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祖(短篇小说)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中国版图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应该是华北平原的黄河流域。那里的村村落落大都会在村口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村名、姓氏起源、迁徙沿革等,以此标榜家族的本正源清,他们要么是尧舜封姓,要么是周公后裔;要么是盘古老村,要么是明洪武老鸹窝迁来的府民,否则,道不清来历的家族将被笑称杂种。
  五爷是在一次乡绅集会上被骂作杂种的。
  五爷是我们刘家营刘氏族人的掌门人,也是家族长的继承人。那年他刚满二十,风流倜傥,血气方刚。那天,他陪年老体衰的父亲去参加县里的一个集会。集会的主要事宜是推选县议员,按照民国政府的要求,县里要从乡绅中推选出十个议员参政议政。县长下了八十多张帖子,请来八十多位乡绅名流。五爷穿一件青灰长衫,戴一副圆片茶色墨镜和一顶黑礼帽,摘下礼帽就能看到他那明亮的三七分头,他往那些老态龙钟的乡绅里一站,真是鹤立鸡群。县长对五爷青睐有加,并提名他当县议员。这个决定一出,立刻遭到众乡绅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刘家营的刘氏一族来历不清,证据是他们自己都说不清属于刘姓的哪个分支、从哪里来,当属杂种。杂种怎么能当议员呢?五爷父子当众受辱,十分羞怒,却又无理分辩,只好忍气吞声,悻悻而回。老爷子回府便口吐乌血,从此一病不起。五爷知道老爷子来日无多,悉心照料之余,想从老爷子口中打听点关于家族来历的事。
  他问:您老真不知我们属于刘姓的哪一分支?
  父亲说:据说我们应属保定唐县刘氏后人。
  他问:可有考证?
  父亲说:无考,代代口传而已。
  他又问父亲:我们祖宗是何年何地迁来?
  父亲说:据说是明洪武年间大迁民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来。
  他问:可有考证?
  父亲说:无考,也是口传而已。
  他又问:我们的家谱和辈分排序又从哪里续来?
  父亲答不出,脸露难色,摇头不语。
  五爷突然觉得父亲的回答全是“据说”,根本没有实在意义,便不再追问,自去打开盛着家谱的红木匣子,取出一本发黄的手订册子,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回。他看了半天,毫无收获,家谱上也全是“据说”、“相传”之类的传说故事。他走出家门,遍访村里的老人,几天下来,也没问出个子丑寅卯,心里便觉隐隐发痛。
  不久,老爷子死了。父亲是含着深深的愧疚和困惑而死的,死前两眼充满了迷茫。五爷接着被族人推举为家族长,开始掌管刘家营刘氏宗族的大小事宜。五爷突然产生要去寻宗问祖的冲动,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这件事情,这件事也必须由自己来做。一天,他就以新任家族长的身份把族人召集到他家的院子里,把自己想去寻祖的打算告诉了大家。他说,我们不能再稀里糊涂地活下去了,连祖宗是谁、自己从哪里来都不知道,还怎么为人立事?不去寻祖,我们的子子孙孙就千代万代被人家骂作杂种。族人们对他的这个决定大加赞赏,都说您要做成这件事就是我们宗族的最大功臣,将为族人千秋称颂,永志不忘。五爷心里像燃起一把熊熊的火焰,当即在族人面前夸下海口,如不能清本正源,情愿荒死他乡。
  离家以前,却有两件事钢钩子般地挂着他的心,一件是偌大个家谁来替他料理,百多亩良田要收种,十几匹驴骡要喂养,客来亲往要应酬……第二件是太太梅春和刚娶的二房香香怎么办?土地的事还好说,老家员套叔虽老,还算清亮,他帮家里应酬了大半辈子,租种租收应该算是行家里手。两房太太就揪心了,大太太梅春性如烈火,强势得如只母老虎,而二太太香香却性情柔弱,像个掉劲的面团。女人本来就事多,平常霸财争宠是难免的,尽管有哭哭啼啼的时候,但有自己站在中间,谁也不敢太出格。自己一走,就难说了,梅春要耍起性子来,吃亏的定是香香。五爷揣摩来揣摩去,决定给两个太太开场家庭会,先把硬邦邦的话儿撂在那儿。五爷说,我这次离家需要些日子,你们两个要好好的,谁要惹是生非,我就休了谁!大太太梅春马上听出来男人的话是说给自己的,就接过话茬儿说:“老爷尽管放心去,我会做出个样儿让你瞧。”香香不解男人的用心,只把离情别意表现得无限缠绵,却没露出半点忧伤。五爷还是不放心,离家的头天晚上分别“幸”了两房太太,好听和不好听的又强调一回,折腾得真是筋疲力尽。
  五爷出远门的那天,族人们把他送到村外,他骑在一匹油光的黑骡子上向族人招了招手说,你们等着吧,不久我就会带好消息回来。当他看见远地里抹泪把花的香香时,心里仍是忐忐忑忑,他使劲 了几下缰绳,然后,昂首挺胸地走了。
