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作为高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极重要的一脉,亦是如此。
下面,我们不揣浅陋,侧重从评价内容方面来说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多元性,以期抛砖引玉。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笔者以为,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语文课应具备这几方面的特点:
一、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将“发展性”定为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基调同时,也为发展性学生评价提供了指导思想。
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理应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显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也要经历一个过程。行为表现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潜能的外显。通过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的观察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发展状况。因此,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的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其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状况,还要关注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堂好语文课,学生当是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与教师、文本等构成的交流平台,获得主动的生成与发展;而不是被迫消极地接受。
我们认为: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好语文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便是主动性。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探究,积极与人合作,乐于参与讨论交流,对照“立足过程”的评价观,即使他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其学习过程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这一过程中,他起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锻炼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学习体验,掌握了学习方法,他的素养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当然,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贯彻主体性原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以评促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二、语文特色得以呈现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综合化,但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色,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语文课不是各学科的“大杂烩”。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最根本的是语文味。余老师说过,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
什么是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的确,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花哨”,不少已然丧失了语文味。即便这些花枝招展的课堂为学生所喜欢,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无多大益处。
语文教学需要拓宽渠道,鼓励综合化,但万不可本末倒置,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守住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亩三分地,上出语文味——“语文”就是“语文”,上出特色——这就是“语文”,我们才能说这是一堂语文课,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三、生活实践得以回归
生活即是教育,课程源于生活。这里提出的生活实践的回归,是从语文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言: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语文教学过程,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要拓宽视野,将思维的触角延展到生活,把语文训练的双手延伸到课外。
笔者认为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运用得好,学生确实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理应成为重要的一环。
四、教师风采得以展现
新课程理念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学生的身上,但也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听特级教师的课,师生互动极其融洽,甚至感觉学生一直在围着老师转,但总是那么和谐。老师没有专权独断,学生都得到了主动发展,教师的风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也许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
教师的风采是多方面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想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组织的灵活、教学情境创设的匠心独运、教学意外的灵活处理、教学语言的幽默机智、个人特长的有效利用等等。
五、多元因素得以整合
衡量一堂语文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观点。
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笔者以为一堂语文课应是这样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素养得到主动的发展;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原味,上出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课堂与生活实践有效地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拓展;语文教师风采得以展现,出色地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如果这些都能在一堂语文课中得到完美整合,无疑这是一堂精彩的好语文课。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也无需苛求面面俱到。各种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来就有紧密的联系,它们的整合当然也不能是简单的拼凑。正如五官俱全的人不一定好看,还得看五官之间的完美组合。
笔者以为,只要能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多元因素有机整合,就可以说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具有相对的主观性、模糊性、动态性和伸缩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绝对化、静态化地看待标准。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者,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交流,以辨证的眼光探讨、完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定能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动态发展,多元整合,有效地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引导语文课堂教学朝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黄山市教科所)
下面,我们不揣浅陋,侧重从评价内容方面来说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多元性,以期抛砖引玉。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笔者以为,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语文课应具备这几方面的特点:
一、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将“发展性”定为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基调同时,也为发展性学生评价提供了指导思想。
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理应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显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也要经历一个过程。行为表现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潜能的外显。通过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的观察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发展状况。因此,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的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其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状况,还要关注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堂好语文课,学生当是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与教师、文本等构成的交流平台,获得主动的生成与发展;而不是被迫消极地接受。
我们认为: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好语文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便是主动性。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探究,积极与人合作,乐于参与讨论交流,对照“立足过程”的评价观,即使他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其学习过程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这一过程中,他起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锻炼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学习体验,掌握了学习方法,他的素养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当然,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贯彻主体性原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以评促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二、语文特色得以呈现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综合化,但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色,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语文课不是各学科的“大杂烩”。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最根本的是语文味。余老师说过,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
什么是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的确,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花哨”,不少已然丧失了语文味。即便这些花枝招展的课堂为学生所喜欢,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无多大益处。
语文教学需要拓宽渠道,鼓励综合化,但万不可本末倒置,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守住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亩三分地,上出语文味——“语文”就是“语文”,上出特色——这就是“语文”,我们才能说这是一堂语文课,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三、生活实践得以回归
生活即是教育,课程源于生活。这里提出的生活实践的回归,是从语文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言: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语文教学过程,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要拓宽视野,将思维的触角延展到生活,把语文训练的双手延伸到课外。
笔者认为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运用得好,学生确实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理应成为重要的一环。
四、教师风采得以展现
新课程理念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学生的身上,但也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我们听特级教师的课,师生互动极其融洽,甚至感觉学生一直在围着老师转,但总是那么和谐。老师没有专权独断,学生都得到了主动发展,教师的风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也许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
教师的风采是多方面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想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组织的灵活、教学情境创设的匠心独运、教学意外的灵活处理、教学语言的幽默机智、个人特长的有效利用等等。
五、多元因素得以整合
衡量一堂语文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观点。
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笔者以为一堂语文课应是这样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素养得到主动的发展;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原味,上出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课堂与生活实践有效地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拓展;语文教师风采得以展现,出色地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如果这些都能在一堂语文课中得到完美整合,无疑这是一堂精彩的好语文课。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也无需苛求面面俱到。各种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来就有紧密的联系,它们的整合当然也不能是简单的拼凑。正如五官俱全的人不一定好看,还得看五官之间的完美组合。
笔者以为,只要能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多元因素有机整合,就可以说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具有相对的主观性、模糊性、动态性和伸缩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绝对化、静态化地看待标准。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者,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交流,以辨证的眼光探讨、完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定能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动态发展,多元整合,有效地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引导语文课堂教学朝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黄山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