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优良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以及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均十分有利。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与德育教育结合,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还增强了德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家庭都富裕了起来,而很多小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富裕起来的父母,对他们的儿子或女儿有求必应,非常的溺爱。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了一些问题,而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关系
对于小学德育教学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以文化育人、以文化感人、以文化促成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导致一些外来思想和负面观念涌入我国,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在当前,一些小学生存在盲目攀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等现象。因此,在小学加强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很多学校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目的以及内容掌握得不够准确,缺乏正确的开展途径。为了让德育工作更好开展,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效的。
2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2.1将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小学德育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深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领域。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的汇总,老师更需要充分深刻的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学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分析,以此为基础做好和小学德育教学的综合。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强教育价值的故事渗透到学生的德育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德育的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更容易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其次,老师也要做好创新意识的强化与培养,多开发一些新的德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状况合理把握,这样也更有助于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2.2网络助力强化融合
在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掌握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的有益特质,有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德育效果提升的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德育的需求进行立体化、具体化、生动化和数字化以提升吸引力,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也满足了多维度开展德育的需求。
2.3做好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气氛的构建
教学气氛作为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外部因素,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平时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好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气氛的构建。首先,老师可以先对教室、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一个科学的优化创新,比如可以在学校公告栏、走廊、墙壁等悬挂张贴古代的名人警句,积极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美德。其次,老师也可以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积极的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习俗习惯等,积极的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2.4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渲染
小学德育的开展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可以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既然要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要考虑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德育教学方法这两者如何有效的结合。首先来说传统文化,德育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够集中,是比价分散的,而且文化的存在、体现需要结合一定的情境,不是单纯的理论性的,学生对文化的感悟需要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对此,教师首先要将分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然后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顺序,合理的结合德育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的时候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再来说德育教学,德育的开展同样要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同,才会引导学生接纳德育宣导的观念,自觉地遵守德育中规则。对此,教师需要采取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感。综合这些分析,为加强传统文化的渲染,教师在开展德育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
2.5典故效应深化融合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关键,是课程思政的效果体现。在学校课程中引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库”“中华民族经典人物传记”,把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经典人物和课程有机融合,以具体、形象的寓言故事和人物传奇深入浅出的开展德育教育,用学生的视觉和知识储备重新解读故事意义,学习人物宝贵精神,内化成自身的优秀内在品质,如艰苦奋斗、诚信敬业、刻苦钻研等,继而深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扬传承社会主义文化。
2.6掌握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的先驱者,决定着教学质量。如果需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好的教师能为学生带来更多专业的、有趣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能以教示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特别严格要求自己,提升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应该做到文化有力、谦虚待人,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学校也要不断对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进行考核,并且树立典型,要打造一支高修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使小学德育工作发挥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
2.7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内涵,有效的开展德育教学
首先要保证课堂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在投入学习一开始就将德育树人的思想放在首位,并在教学内容上,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设置到实际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专业知识教学为根本,展开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现两者有效的结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深度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精神,通过对历史发展大背景的介绍,教师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转折点和关键人物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促使学生领会自然学科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和知识层面上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将学生内在的知识文化向道德素养层面进行转化。
3结语
传统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文化氛围等方法,来促使德育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乐.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A].2019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119-120.
[2]王雪亚.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3):145.
[3]黄明征.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学周刊,2019(10):118.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家庭都富裕了起来,而很多小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富裕起来的父母,对他们的儿子或女儿有求必应,非常的溺爱。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了一些问题,而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关系
对于小学德育教学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以文化育人、以文化感人、以文化促成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导致一些外来思想和负面观念涌入我国,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在当前,一些小学生存在盲目攀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等现象。因此,在小学加强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很多学校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目的以及内容掌握得不够准确,缺乏正确的开展途径。为了让德育工作更好开展,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效的。
2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2.1将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小学德育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深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领域。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的汇总,老师更需要充分深刻的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学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分析,以此为基础做好和小学德育教学的综合。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强教育价值的故事渗透到学生的德育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德育的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更容易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其次,老师也要做好创新意识的强化与培养,多开发一些新的德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状况合理把握,这样也更有助于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2.2网络助力强化融合
在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掌握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的有益特质,有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德育效果提升的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德育的需求进行立体化、具体化、生动化和数字化以提升吸引力,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也满足了多维度开展德育的需求。
2.3做好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气氛的构建
教学气氛作为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外部因素,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平时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好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气氛的构建。首先,老师可以先对教室、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一个科学的优化创新,比如可以在学校公告栏、走廊、墙壁等悬挂张贴古代的名人警句,积极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美德。其次,老师也可以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积极的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习俗习惯等,积极的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2.4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渲染
小学德育的开展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可以理解的内容,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既然要在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要考虑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德育教学方法这两者如何有效的结合。首先来说传统文化,德育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够集中,是比价分散的,而且文化的存在、体现需要结合一定的情境,不是单纯的理论性的,学生对文化的感悟需要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对此,教师首先要将分散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然后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顺序,合理的结合德育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的时候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再来说德育教学,德育的开展同样要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同,才会引导学生接纳德育宣导的观念,自觉地遵守德育中规则。对此,教师需要采取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感。综合这些分析,为加强传统文化的渲染,教师在开展德育时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满足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
2.5典故效应深化融合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关键,是课程思政的效果体现。在学校课程中引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库”“中华民族经典人物传记”,把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经典人物和课程有机融合,以具体、形象的寓言故事和人物传奇深入浅出的开展德育教育,用学生的视觉和知识储备重新解读故事意义,学习人物宝贵精神,内化成自身的优秀内在品质,如艰苦奋斗、诚信敬业、刻苦钻研等,继而深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扬传承社会主义文化。
2.6掌握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的先驱者,决定着教学质量。如果需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好的教师能为学生带来更多专业的、有趣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能以教示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特别严格要求自己,提升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应该做到文化有力、谦虚待人,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学校也要不断对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进行考核,并且树立典型,要打造一支高修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使小学德育工作发挥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
2.7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内涵,有效的开展德育教学
首先要保证课堂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在投入学习一开始就将德育树人的思想放在首位,并在教学内容上,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设置到实际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专业知识教学为根本,展开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现两者有效的结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深度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精神,通过对历史发展大背景的介绍,教师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转折点和关键人物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促使学生领会自然学科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和知识层面上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将学生内在的知识文化向道德素养层面进行转化。
3结语
传统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文化氛围等方法,来促使德育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乐.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A].2019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119-120.
[2]王雪亚.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3):145.
[3]黄明征.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学周刊,2019(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