  二
  五爺要去的地方是刘氏始祖监明封地保定唐县。
  五爷认为祖辈关于家族沿革的传言多不可信,寻祖就要从源头开始,像寻找河流的源头一样,只要找到源头,其下的支流就清晰了。他的家乡位于鲁西南的中部,是商圣范蠡晚年定居经商的陶地,向北不足百里就是黄河。那时候黄河上没有桥梁,过往就得靠木船摆渡。五爷登上黄河内堤,见渡口里外全是荷枪实弹的大兵,他们说着外地的方言,吵吵嚷嚷,吓得五爷赶紧调转骡头,跑进一家马车店里。店主说,南岸驻扎的是南方来的北伐军,对岸是吴佩孚的北洋军,北洋军作战失利,吴佩孚下令封住了黄河,想借天堑阻断北伐军追击的步伐。
  五爷过不了黄河,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店老板劝他回去,说兵荒马乱的不要瞎闯了。五爷铁心要去唐县,就一天天地等着。大概等了七天,山西的冯玉祥、阎锡山抄了北洋军的后路,吴佩孚的守河部队哗啦一下就跑光了,北伐军就乘势渡过了黄河。五爷坐着木船到了河北,跟在北伐军的后头,四天就到了唐县。
  五爷本以为唐县应该是富丽之乡,没想到县城到处都是破败不堪的景象,一条主街凹凸不平,两边的门面灰头土脸,比起陶地还逊色不少,但毕竟踏上了始祖之地,心里倒有一种归根的安详。他找了一家客栈,弹尽一路风尘,认真梳洗一番,换了干净衣服,就来到刘氏祠堂。祠堂里尧帝和监明父子慈祥地坐在那儿,用微笑来接纳这个百世之外的贤孙。他忙跪在始祖面前,激动得泪光闪闪,不停地叩头膜拜。堂主是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看着这个虔诚的后生,微微点着头问他,后生从哪里来,是刘姓的哪个分支,是路过还是专程来祭祖。五爷羞愧得抬不起头来,半天才道出实情,恳求堂主指点迷津。堂主把五爷领进侧厅,那里陈列着许多刘氏谱集,并按省市标着序。堂主很快从山东卷中找到了陶地册,并认认真真地查找起来,直到掌灯时分,也没查到陶地刘家营刘氏一族的任何踪迹。堂主遗憾地摇了摇头说:“自尧帝封刘姓于唐后,始祖监明又将刘姓分东西两支,东在山东平原,西于山西临汾。而后三千余年,其中变迁频仍,分流众多,遍布天下。你要决心寻祖,看来有很远的路走啊!”   五爷拜别堂主时说:“哪怕搭上这辈子,我也要活个明白。”
  五爷的第二站是山东平原县。
  五爷离开唐县,骑着黑骡子,踏着白洋淀的湖堤一路向东走。当时北伐战争仍在继续,张作霖和吴佩孚的部队正节節败退,时常有溃逃的士兵在青纱帐里出没,华北平原一派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五爷赶路时倍加小心,每看到有部队过来,就忙将骡子赶进青纱帐去躲避,因为南北双方都在大量补充兵员,只要见到青壮年,就要抓去当兵。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本打算三天赶到平原县,却整整走了八天,半路上,并且把他赖以代步的黑骡子也弄丢了——那天黎明,他骑着骡子走了一夜,已经是人困骡乏,就在骡背上打起了盹,正巧远处有一队骑兵经过,黑骡子闻声发起情来,撒开四蹄,驮着五爷向骑兵阵营冲去。五爷醒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尽管他用尽力气猛勒嚼子,那头比驴还犟的骡子口流血涎仍往前疯跑。五爷看见几个骑兵举起抢来,一个腾跳滚进草丛里,接着枪就响了,黑骡子中枪后,仍坚定地向马群冲,至少冲出去百多米,才慢慢倒下去。五爷趴在草丛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骡子被几匹马拖走,直到远处飘来炭烟和骡子肉香的味道,他才干呕几口,死心地走出草丛。
  来到平原县城,五爷不顾一路劳顿,就向路人打听刘氏宗祠的所在,人们都说不知。正犯愁时,“刘麻子狗肉铺”的招牌吸引住了他。掌柜并没有麻子,是个白胖的中年汉子,自称是刘邦后裔,狗肉生意是祖宗跟樊哙学的,差不多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他说,平原刘氏始祖并不在城内,在城西南王大挂村。五爷买了烧饼夹狗肉,道声谢,就去了王大挂村。刘掌门已老态龙钟,两眼布满云翳,神情却十分和蔼。五爷趋步向前,施了个躬身大礼,老人伸出干瘦如柴的右手,让来客坐在他身边。当明白客人千里寻祖的意图后,他便对平原刘氏的沿革及外迁分布娓娓道来。他说王大挂村是平原刘氏的始祖之地,起于西汉高祖时,属彭城刘氏刘交、刘嚣后裔,部族兴旺,繁衍众多,两千余年,数次外迁,遍布中原……五爷急于想知道陶地刘家营刘氏一族是不是属于平原县刘氏分支,就报上辈分排序表,让老人对照。老人掐着手指,把平原刘氏的辈分字序一一背出来,二者却没有一字相同,五爷心里立时像塞进一个冰坨。老人很遗憾地说,看来你们不属于平原刘氏分支,但也不要难过,天下刘姓是一宗嘛。
