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的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所有地球人都承受着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这个能源需求大国也未能幸免。能源的短缺导致更大规模的开采;而无节制的过度开发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绿色新能源”才是最终的出路。在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几种新型能源中,太阳能的无限性及环保性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太阳能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政策 中国政府近几年来明显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支持力度。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通过,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宣布中国将在2005年到2007年间,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发展节能产业、‘十一五’期间人均GDP耗能下降20%”等更是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同时相关的税收、融资、利息、立项等扶持政策也已纷纷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无疑是中国太阳能热转换产业的一把“尚方宝剑”,这部法律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规定了可再生能源资源勘察、规划、科研、产业发展、投资、价格和税收等各方面内容,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用户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更重要的是这部法律特别强调了太阳能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决定各方共同努力,给太阳能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关法律的出台以及大力度的扶持政策代表了中国政府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决心,也为太阳能热转换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
  企业企业不仅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行业的主角。中国太阳能热转换产业的真正发展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的发展没有政策上的扶持完全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艰难前行,艰苦的磨练为近几年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这些企业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市场经验,目前我国的太阳能产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些企业是功不可没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太阳能企业;象山东军团的皇明、亿家能、桑乐、力诺瑞特以及清华阳光、天威英利等都具有较强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影响力,可喜的是中国的太阳能企业是在完全的市场形式下发展起来的,也正在向着成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众多的“杂牌军”正在侵蚀着这一朝阳产业,由于其盲目追求利润,产品的质量低下,服务不到位等严重损害了正规大企业的行业形象和市场地位,这也预示着太阳能行业的洗牌序幕已经拉开,品牌集中度将会不断加强,同时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关国家标准的颁布来规范市场,主持正义,而这些行业领军企业也要奋起抵抗,保卫自己,发展产业,通过企业兼并,收购等市场工具来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实力。行业的市场化不等于现代化,太阳能企业真正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不能只靠政策扶持,更要求企业发奋自强、科学经营、技术创新、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使这一民族产业,为中国造福,为世界添彩。
  市场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一浪高过一浪,不断飙升的价格红线已使各国难以承受,能原安全与经济安全、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用新型能源来替代常规能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球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这就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具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总保有量为7500万平方米,相当于二电力装机容量640万千瓦,相当于2.5个葛洲坝水电站,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100万吨。经专家测算,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折合发电量为512度/平方米/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需求已达到每年300多万台,产量超过800万平方米,每年以近30%的速度快速增长。能源危机的现实使得新型能源的出现有了生存发展的可能,同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强迫人们去寻找新型的绿色能源来代替煤炭、石油等传统重污染能源,保护生存环境,这一根本的变化必然会改变人们的能源观念,进而改变消费习惯,人们开始主动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这就是可再生能源市场广阔的三个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因此太阳能市场是巨大的,并且会逐渐被认可、接受,中国的太阳能热转换产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前列,也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实力,这一时期是太阳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行业领头企业应“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加大太阳能相关知识的社会宣传,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走技术创新之路、塑造品牌之路,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能源的需求成几何倍数上升:从国际能源环境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恐怖主义,区域政治动乱等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能源危机,所以中国经济要想继续高速、健康的发展,摆脱能源这一“瓶颈”已经变的刻不容缓,太阳能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新型环保可再生能源必然会成为承担这一重任的首选,所以我国太阳能热转换产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将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Web2.0时代的来临,对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传统企业的加盟,电子商务热只是昙花一现。而在我国的传统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截至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已超过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6%。它们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60%,上缴税收占企业总额的48.2%,承担着70%的进出口额,解决全国城镇就
期刊
庆赏不遗匹夫诛罚不避肺腑;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对中国人来说,“秦始皇”这个人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这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但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更是因为他是“千古一帝”。说陌生,是因为除了“残暴”二字之外,人们对他所知其实不多。在大部分人的脑海里,他更像一个符号式的人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可触摸的有血有肉的人。确实,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似乎离正常的人性人情太远:他专横强大,挥动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供水行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质问题,一方面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另一方面水质需求标准不断提高。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致使饮用水水质恶化,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其中,化学污染物会导致人类基因突变,严重地影响人口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城市饮用水水质要求将不断提高,研究安全、优质饮用水处理技术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
期刊
古老的燕赵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英才,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沙河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企业家,杨英朝就是这些佼佼者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已连年荣获全市纳税状元而叫响沙河乃至邢台市。  杨英朝同志自1993年创办企业以来,从小做起,勤奋吃苦,开拓创新,在短短几年间,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滚动发展,目前企业已成为全市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之一,在实践中,他认真钻研市场经济理论和企业管
期刊
平屋面防水渗漏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由于渗漏造成墙体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外墙易发生冻融,造成内外墙起皮甚至脱落。不仅是美观的问题严重的已经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提高重视,加强质量管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下面我谈一点多年施工防水屋面的体会:    一、把好建筑工程的防水设计关    说到屋面防水不得不提到设计,一个好的设计是做防水建筑,防水设计是基础,建材是保证,施工是关键。
期刊
1、白色帽子思考法    白色帽子思考法的主要特点是细致,客观,注重细节和沟通。它是沟通的有效工具,它强调的是事实本身而不是解释。  其行为要点最重要的是事实。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其他的都是对这个方面的扩展。  要清楚的知道事实和解释之间的差别,是相信的事实还是验证过的事实,是事实本身还是近似事实,都要明辨区别。  如果了解真实的情况不可能,或者成本很高,应该采用“一般来说”或“绝对真理”的做法
期刊
2004年世界经理年会透露,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美国《财富》杂志最近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将近7年;日本《日经实业》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各类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显而易见,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连美国一半的水平都达不到,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同时,2.9年这一平均数还说明,我国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其生存周期实际上不足2.9年。企业平均寿命过短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
期刊
我国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企业成长期间企业迅速发展,实力由弱到强。当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优势时,市场竞争环境也逐渐变为激烈,企业的增长速度趋缓。许多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滞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变得力不从心,每个部门都觉得人不够,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企业里的优秀人才,由于得不到相应的提升而离开。此时如果企业组织缺乏活力,缺少新的市场成长机会,企业可能就会从此走向衰老和消亡。有效的培训体系是解决中小型
期刊
网络化是20世纪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共同构筑了现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使图书馆变成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1、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1.1 网络环境使图书馆文献载
期刊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以ERP为代表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花费重金的ERP系统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于企业界存在“实施ERP是找死,不实施ERP是等死”的说法。怎样才能让ERP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是一个长期困扰ERP业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