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理论对教学的巨大指导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每一名教师都存在着深刻的危机感。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政治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学什么呢?
  首先,应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政策的学习。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编写政治教材的基本指导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原则的基本原理,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并且在政治课教学中灵活运用,用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基本形势和重大事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传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自主到运用所学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是为国家政权服务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发展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四有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服务的。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真正掌握和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教师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将之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内容、本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方向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觉悟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热潮,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其次,教师应学习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两个方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培养高尚的师德修养,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教育原理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天长日久,就有可能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和本校学生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从而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理论,还要掌握心理学理论,尤其是中学生心理学。初中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由少儿心理向成人心理转变的时期,在记忆能力上表现为因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而喜欢死记硬背,因逻辑分析理解的能力较差而喜欢独自分析问题;在学习上则表现为较大的不稳定性,因对课程存在偏爱而出现偏科现象,或者凭自己对老师的喜好程度而对不同学科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在纪律上往往表现为自以为是,存在自尊心强、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特点,但又往往因辨别能力弱,分不清是非而经常出现错误。因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可塑性极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具体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再次,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逐渐使之理论化,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工作第一线,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教师则是勤于教学实践而疏于工作总结,加上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形成理论。其实,在俱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经常动手动笔把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随手记下,长此以往就为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打下基础,再经过精心的研究、提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总结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的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理论只有放在实践中检验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能实现理论的正确化、科学化,从而达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目的。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既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应对当前及未来素质教育的挑战。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末开场先叫座。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给一堂新课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笔者根据自己多
【摘 要】 体态语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旨在配合有声语言和版面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本文主要阐明了体态语的仪态、表情、模仿、暗示、替代等功能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态语 英语 教学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使用有声语言和版面语言,往往忽视体态语,忽视了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
当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教师永远要去探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课堂这个阵地,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习惯。一是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决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二是
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如横比、纵比、类比、对比等。通过比较,可使阅读中已知和未知、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借助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和同一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以及表达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教学,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提高学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摘 要】 历史复习课中,应适当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变换视角,感知历史,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活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复习课 马克思主义 历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即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因而,适当地将马克思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类社会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培养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如今,艺术修养已成为社会开拓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它的基础来源于学校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美术课堂的教学成功与否就变得至关重要。作为美术鉴赏课引导者和传授者的美术教师,该如何设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呢?下面就这一话题谈谈个人的肤浅之见。    一、预设悬念,激发
当前许多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其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正面灌输和“背多分”的机械训练。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学生只是应付教师的权威而“倾听”,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内化。这种传统的德育方式也是现今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低效、无效的根源。  那德育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
当前许多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其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正面灌输和“背多分”的机械训练。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学生只是应付教师的权威而“倾听”,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内化。这种传统的德育方式也是现今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低效、无效的根源。  那德育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任。如今,“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古训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当代教师的理念应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意味着教师本身的素质要不断地提高,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到充电放电两不误,并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艺术、技巧与方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为了实践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作文评改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