  离开王大挂村,五爷很茫然,一时不知往哪里走,沿着一条小河堤来回踱步,硬是踩出一条几百米的小路来。他灰心,犹豫,彷徨,多次想起自己的家,想起梅春和香香,还有套叔,几次产生回家的念头,但这种思绪像天上的浮云很快就飘过去了,因为他想起了因受辱死去的父亲,想起了在族人面前发海誓时的情景,并臆想了空手而回的羞愧和尴尬,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到刘家营去。他望着高远、空冷的夜空,决定去山西临汾,也许那里才是祖宗的故乡,自己要找的地方;也许那儿才能解开自己的心结,才能了却自己的心愿,给族人一个交代。他不再犹豫,就啃着干粮往西走去。
  时下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已相当寒冷,荒原上的衰草凄厉地尖叫,西天挂着半轮残月,五爷边走边想,残月下可能就是祖先的故乡,那里一定是个非常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自己和族人与那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千年万年也难以割舍,但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西行大约几十里,他突然看见前方遍地燃着篝火,火光里有士兵走动的身影。他忙躲进一片林地里,背靠坟头躺下来。他的确很疲乏,一开始努力控制着困觉的神经,没多久眼皮再也睁不开了,他睡着了,并做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梦,梦见自己漂浮在一条大河上,河水澎湃东流,轰轰作响,水滴珍珠般飞溅在他的脸上。突然他感觉到身体被什么狠狠撞击了一下,便倏地坐了起来,他睁开眼睛,见一支火把竖在跟前,一个士兵坏笑着,将一泡尿泚在他身上。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跑,刚起身,就被两个士兵按在了地上,接着被强行解去腰带,搜了身,银元和银票全被拿去。他壮着胆子喊,我要见你们老总!几个士兵说,好啊好啊,就把他推到一堆篝火前。长着络腮胡子的长官正举着军刀烤马肉,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要去山西寻祖,请把盘缠还给他。长官问他多少盘缠,他说三十块大洋和一百两银票。长官将军刀插在地上,摘下自己的帽子,帽壳朝天放在地上,然后摆动着左手中指,示意他的手下把截获的钱财放在帽壳里。士兵狠狠地瞪了五爷一眼,无奈地将银元和银票全交出来。长官拔出刀子,指着五爷说,老子为民国在前方卖命,你他妈还干这乌七八糟的事,一口气喘不匀,老子宰了你!现在给你指条活路,跟着老子打吴小鬼去。五爷知道,还是先保命要紧,日后再做打算吧。五爷说,打败吴小鬼,你要给我放行。
  三
  那天夜里,五爷脱下青衫,换上了军装,成了冯玉祥部队里的一名士兵。那个满脸络腮胡子的长官姓张,是个营长,他看五爷一表人才,又在县学读过书,就给五爷安排个勤务兵的差使。五爷耷拉着脑袋提不起精神,常把吩咐的事搞得一团糟。一天,张营长手下抓住一个逃兵,问怎么处理。张营长二话没说,啪啪两枪就撂倒了。他给五爷说,你不要逃跑,逃兵都是这个下场。五爷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暂时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张营长带领部队先攻下保定,又攻克霸州,不久随大军进了北平。北伐军打垮了北洋军阀,张营长作战有功,擢职为团长。五爷凭办事精练,也提为勤务班长。不久,张团长的部队奉命撤回太原郊区休整,五爷又开始盘算去临汾寻祖的事。五爷知道张团长爱财,就把自己积攒的饷银悉数送给他,并提出请假回家省亲。张团长说,兵役满三年才能省亲,你才不足半年,甭想。五爷去不了临汾,也回不了家乡,就想写封家书,可转念一想还不如不写,说实情,反被族人所笑,又让梅春和香香惦记,再说部队又换防频繁,回信也未必能收到。他心里十分苦恼,有一段日子竟爱上了喝酒,一喝就喝醉,见人就骂骂唧唧的,为此张团长还抽过他几回鞭子。
  时间到了1930年,五爷终于熬过三年的兵役期,他又去找团长请假省亲。张团长说,不用请了,我们的部队马上开拔去你老家那一带,到时会安排你回家看看。他这才知道中原大战即将爆发。不久,部队就渡过黄河,驻扎在陶地。虽然营地离他老家刘家营不过二十里,但他没再提回家的事,回家省亲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想去的地方仍然是临汾。他天天盼着打仗,盼着冯玉祥、阎锡山的部队被蒋介石的部队打垮,也盼着张团长战死,如此,他就可以解脱继续寻祖了。可南北双方迟迟没有开战,以陇海线为界对峙着。他心里火煎火燎,一刻不得安宁。他也想家,但又怕回家,好几次夜里骑着战马飞奔到刘家营村外,站片刻,又拍马而回。   这年初夏,战争终于爆发,南北双方各出动几十万大军鏖战在徐州至郑州一线。起初,阎锡山、冯玉祥指挥的北方军完全占了上风,曾经把蒋介石的部队差点赶到江南去。没料何应钦带着二十万大军杀上战场,形势一下翻转了过来,南方军掉头开始了反攻,夏末又打回了陇海线。然后,两军又开始对峙,首脑们为谁主天下展开频繁谈判。谈判破裂以后,蒋军向京浦线发起猛攻,北方军节节败退。张团长的部队奉命去兖州堵截蒋军,半路上中了埋伏,张团长被一发流弹炸得粉身碎骨。五爷早知士兵厌战,就趁势大喊:“团长死了,都逃命吧!”士兵像树倒的猢狲一样纷纷逃离了战场,五爷一夜狂奔回到陶地。
