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很多知识枯燥、乏味、难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能解决班级内部学习成绩层次不一的问题,使学生之间互取对方之长处,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谈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能解决班级内部学习成绩层次不一的问题,使学生之间互取对方之长处,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师应该适当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同时,还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你追我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合作时间不足、学生社交技能欠缺、评价体系没有跟上等等。那么究竟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准备工作做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其合作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和资源浪费。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筹划好,才能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才能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
1.选题要恰当
教学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高效的,所以只有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内容,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特别是高三数学,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高考重点题型,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等差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等,都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在讨论中逐步清晰概念,学习解法,完善步骤,提升能力。
2.氛围要和谐
教育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处于身心愉悦时,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潜能。的确,学生们都喜欢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轻松温馨的氛围中,他们的情绪才能高涨,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小组合作才能注入活力和呈现精彩。所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起点,作为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这样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增长知识,健全人格。
3.分工要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根据全班同学综合性质进行划分,通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既要照顾到学生学习成绩,也要照顾到性别、性格、动手能力等。一般来说,一个小组成员不宜超过6人(全班30人左右),其中分组综合实力必须相近,即优等生1人,中等生2~3人,后进生1~2人,全组成员责任明确,有总负责的,有记录的,有操作的等等。要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让每个组都能够在相同质量下实现教学目的。
二、实施过程要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数学课堂高效与否的关键,这一阶段,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实施,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协调、调控氛围工作。
1.学习目标要明确
学习目标是方向,是学生最终要达到的知识彼岸,作为教师,要在上课前认真备课,了解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从而确立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如教学《指数函数》时,我让学生先看书本,完成填空:函数(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在了解了为什么指数函数对底数有这样的要求之后,学生就可以从这一个学习点开始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像来进行分组探讨和研究了。
2.学习任务要分配
高中数学的一些概念、知识点较多,学起来总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分配小组学习任务,比如教学《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然后,教师开始让每组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随后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小组同学当中,对学生的研究内容、时间、情绪等方面进行适当控制,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必要时可以给予小组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多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陷入困境的学生,要交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概况总结要填写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讨论实验的过程,更是总结成败经验教训的过程,是合作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该提前印发小组活动概况表和总结表,提出要求,并让组长负责布置分工、记录人员,比如谁操作、谁记录数据等,督促小组成员认真准备和合作,及时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发全体学生的思考,为下一次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束展示要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肯定认可的评价,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合作的结束,教师进行一番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评价,对推动今后更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研究成果展示
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时,学生内心是十分愉悦的,因为展示的过程,是自己能力证明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让学生特别是一些内向的、自卑的学生找到自信。成果展示一般选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避免流于形式、草草了事的汇报形式,让每个小组都能将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都汇报出来。
2.科学合理评价
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收尾工作不容忽视,它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是对学生的肯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全面深刻科学合理的评价,既要鼓励学生的认真态度,还要客观地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对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每组成员在研究时的情感表现给与评价,同时还要有学生进行记录,并最终以书面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及同学表现展现给大家,有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物质评选及奖励,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这种具有层次的合作课题,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完成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欧晓霞、乌云娜、张凤杰、王冰、杨宝灵.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
[2] 王影. 新课程改革阶段对学习方式的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黎明. 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 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4] 姜艳.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能解决班级内部学习成绩层次不一的问题,使学生之间互取对方之长处,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师应该适当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同时,还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你追我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合作时间不足、学生社交技能欠缺、评价体系没有跟上等等。那么究竟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准备工作做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其合作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和资源浪费。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筹划好,才能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才能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
1.选题要恰当
教学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高效的,所以只有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内容,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特别是高三数学,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高考重点题型,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等差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等,都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在讨论中逐步清晰概念,学习解法,完善步骤,提升能力。
2.氛围要和谐
教育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处于身心愉悦时,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潜能。的确,学生们都喜欢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轻松温馨的氛围中,他们的情绪才能高涨,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小组合作才能注入活力和呈现精彩。所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起点,作为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这样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增长知识,健全人格。
3.分工要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根据全班同学综合性质进行划分,通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既要照顾到学生学习成绩,也要照顾到性别、性格、动手能力等。一般来说,一个小组成员不宜超过6人(全班30人左右),其中分组综合实力必须相近,即优等生1人,中等生2~3人,后进生1~2人,全组成员责任明确,有总负责的,有记录的,有操作的等等。要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让每个组都能够在相同质量下实现教学目的。
二、实施过程要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数学课堂高效与否的关键,这一阶段,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实施,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协调、调控氛围工作。
1.学习目标要明确
学习目标是方向,是学生最终要达到的知识彼岸,作为教师,要在上课前认真备课,了解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从而确立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如教学《指数函数》时,我让学生先看书本,完成填空:函数(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在了解了为什么指数函数对底数有这样的要求之后,学生就可以从这一个学习点开始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像来进行分组探讨和研究了。
2.学习任务要分配
高中数学的一些概念、知识点较多,学起来总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分配小组学习任务,比如教学《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然后,教师开始让每组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随后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小组同学当中,对学生的研究内容、时间、情绪等方面进行适当控制,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必要时可以给予小组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多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陷入困境的学生,要交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概况总结要填写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讨论实验的过程,更是总结成败经验教训的过程,是合作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该提前印发小组活动概况表和总结表,提出要求,并让组长负责布置分工、记录人员,比如谁操作、谁记录数据等,督促小组成员认真准备和合作,及时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发全体学生的思考,为下一次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束展示要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肯定认可的评价,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合作的结束,教师进行一番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评价,对推动今后更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研究成果展示
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时,学生内心是十分愉悦的,因为展示的过程,是自己能力证明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让学生特别是一些内向的、自卑的学生找到自信。成果展示一般选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避免流于形式、草草了事的汇报形式,让每个小组都能将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都汇报出来。
2.科学合理评价
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收尾工作不容忽视,它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是对学生的肯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全面深刻科学合理的评价,既要鼓励学生的认真态度,还要客观地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对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每组成员在研究时的情感表现给与评价,同时还要有学生进行记录,并最终以书面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及同学表现展现给大家,有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物质评选及奖励,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这种具有层次的合作课题,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完成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欧晓霞、乌云娜、张凤杰、王冰、杨宝灵.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
[2] 王影. 新课程改革阶段对学习方式的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黎明. 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 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4] 姜艳.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