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打破文言文的读背方式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言文实验探究式教学必须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诵读,重视积累,重视迁移。使文言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积累 诵读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而把握文意可以更好的理解词句。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表现为:有“言”而无“文”,这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结果。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把文言文作为文章来教,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
一.重视诵读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文言文教学以诵读为主,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等;抒情色彩浓而蕴意深刻的散文,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如《小石潭记》。处理好全班或小组齐声朗读与学生个别朗读的关系,齐声朗读声音洪亮、气势盛大,但要克服节奏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调不明、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等缺点。要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进而读出文言文的意思,读出文言文的美。
在阅读文言文时,许多词、句、篇都会成为阅读者语言仓库的一个部分,而阅读者也会逐步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所谓的“宾语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取消句子独立性”等语法规则,只能是初学者如坠雾中,因为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具体现象中概况出来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得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有增无减,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因此,只有诵读才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正确途径。
文言文诵读教学不是单一的朗读训练,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用诵读来带动其他的训练,如句、篇的训练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法,应当遵循下面两条基本原则:1.诵读和会意密切结合,以求疏通文意。2.灵活记忆,自然成诵。
二.积淀民族优秀文化
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以让学生吸取古人语言中的精华文化积淀,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写作技巧。文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现实,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高尚情怀和爱国精神都渗透在文学作品中,学习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农、林、数、医等多种学科知识大多是以文言形式保存下来的的,我们如果具有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化典籍,更好的保留祖国文化的遗产,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明显效果。学生除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外,还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教师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以点带面,赋予每一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文言教学必然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荡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以现代言语习惯解读文言词句
翻开初高中教科书和参考书的文言文篇目,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词句的翻译让人感到很生硬。如“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翻译:“谁认为你多智慧呢!”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说某人智商高、有知识,就简洁明了地说他聪明智慧。所以,字词的解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能新不古;(2)能直不曲;(3)能简不繁。其根本原则是在充分利用古汉语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调动现代理念,;力求使文言文词句的解释新鲜、灵活而不失准确。
此外,文言文教学还应该讲求实用,不能脱离时代生活,以古解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精神解读古人思想,讲古代作品与当代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还需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解读作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总之,在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的时代,文言文教学是新时代有待探索发掘的文化宝藏。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品味文章,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同时,实现现代思想文化和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成功对接。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积累 诵读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而把握文意可以更好的理解词句。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阅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表现为:有“言”而无“文”,这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结果。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把文言文作为文章来教,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
一.重视诵读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文言文教学以诵读为主,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等;抒情色彩浓而蕴意深刻的散文,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如《小石潭记》。处理好全班或小组齐声朗读与学生个别朗读的关系,齐声朗读声音洪亮、气势盛大,但要克服节奏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调不明、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等缺点。要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进而读出文言文的意思,读出文言文的美。
在阅读文言文时,许多词、句、篇都会成为阅读者语言仓库的一个部分,而阅读者也会逐步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所谓的“宾语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取消句子独立性”等语法规则,只能是初学者如坠雾中,因为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具体现象中概况出来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得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有增无减,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因此,只有诵读才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正确途径。
文言文诵读教学不是单一的朗读训练,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用诵读来带动其他的训练,如句、篇的训练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法,应当遵循下面两条基本原则:1.诵读和会意密切结合,以求疏通文意。2.灵活记忆,自然成诵。
二.积淀民族优秀文化
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可以让学生吸取古人语言中的精华文化积淀,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写作技巧。文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现实,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高尚情怀和爱国精神都渗透在文学作品中,学习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农、林、数、医等多种学科知识大多是以文言形式保存下来的的,我们如果具有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化典籍,更好的保留祖国文化的遗产,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明显效果。学生除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外,还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教师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对课文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以点带面,赋予每一篇课文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文言教学必然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荡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以现代言语习惯解读文言词句
翻开初高中教科书和参考书的文言文篇目,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词句的翻译让人感到很生硬。如“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翻译:“谁认为你多智慧呢!”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说某人智商高、有知识,就简洁明了地说他聪明智慧。所以,字词的解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能新不古;(2)能直不曲;(3)能简不繁。其根本原则是在充分利用古汉语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调动现代理念,;力求使文言文词句的解释新鲜、灵活而不失准确。
此外,文言文教学还应该讲求实用,不能脱离时代生活,以古解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时代精神解读古人思想,讲古代作品与当代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还需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解读作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总之,在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的时代,文言文教学是新时代有待探索发掘的文化宝藏。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品味文章,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同时,实现现代思想文化和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成功对接。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