  五爷还是没有回家,暂时住在一个小客栈里,脱掉军服,重新穿上青衫。他给家员套叔写了一封信,并花一块大洋雇专人送去。送信人当天就回来了,还带回了套叔的回信,信中说家里还算平安,这几年年景虽不算好,还是有不少盈余,都一分不少地存在钱庄了;不好的消息是香香去年得病死了,葬在了祖坟右侧的空地上;大太太相安无事,只是脾气更加暴戾。套叔希望五爷早点回家,说自己越来越糊涂,总是丢三落四的。五爷为香香的死感到悲伤,香香到他家仅仅五年,有四年都是独守空房度过的。他料定一向柔弱又多情善感的香香受了不少委屈,可能是郁闷而死。五爷只能规劝自己,人死不能复生,人各有命。他不想回家,也不想留太久,没等心情完全平复下来,就决定去临汾。这一次,他事先查看了地图,不想徒步穿越险阻重重的太行山,决定从商丘坐火车直达渑池,然后北行百多公里,就能到達临汾。当坐上西行的火车时,他的思想就全在寻祖这件事上了。
  第二天一早,火车停在了渑池车站。当时已近隆冬,半高原的冷风像刀子一样能穿透行人的骨缝。五爷走进一家马车店,问有没有去临汾的马车,老板说天要下雪了,你要付平时双倍的车费才行,至少要四块银元。他一声不吭地将四块银元排在店老板手里,当天就坐着马车向北进发了。远方全是高低起伏的丘陵,背景是茫茫的大山,天上飘起雪花,道路坚硬而且湿滑。马车不急不躁地绕着山根前进,打了铁掌的马蹄生硬地敲打着地面,他们每三五十里都要歇一下脚,给马匹补充点营养。车夫多年干这种差使,把行程需要的时间、走哪条路最快又安全、在哪家客栈过夜等安排得妥妥帖帖。一路上,车夫最担心的不是恶劣的天气,而是胡子,他说这一带有很多胡子,说不准就从哪个山坳里冒出来,他们主要是抢劫钱财,你要是反抗,命就难保。他建议五爷把银元藏在马车帮里,那里有一个凿空的槽子,外面又进行了伪装,一点痕迹都没有。五爷说,身上只有几块银元了,要是碰上胡子,就作买路钱吧。他们没有遇上胡子,第五天,到达了临汾,五爷给车夫几个铜板的小费,他们就分手了。
  五爷一路打听,来到尧帝庙,见是一座普通的庙宇,全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宏伟。庙堂上尧帝的塑像立在正中,右边是尧长子监明,左边是十七代孙刘累。刘累是刘姓早期最著名的人物,为夏帝孔甲养龙有功,被封“御龙氏”。五爷上香膜拜,泪流满面。主持被他的虔诚所感动,问了原由,听了他寻祖的艰辛故事,便让他留宿在厢房里。主持说,先祖离我们太久远,实在难以说清,你还是去洪洞县吧,你祖上可能是那里的移民,明洪武年间四次迁民于山东,簿存基本清楚。听主持这么说,五爷心里忽然明亮起来,决定第二天就到洪洞县去。
  来到洪洞县,就要去拜谒广济寺,瞻仰老槐树,当年祖上就是从这里一步步离开家乡和亲人远走他乡的。令五爷伤感的是广济寺和老槐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座刻着“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的石碑落寞地站在那里。他凭吊良久,才肯离开,接着去访问县城中的刘姓居民,尽管他们都说是刘累的直系后人、洪洞县的老户,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确凿证据。第三天,他从一个刘姓老鳏夫口中得知,苏堡刘氏和城北刘家营保存着当年刘氏迁民最完整的资料和家谱。城北“刘家营”立刻给了五爷许多联想,自己的村子不是也叫刘家营吗?它们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关联呢?远离家乡的祖上会不会为了后人便于寻根才沿用了这个名字呢?他决定马上去一趟洪洞县的刘家营。
  他整整步行了一个上午,才来到城北三十里的刘家营。老迈的掌门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给他煮了一碗红糖姜水,用来御寒。老掌门一边查着家谱,一边讲明洪武年间大移民的事。老掌门说,从洪武二十一年到二十五年共往山东迁民四次,第一次迁往临清,第二次迁往东昌,第三次迁往济宁,第四次迁的是屯田散民。但老掌门没有查到刘氏居民迁往陶地的记录,深表遗憾。五爷难过得落下泪来,老掌门说,不必难过,像你们这样找不到谱序的多了,他们就心甘情愿地在我们家谱上接续下去,如果你愿意,也可这么做,天下刘姓是一家。五爷实在不想这么糊糊涂涂地认祖,就婉言谢绝了。
