着深深的烙印是一个永远都抹不去的“囚”字,悲愤、无奈、痛苦、无助的站起来,指着苍天,好像在对苍天说:“苍天无情啊!”林冲仰天大笑,这种笑不是悲伤不是喜悦,是一个人被逼到走投无路,家破人亡已经到达了崩溃状态的笑,最终舞蹈用一个手握紧拳头放下过去,头也不回直奔梁山的造型的结束。
  二、对于林冲人物形象塑造的舞蹈创作手段
  (一)忍耐、被逼与放下的坚韧性格
  林冲有着委曲求全忍耐的性格,他内心向往一种平凡的生活,不想去惹事生非,对自己的上司高俅毕恭毕敬。反而命运弄人,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它却偏偏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也只能做出一忍再忍。舞蹈用了许多用手掌往下压的动作,这个动作喻意着心中愤然而起的怒火被强压至心底,忍耐再忍耐。林冲追求的是一个“清平世界”可是往往恶人高俅破坏了他的世界,他只能选择忍耐、逆来顺受。我心中的林冲就算他有反抗之心他也没法去放手反抗,因为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份自己忠爱的事业,我相信他已经很满足了,认为只要我能忍耐过去事情就会有好的转机,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的忍耐是无济于事的,这毕竟不是一个“清平世界”反而会变本加厉的迫害,逼到他走上绝路!
  (二)核心舞段所衬托出的内心独白
  在舞段的中间部分以马步提襟手的形式表现了林冲稳如泰山的霸气,紧接着下一个是双手张开的动作,好像是在乞求苍天能给予他平静的生活。但现实中无形的力量压制了他心中的乞求,在压迫中他仍然不失心中的那股威武的力量,在低空间的马步中再一次架起了提襟手位,充分体现了林冲不屈不饶的精神。接下来一个狠狠踢腿的动作释放了他内心的压抑,想要挣脱现实的压迫,找回自己的那份霸气。他问苍天、问大地,为什么他的命运这样的曲折,抬起沉重的胳膊手心里捧着这颗矛盾的心,掂量着,思考着,自己应该如何继续活下去。动作的处理、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并通过动作的反差体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然而命运永远逃离不了现实。在内心的沉淀和思考中突然间被现实的“雷鸣”惊醒。进入第二段的表演——现实的逼迫。
  这一段分为三个层次,在层层的逼迫中将林冲逼上了梁上。本段,运用了大量的跳跃技巧,例如:旋子三百六、反扫堂接反旋子和地面的挣扎翻滚等动作来体现现实中被逼的反抗与狰狞。在最后的高潮中编导仍然运用了一条从舞台通往观众的直线来表现林冲悲惨的命运。快速后退腾空跃起双膝跪地,爬起来继续冲上前方乞求,再一次被打回“地狱”,连续三次的上前乞求,乞求朝廷的容纳。在一次次的乞求中击垮了他的一片忠心。直到最后,在无可奈何中妥协。当每一次跳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体力、精神、情绪几乎达到极限了,在我心中,那时的我就是林冲。我心中的林冲对朝廷依然是忠心耿耿,可是朝廷一次次的拒绝,一次次的打击,將他的斗志和信念完全的击垮。使他失去了灵魂,直到走投无路。而林冲是多么的想回到原来幸福的生活,可惜这一切已经晚了亲人、爱人、事业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当最后一段音乐在平静中缓缓响起时,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凄惨、悲凉,自己托起那双已经抬不起来的手臂轻轻触摸着深深刻在脸上的“囚”字,回忆着他的过去,叹息着人生、叹息着命运。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用他最后的力量对着天空长啸:“啊,苍天啊!我……啊、哈、啊、哈!”这个声音在悲壮和惨烈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冰雪纷飞的雪山上他孤独的一人迈着艰难且沉重的步伐缓缓向山上走去,木然回头,他不甘心放下,但现实再一次逼迫,他在内心的狰狞中再一次继续前行,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回头,却被他狠狠的克制住了这发自人性的情感和留恋。放下一切、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不归路——梁山。也许,这才是林冲这位英雄内心深处真正的独白。   舞蹈的表演、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通过我这样的分析和理解而呈现出来的,内心的独白,把我从现实带到了属于剧情发生的那个年代,带到了林冲生活的世界。使我走进了林冲的内心。
  三、塑造此类男子英雄形象所引发的表演与创作思考
  塑造了林冲这个人物以后,引起了我对塑造人物形象的表演的体会和思考。要想塑造好一个人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用舞蹈来表现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局限性,这只能通过肢体的语言或者是造型上面去着眼,而不会像话剧演员和电影演员一样,他们用语言就可以表达出他们想要做什么、干什么!我們和观众是心与心的交流。舞者想去表演这个人物首先会从人物的内心出发,不管在荧幕上或者舞台上的话剧演员都是相同的,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去摸索人物内心的世界。但是我认为舞蹈演员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其他人不会的语言,因为我们不能用嘴去说,而是要用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去表达,来表达内心深处的语言,所以说表演起来非常困难。表演一个人物一定要注重细节,眼神、嘴巴、手、脚等每一个部位所做出来的表现都可以让观众明白你想要说什么,而不是为了去完成好这个动作,让这个动作多么的完美。往往一些并不完美、舒展的动作给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得编导跟我说过,表演人物动作并不是最主要东西,情绪才是剧目的主干!《逼上梁山》这个剧目的创作我认为编导选择了人物塑造的另一个角度,而不是从家喻户晓所认识的林冲去下手,可能很多人认为林冲是一个英雄的形象,而真正林冲的内心世界该是样的呢?他也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强有弱的人,他的内心也是会逃避、懦弱、忍耐。所以说编导抓住了林冲内心世界的另一面,感情饱满、复杂、矛盾,并没有选择林冲霸气,威武、英雄的那一面去创作!现在的剧目创作有许多只是看到了人物的表面,没有走到深处,走到人物内心世界。对于中国古典舞的人物塑造剧目的创作我们应该多方面的思考、揣摩人物形象,真正的去了解这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典人物的形象塑造。
  舞蹈《逼上梁山》,对我自身表演来说是一次较大的突破。通过我对林冲这个人物的表演实践,让我懂得了该如何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尺度,我们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表演这种类型的人物。中华五千的历史给予了我们坚实的文化基础也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我相信,今后古典舞的创作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凡响的人物性格形象的,我愿以此为起点继续去努力!
