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更新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替代了静止、呆板的老教具,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参与程度起到了的独特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形象易懂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葡萄沟》,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及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如在导入环节,我先出示地图,通过《中国政区图》《新疆行政区划图》的展示,让学生知道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市,葡萄沟距离吐鲁番大约10公里;再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出示了烤羊肉串、哈密瓜、维吾尔族的歌舞、天山南北的风景、传说中的阿凡提等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疆景美物丰人聪慧;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与新疆有关的美景、物产、任务、故事,引起学生学习、了解葡萄沟的兴趣。
   二、再现场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部分学生学起来会逐步感到困难,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带有音乐、视频、图片、文字的课件,从视觉、听觉上进行丰富和拓展,能更快速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既帮助理解节省了教师讲解时间,又加快了教学节奏,留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如《葡萄沟》所介绍的吐鲁番的葡萄沟在遥远的新疆,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风土人情更是大不相同。虽然课文有两幅插图和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相对应,但是对于这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来说,单凭这些还是很难感受到那种异域风情的美丽。像“梯田、凉棚、热情好客、阴房、碉堡”等词语,只凭老师说或查字典,很难说清楚弄明白。然而,大屏幕一出现山坡上的条状阶梯式种满粮食的田地,夏天遮挡太阳乘凉用的各种草棚、木棚、折叠凉棚,节日里人们盛情接待客人,陰房和碉堡的图片,这些难点马上解决了。
   理解“五光十色”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能不能用“五颜六色”代替“五光十色”,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不能,可是又说不出为什么,只明白“五光十色”有颜色多的意思。这时我连续出示多张各色葡萄的图片:阳光下,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色泽鲜艳,非常诱人。接着再问学生上面的问题,学生马上说出,“五光十色”不但指葡萄种类多、颜色多,还有鲜艳的光泽,从而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学生对葡萄干的制作段过程很难理解,这段我采用视频播放“葡萄干的制作”片段,直观形象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豁然开朗了,再让学生看着视频,用上顺序词“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学生踊跃发言,更进一步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产生了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三、参与评价,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认识,还为主动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参与评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葡萄沟》一课,无论是生字的书写、课文内容的概括填空练习,都利用了投影仪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学生互相点评;课后,学生们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交流工具,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介绍与新疆有关的美景、美食、名人等课外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晨读,对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增加积累,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但晨读效率不够令人满意却也是事实,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布置完朗读、背诵任务后对学生关注甚少。学生以完成背诵任务为目标,以连珠炮似的速度完成,在余下的时间里静坐、发呆、说闲话、做作业、看书等,随后课堂上读书声越来越小,早晨的课堂变得沉闷与安静,有些学生则昏昏欲睡。这是晨读效率低下的表现,早上的课堂里缺少琅琅的书声,实在是一种遗憾。通过调
期刊
比喻是语言表达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很多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比喻提高表达效果,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这部小说共有比喻387句,其中用来比喻动物植物的63个,用来比喻事物事件的146个,用来比喻自然现象的24个,用来比喻人体相关的154个。该作品中的比喻有以下几个特征。   1.恰当中追求新颖   作者运用自己身边普通事物设喻,喻体简单明了又出乎读者意料
期刊
现如今,我国作为不断发展的国家,科学技术、教育事业都在蓬勃前行,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学者愈发重视教学领域与教学内容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新课程变革的影响下,对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指导已经展开深入的研究。因此,加强重视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推动教学创新与发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探究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农
期刊
今天,我和妈妈去长城游玩,我牢记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一到长城,我一看。哇!長城好长呀!一眼望不到头,好像一条巨龙穿行在祖国大地。长城曲折蜿蜒,连绵起伏,从这头伸向那头,真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它。   我爬上了长城,我知道,这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用智慧和汉水一把土一块砖砌起来的,这里不知累死了多少勇士,多少百姓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段历史的奇迹。   我和妈妈都被这伟大的奇
期刊
人类择水而居,河流便成了人类生存的依托,可如今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小河里的鱼虾们早就“逃之夭夭”了。造成河流、湖泊、海洋等污染原因是我们人类啊!   清洁的空气对生命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但工厂里有大烟囱,家灶里有小烟囱,汽车、飞机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也会排出废气,这些烟囱排出“五彩缤纷”的废气,污染环境。   同學们,我们应该带头保护环境,虽然宇宙空间很大,人们可以发明宇宙飞船,但是地球毕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了高中语文学习的18个任务群,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更看重阅读与写作,看重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阅读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深度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以往的文本解读,教师更多的是宏观讲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表达技巧、作品的主题等的探究,关注的是结论,是“大处着眼”,也是粗线条的阅读。而深度阅读,教师更要善于“抓牛鼻子”,以细节入
期刊
一、正师德   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一些负面因素影响,部分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无意于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置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离岗到外面去讲课。不可否认,作为教师,花前月下少有我们悠闲自在的身影,霓虹灯下少见我们轻盈飘逸的舞姿,酒吧里也很少听到我们豪情畅饮的笑声。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批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教案,研究不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谈几点看法:   一、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课堂活起来?   一、生动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每堂课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恰当的导入情
期刊
一、原题再现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二、存在问题  学生有很多答对比(反衬),区分不清對比与衬托的不同。  三、解决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