  四
  五爷返回客栈,独自喝着闷酒,他不相信祖上无踪可寻,认为一定是自己走错了方向,也许自己的家族本来就不属于临汾这一支,应该去山东其它刘氏郡望寻祖才对。他为自己舍近求远的做法有些懊恼,决定第二天就东返。接着困难就来了,他已经没有钱返回渑池去坐火车,回山东,就必须步行穿过八百里太行山。眼下又值寒冬,如遇大雪封山,怎么走出大山呢?但住下去还有什么意义?等把身上的盘缠耗尽,更是寸步难行。他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决定立刻东去。临行前,好心的店主给他画了一个路线图,又联系到两个返回平遥的药贩子作伴,以免他迷失在莽苍的大山中。五爷问药贩子几天能穿过太行山,他们说好天气也要半个月左右,你就安下心来走吧。第一天,他们到达霍州,第三天到达灵石,第五天就来到了介休。一路上,两个药贩子嘟嘟囔囔,说他们辛苦带路,五爷却不肯多花半个铜板。五爷只有忍气吞声,说自己实在囊中羞涩,请你们原谅。第七天黄昏,两个药贩子把五爷领到一个山坡,二话不说就把他捆在一棵树上,搜走了他身上仅有的几十个铜板。五爷怕得要死,他被无边的黑夜包围着,鬼叫似的山风令人毛骨悚然。他只有拼命地挣脱,半夜时分,才磨断绳子,深一脚浅一脚地乱闯,没想到后来不慎跌下了山崖。
  五爷醒来时已是三天后的午夜,他不能动弹,四肢没有知觉。他看见冥冥之中有一片光亮,光晕里端坐着一位铜雕似的老人。五爷发出一阵阵呻吟,老人才把紫铜色的脸扭过来,仍坐着吧嗒旱烟。这时候,一位乌发蓬乱的女孩一手端着油灯,一手端着药汤,来到五爷面前,一勺一勺地喂他。姑娘十四五岁的样子,圆脸,腮边有细密的汗毛;大眼睛,看人并不怯生,眼神清纯,眨呀眨的,像天上的寒星。五爷想问姑娘这是阳间还是阴间,话没出口,思想却又飘进混沌中去了。   他时清醒时昏迷地躺了不知多久,能坐在茅屋前领略阳光的时候,已是春天了。他两腿仍不能动弹,但神智已经恢复,能看到近处的山峁和远处连绵的大山,也能记起几个月前被两个同行的药贩子捆绑抢劫的情形,至于怎么来到这个山坳茅屋的全不记得。老人提着杆猎枪从他身边走过,消失在不远处的一片树林;姑娘在离他不远的坡下点种玉米、黄豆什么的,身边的春白菜和油菜已开始旺长。他想站起来,试试手脚,上身挺直了,两腿却不听使唤,尝试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安静下来。
  “你不要动。”姑娘提醒他,“腿上的夹板还没解下来。”
  “你叫什么名字?”他还是第一次给她说话。
  “大大叫我山红,你也这么叫吧。”山红终于听到他说话了,满脸的高兴。
  “我该怎么称呼你爸爸呢?你们姓什么?”他问。
  “姓什么呢?我真的说不上来,大大从没说过我们姓什么,从我记事我们就住在这里,就我们两个人,姓什么有用吗?”山红说。
  “当然。”五爷不想解释为什么,他认为给一个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谈姓氏的重要是很滑稽的,所以,故意把话题引开,“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到这里来的?”
  山红说:“老山凹,大大说的。”她斜起身子,指着远处的一座大山说,“那里,你躺在山崖下面,像头死鹿一样,我们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抬回来。好几天你也没醒,大大以为你不行了,连埋你的土坑都挖好了,谁知道你又活过来了。”
  五爷突然难过起来,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还能不能走路,不能走路,一辈子就困死这里了,寻祖的愿望还怎么实现呢?一个不能为愿望而奔走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闭起眼睛,老泪纵横。
  不久,山红爹就提着一只野兔回来了,山红提着一篮青菜,几步就跳到茅屋前。
  “大大,他问我们姓什么。”山红说。
  “不知道。”老猎人一边剥着兔皮,一边说,“我不记得大大,就不知道姓什么。能活着,姓什么不重要,反正我们的祖先都是一个。”
  一个月后,老猎人给五爷去掉了腿上的夹板,想让山红架着他走几步,可他的腿像两条棍子,连弯都打不了。五爷气愤地用拳砸着自己的腿,嘴里发出“嗷嗷”的叫声。山红忙抱住他的胳膊,连说“不要不要”,眼里掉下一串黄豆大小的泪疙瘩。
  那时候,老猎人正在分解一只麂子,一扬手,将动物的内脏远远地扔在地上,两只小黑狗马上冲上去,争抢得不可开交,扯着几米长的肠子转圈子,扑腾得到处尘土飞扬。老猎人走过来,用沾着兽血的手指弹了几下五爷的腿说:“看来你的腿是就筋了,好歹你还有一副好脸皮,脑子也不糊涂,不然我才不养你。忘掉过去吧,穷也好,富也罢,你再也回不去了。留下来,给我女儿做个伴,说不上哪天我就死了,她一个人挺孤单的。怎么样?”