  参考文献:
  [1]舞蹈人物研究系列之李正一[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5):2-4.
  [2]张卉雨.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独舞)精品剧目创作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7.
  [3]慕羽.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话语立场[J].民族艺术研究,2014,27(02):50-57.
其他文献
【摘要】:《边城》在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厚的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描写了爱与美的人生,营造人与自然融合为一、自然美人也美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边城儿女的人性美和人性爱,抒写了一曲用诗构筑的生命牧歌。  【关键词】:人性美;自然美;风俗美  牧歌最早指古希腊人描写西西里岛牧羊人生活之诗。现代批评家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繁复生活相对照的作品,称作"牧歌式(田园诗式)"的作品。1934年《边
期刊
“时空”一词为“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时间”表达事物的生灭排列,其内涵是无尽永前;而“空间”表达事物的生灭范围。其内涵是无界永在。哲学上,时间和空间的依存关系表达着演化秩序。涉及的发散性概念有周易的“乾坤”,道家的“道”以及孔孟之道的大成智慧。在中西美学对比中,西方美学更重“空间观”,而中国美学则重“时间观”。譬如中国画境之通于音乐,西洋画境之通于雕刻建筑一样。音乐本身兼具律動转变之美
期刊
罗杰·弗莱(1866-1934),英国形式主义批评家,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开山鼻祖。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早年从事博物馆学,属于欧洲顶级鉴藏圈子的鉴定大师,后来兴趣转向现代艺术,成为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诠释者。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构成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著有:《贝利尼》(1899)、《视觉与设计》(1920)、《变形》(1926)、《塞尚及其画风的发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众多公益广告都以二维动画方式进行表达,为大众传播文化与道德,以公益广告为大众传播良好的风气。二维动画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断提升公益广告的效力,在广告风格与主题上都有了全新的改善,使大众视觉有了全新的体验。本文主要探析二维动画在公益广告实践中的应用,希望为公益广告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二位动画;公益广告;实践;应用  前言:当前,二维动画的制作技术在持续更新,
期刊
【摘要】:金子美铃(1903-1930)是短暂活跃于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诗坛的一位女性童谣诗人,并且被称誉为“年轻童谣诗人中的巨星”。其诗作曾经一度同时被四本杂志登载,她本人也成为当时日本童谣诗人协会的一员。然而,金子美铃一生命途多舛,26岁便自行选择离开了人世,她的诗作也被时代的洪流所埋没。直到1984年,在儿童文学家矢崎节夫的努力下,金子美铃的诗作才得以以全集的形式再次出现在世人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钱献之、戴望舒与林庚关于新格律体诗歌创作问题争论的分歧在于,双方对待林庚的新格律体诗歌创作关注的焦点存在错位。戴望舒等人关注的是“四行诗”所反映出来的旧体诗的意境氛围,林庚为其创作进行的辩护着力点在格律方面,没能意识到其诗歌的内容上的“古意”。  【关键词】:《北平情歌》;林庚;戴望舒;“古意”  一、论争的过程与焦点的错位  1936年2月,林庚的诗歌集《北平情歌》由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对建筑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视觉的冲击力,而且需要外观装饰效果使人心情愉悦;既能提高建筑自身的设计效果,也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和周围建筑相适应。但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使用不同的装饰材料,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尤其在建筑外观装饰设计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质朴的韵意,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  【关键词】:木材;建筑外
期刊
【摘要】:动画形象设计在动画片以及整个动画产业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需追求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对其艺术特征、风格、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中国动画形象设计的思维方式提供借鉴性指导。  【关键词】:传统造型艺术;动画形象;设计  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造型生动活泼、逼真传神的形象比比皆是。我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形象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其中幽默的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把传统戏曲舞台空间文化与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二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碰撞,然而二者也有诸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把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展示设计中,这样既可以为现代展示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使现代的展示设计更加特色鲜明,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本文结合设计实践项目的创作主要探讨的是戏曲舞台文化对戏曲文化推广展中的空
期刊
【摘要】:在现在的艺术领域当中,张力的运用十分普遍,在繪画中构图需要有张力,雕塑中有肌肉线条需要张力、建筑当中也需要张力,甚至在文学领域中张力依旧存在。这些事物显现的张力都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通过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去感受其中的张力程度,在静止中体会运动。张力理论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书中用了一个章节的部分来阐释张力的含义和所表现的内容,从“运动”背景下讨论“张力”。本文就在绘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