  “我有家。”五爷马上说。
  “看得出来,但你怎么回去?”老猎人问他。
  五爷不知怎么回答,默默地坐回椅子里望着远处连绵的大山,慢慢脸色变成了土黄。
  那天,老猎人炖了一锅麂子肉,拿出一坛自酿的谷酒,给每人各倒了一碗。他说,这都是老天的安排,喝了这碗酒,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五爷一连喝了三大碗,说了一通乱七八糟的醉话。他说,腿能走路的时候,就会离开,还要去寻祖,谁也别想挡住我!老猎人哈哈大笑说,有百亩良田和两房太太不好好守着,却干这种没来由的事,真是脑袋让驴踢了。寻什么祖?不寻你就不是他们的子孙了?他们一代一代早变成了灰、空气,谁知道在哪里?我连姓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嗎?五爷说,不对不对,你要知道爹是谁爷是谁祖父是谁曾祖是谁太祖是谁高祖是谁……一根线到始祖尧帝那里才行。老猎人最后说,我管他们谁是谁,我就是我!五爷气得倒在地上,哇哇吐了一地。老人和女儿把五爷抬到地铺上,然后,爷儿俩就挨着茅屋搭起一间大窝棚。当天夜里,山红和五爷就住进了窝棚里。
  第一夜,两人睡得很安稳。第二夜,山红想折腾五爷,五爷一次次把山红推开。山红难受,就坐在窝棚里哭了一夜。第三天,老猎人把五爷先拖出窝棚,又拖到坡下,用猎枪对着他的脑袋大骂:滚吧,你这个不识抬举的东西!山红忙跑来护住五爷,老猎人才收起猎枪,骂骂唧唧地走去。从这一天起,老猎人再没有听见女儿哭过,女儿每天起来都欢天喜地的,他吊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五
  五爷天天坐在窝棚前晒着太阳,不停地拍打双腿,盼望腿能尽快好起来,他知道不能走路,什么也做不了。一天天过去,可该死的双腿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更令他难过的是到了秋天左小腿的肌肉已开始萎缩。山红担心男人的腿会坏死,就漫山遍野地采撷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回来给他煎服,总算保住他的病情没有恶化。他整个冬天都待在被窝里,为的是尽量保持腿上肌肉和血管的温度,下一个春天到来时,他才离开窝棚来到春光里,像上一年一样享受阳光,按摩双腿。他对自己的双腿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但他离开的心一刻也没有泯灭。一天,他给山红说:“能不能搞点硬木来,我要做辆轮椅。”山红就去树林里伐倒一棵山枣树,把树干拖回来。他让山红找来锯子、斧子、凿子之类的工具,开始做轮椅。因为有山红帮着,几天就做好了椅身,又花几天时间做出了四个轱辘,可拿什么做车轴呢?山红拿出父亲废弃了的两杆猎枪,枪筒正好派上用场。这样轮椅就做成了。山红推着男人坡上坡下地走,老猎人却一脸的不高兴,他能看到五爷仍想离开的决心。他想,女儿一定被这个拐子灌了迷魂汤,才这样心甘情愿地付出。老猎人处处提防着五爷,对女儿山红也有点背弃自己的嫉恨。
  一天早上,山红发现轮椅不见了,她想一定是父亲干的。当时,老猎人正坐在屋外的土岗上吸旱烟,山红走到他面前问:“我们的轮椅呢?”
  爹说:“你要让他绝望,他才会死心守你一辈子。”
  山红说:“他是我的男人!”
  爹说:“你不懂男人,男人的心比鹿还野,比狼还狠。”
  山红说:“那你为什么还把这个男人推给我?”   爹说:“因为你是一只母狼,母狼就要快活,就要生崽,让崽子缠住他的腿,他就跑不了,可你们什么也没生出来,他不想给你生孩子,说明他离开的心没有死。”
  山红说:“我很快活,等他身体好起来,会生出十个八个的孩子。你把轮椅还给我们!”
  老猎人大声说着“你们,你们”,提起猎枪,一声不吭地走了。
  那天,山红从山枣林里找回了轮椅,从此她和父亲有了一层隔膜,她觉得五爷才是真正的男人,像神一样的男人,因为从五爷的胳肢窝里她知道了山外的许多事情,原以为一生也走不出去的老山凹只不过是个弹丸之地,大山之外还有更高的大山,更宽的河流,平整的马路,繁华的都市,男人可以穿西服,戴礼帽,坐洋车,女人可以穿着薄如蝉翼一样的丝制品晃荡在商场,或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她想象不出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便渐渐有了走出大山的愿望。一次她推着五爷向外走了一天一夜,直到父亲挺着猎枪站在他们面前,才折返回来。山红也不知道为什么,接下来的日子她总想跟父亲闹别扭,她觉得父亲就像挡在前面的大山一样。
  六
  时间一晃就到了1937年冬天。
  一天,老猎人领着两只黑狗出外打猎,再没有回来。山红找遍山山峁峁,两天后才在一个悬崖边上找到父亲。父亲被吊在一棵歪枣树上,身子被子弹打成了筛子,树杈上挂着两张黑狗皮,下面是一片狗骨。她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只在不远处的荆棘林里找到半拉带血的膏药旗,她判断拥有膏药旗的人就是杀父仇人。山红把父亲背回茅屋,两人做了一个木匣子,将老人葬在了山坡上。
  山红说:“大大没了,再没牵挂了,我们离开这里吧。”
  五爷说:“跟我回陶地吧。”
  山红说:“不管到哪里,大大的仇我得报!”
  五爷说:“我要兑现许下的诺言,我要给你找个真正的男人,让你过上真正女人的生活。”
  山红说:“我只想守着你,只想报仇!”
  第二天,山红推着五爷离开了山坳,翻山越岭,整整跋涉了三天,才走上通往平遥的砂石公路。经过平遥城的时候,山红看见城头到处插的都是膏药旗,旗下站着荷枪实弹的黄皮男人,她的两眼就发红了。五爷当即劝阻了她将要做出的鲁莽行为,赶忙离开平遥,一路乞讨着向前走。山红第一次走出大山,什么都感到新奇,世上竟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竟有这么壮观的建筑,竟有这么宽长的马路……他们一路走过屯留、长治,不久,看到了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五爷看到平原时,仿佛望见了自己的村庄,看见了自己的府邸,套叔在打扫着庭院,梅春正站在门前翘首远望,他甚至看见了香香的荒冢。他突然捂着脸哭了起来,离家十一年,已望不见丁点自己的影子,那时候他英姿焕发,风流倜傥,而如今自己未老先废,蓬头垢面,落魄成了一个既残又丑的要饭花子。这并不是他心灵深处的痛,让他真正难以忍受的是十年寻祖,却空手而回?
  半个月后,山红推着五爷回到了刘家营。刘家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村头上多了一座炮楼,楼顶上飘着日本膏药旗,几个日本兵见人就叽里呱啦地乱叫。山红小声给五爷说,我早晚要把这几个穿黄皮的畜生宰了。五爷没说什么,忙催她进村。当五爷坐在轮椅上穿过整条街道的时候,老老少少的族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没人搭理他,几个顽皮的男童竟然不断地向他投石子,这让他十分难过。他的府邸大门紧闭,两尊石狮子上蒙着厚厚的尘埃,门房上的青瓦脱落了数片,粉碎在台阶上。他让山红去敲门,自己大声喊“套叔”、“梅春”,半天都没有回声。他只有让山红推着轮椅重新走上街头,见人就说“我是五爷。”很多人围上来,没人敢确定他是掌门人五爷。年过古稀的二门长走过来,趴在五爷脸上看了半天,终于认出他,惊喜地给大家说:“他就是五爷,五爷回来啦!”族人老小都愣在原地,好一阵唏嘘。二门长从山红手里接过轮椅,将五爷推回他的府邸前,掏出钥匙打开院门。空空的院落残叶满地,杂草横生,毫无生气,五爷已经意识到家里早已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故。
  五爷还是问:“套叔呢?”
  二门长说:“五年前就过世了。”
  他又问:“梅春呢?”
  二门长说:“她带走了大部分银票,变卖了百亩土地,嫁到县城去了。”
  五爷愣了半天说:“原来是这样啊!”
  二门长接着说:“套叔曾从梅春手里抢下几张银票,临终时守着族人交给了我,一共五百块;梅春变卖土地时,我给您拦下二十亩,现在由我种着,这几年地租近五十块,我会一并交给您。”
  五爷说:“多谢,这已经够我用的了。我走不了路,帮我买辆马车吧,寻祖的事还没有完成,我还是要出远门的。”
  二门长说:“寻祖的事先搁搁吧,这件事大部分族人都忘记了。你吃了这么多的苦,遭了这么多的罪,没谁再说什么。”
  五爷马上说:“要的,一定要,人要对得起这颗心!”
  不久,二门长操心为五爷买了一辆轻便马车和一匹枣红公马。山红第一次驾车载五爷去村外转悠,日本人站在炮楼上故意对着他们泚尿,还发出哈哈的笑声。山红就咬着牙骂:“狗日的鬼子,你们等着,姑奶奶要让你们断子绝孙!”五爷说:“女孩子不要总想着打打杀杀的,我得赶早把你嫁出去。”五爷说的是真心话,他不想让山红守着一个废人过一辈子,她已经二十五岁了,安顿了她,自己可以赶着马车静心去寻祖,他不信人这一辈子连一件像样的事也做不成。
  一天,山红突然给五爷说,她看上了村里的一个后生,名字叫锁头。五爷出外十一年,记不得锁头是谁家的后生,就叫来二门长打问。二门长说,锁头是链子家的孩子,链子去年让日本人抓了劳工,半路上想逃跑,被鬼子一枪放倒了。五爷让山红把锁头叫到府上来,见后生健壮、憨厚,就答应过一段时间为他们操办婚事。从此,锁头经常到五爷府上来干杂活,还时不时赶着马车拉五爷去村外兜风。五爷可怜锁头无依无靠,就干脆讓他住到家里的门房里,两个年轻人从早到晚地厮混在一起,倒给府上平添了一种活力。
  1938年春天的一个清早,五爷想起床大解,就大声喊锁头,喊了数声,却没有听见回音。这时,村外炮楼方向响起噼里啪啦的枪声,五爷的心一怔一怔地哆嗦起来。不久,村里传来鸡鸣狗跳声,男女老少的喧嚣声,还掺杂着叽里呱啦的咆哮声,接着这些杂乱的声音就滚到五爷的府上来。几个日本兵踹开房门,挺着刺刀,来到五爷床前,气急败坏地说“死了死了的”,就把五爷拖到院子里。二门长跑来说,刺杀太君,不关五爷的事。一个日本兵一枪托子砸过去,二门长晃悠悠地倒在地上。日本兵拖着五爷往村外走,刘家营族人默默跟在五爷身后,他们看见山红和锁头吊在炮楼边的高杆上,鲜血已将半拉杆子染得通红。日本兵把五爷撂倒在杆子底下,五爷却倔强地坐直身子,抬头看着算计了自己和锁头的山红,想狠狠地骂她一顿,可山红却一直望着他笑,他最终没有骂出口来。五爷看见日本人在炮楼上架起机枪,知道在劫难逃了,就忙冲自己的族人喊:“对不起!我承诺给大家的事没办成,但我知道我们的根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在我们心里!记住它,记住它啊!”
  枪声响起来,五爷抬头看着高杆上的山红和锁头,子弹“噗噗”地穿过他们的身体,他们却一抖一抖地仍在笑;血滴从高空飘下来,泛着红宝石一样的光芒。五爷慢慢闭上眼睛,身体陡然一动,思绪就飘扬起来,他看见自己坐在马车上,又开始了寻祖之行,枣红公马奋起四蹄,“嘚嘚”地驰向了远方……
  责任编辑:段玉芝
其他文献
事实上,那个想通过离婚再结婚获得幸福的叫朱一志的女人,在当年便让圈儿里人觉得十分可笑。通常来说,这样整天把幸福挂在嘴边上的女人看似精明,其实却是很傻,很蠢,或者说,被一种什么物质搞昏了头脑,堵塞了筋络,不然,怎么竟然就信了那个把她勾引到床上的男人,在睡她时梦呓一样承诺的,立马离婚,和她组成一个幸福美满家庭的鬼话呢?  真是荒唐。  就连她的爸妈也这么觉得。他们都说,老穆多好的人呢!老实,本分,会过
期刊
井 鬼  厚道街向南,过了县府街,过了广场,出了南城门,再跨过护城河,早先时候是一片没有住户的开阔地,主要是冷兵器时代怕攻城的时候误伤,因此要出去三里路才散落几户人家,叫涝洼,可见是地势比较低。先是聚集了一些村民在官道两边边卖点青菜水果,后来盖了房子定居,逐渐就形成了一个村落。后来南城门没了,环城公路又修到了村子的南面。村民们开始往北盖房子,把空阔地盖起来,留着的大路就直接和厚道街接成了一块,村民
期刊
1  这是第几次啦?葛小会记不得了。她偷偷滞留在大圣文化公司小会议室的沙发上过夜,非常危险,万一被大厦的物业管理查到,通报到公司,会很难看——不仅全额罚款要她交付,公司还会扣她当月奖金,同事们也会投来狐疑的目光,弄不好,还因此而被辞退。  葛小会隔三岔五就会偷宿在办公室,已经成了常態,特别是在这几种情况下,办公室就成了她临时的家,一种是太累,实在跑不动了——要从百里之外的燕郊镇赶来上班,往返耗费太
期刊
1  通天镇有个卜家庄,卜家庄里有个卖货的叫唐三腿。  唐三腿卖货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卜家庄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为啥?他会从裤腰间顺出一个布袋,剥了一层又一层,夹出一张皱巴巴的油纸。摊开,巴掌大小,是通天镇的地图,上面模糊地勾勒出卜家庄地形,神秘说道:“看看咱庄的形状,像不像一只鸡?像不像咱中国的地图?”  于是他得出了结论:卜家庄是祖国这只“雄鸡”下的“小鸡”,是个比北京还了不起
期刊
把一个村庄和中国直接相连,可见这个村庄的名气之大。  这个庄叫胡庄。  乍看上去,胡庄和平阴县的任何村庄并没有多大区别,郁郁葱葱的树丛中,坐落着一排排、一幢幢用石头砌成的平顶房屋,从门口进进出出着朴朴实实的村民。但,仔细一看,你会从他们的眼睛里或某一个眼神中发现他们和别人的不同,他们的眼睛或眼神里总透着一种特有的虔诚和骄傲。  虔诚来源于他们的信仰。  他们信仰天主教。  1604年,一个叫胡月言
期刊
我在济南的芙蓉街闲逛,从南走到北。擦肩而过的人们行色匆匆,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去向。老街坊们坐在自家门前,在春日阳光下晾晒往事。一切秩序井然,只有我像个闲人似的逛荡,从南走到北,目光在那些悠长的旧巷里打捞,看过街的风扬起檐头的草,过不了多久,这些草将和它们寄生的檐墙一起轰然倒地,不管它们是否已经结籽成熟,都会和砖头瓦块一道,被人运走。接下来,不管我们在不在场,还会有许多事情破土而生。  一些场景将成为
期刊
人的一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成为今后人生中回忆最多的一段时期,作家笔下人物的性格往往也离不开人物自身的成长经历,而作家本人的成长经历和生命体验也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作家本人的创作。小说中的人物有的试图摆脱曾经不好的经历与记忆,有的则在努力寻找曾经生活过的痕迹,无论是哪种反映了过往对当下生活的影响,往事虽逝,但并非不留痕迹。对人物自我内在与过去的拉扯、挣扎成为作家描写笔下人物复杂心理活动的切入点
期刊
再好的剃头匠,也剃不了自己的头  老忠头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给郑国昌剃头时的场景。  天还未亮,老忠头将店铺的门板慢慢移开,街道上已经铺满了厚厚的白雪,远远看去就像盖着一床新弹的棉花被。  他忽然想起,今天已是冬至。  老忠头看见一个裹着蓝布头巾的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用大红牡丹棉被裹得严严实实。她脸色苍白,说话间隙不停地捂着嘴巴咳嗽。这是肺痨的症状。再没有人比老忠头更熟悉这种病症。因为他的
期刊
作家们于时光之河游弋,捕捉细枝末节中的闪光之点,将现实与虚构、理智与情感诉诸笔端,探寻人类短暂生命的复杂与真实,时间的广度与深度也得以延展。在本季的文学期刊中,创作风格迥异的作家们,或在命运坎坷中探寻人性微光,或在欲望泥淖中探身打捞失去的本心,或在荒诞梦境中完成对生命的救赎与领悟……他们共同用文字书写着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思索。  曹勇的《反光镜》(《滇池》2019年第7期)讲述了一个命运与救赎的故事
期刊
在文学的世界里,个人如同文字,作家省察生命、估量价值并用笔写下这些文字。理性和诗意,混沌和激情,沉沦和救赎,冒犯和边界,都在作家们的书写下,重新得到厘清。本季小说的作家们,以笔为观察之眼,聚焦当下社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困境,对人性和人的命运深刻的理解和关怀,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时光总是充满欢笑和快乐。但是,光明总是与黑暗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