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中:百年徕卡,不只是收藏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摄影师都想拥有一台徕卡相机,作为极致的代名词,徕卡相机在业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德国人将他们严谨的态度在徕卡相机上发挥到了极致。精密的做工,精细的零部件,带给人的是极致的体验,同时也得到了众多追求极致的人的狂热追捧。
  极致的神坛
  徕卡相机在每一个粉丝的心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而拥有一台徕卡,也会是他们最为幸福的事情。迷恋徕卡,是因为历经百年工艺的沉淀,徕卡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的极致和巅峰,已经被人捧上了神坛。
  为徕卡痴狂的人不在少数,因为它确实有着让人接触之后便无法释手的魅力,蔡振中就是这样一位徕卡爱好和收藏者。
  “喜欢徕卡,就是在追求一种极致!”蔡振中这样说,也道出了所有徕卡迷的心声。
  徕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在1913年,第一部莱卡相机的原型诞生,此后的百年时间,徕卡创造了一个神话。简单的功能,不变的造型,徕卡近乎刻板的坚持时常被人诟病,但同时也凭借精湛的制作和极致的设计造就了一批狂热的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徕卡的任何一个细微的改变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对徕卡的亵渎。
  徕卡是一种文化,是一部历史,更是一种象征。作为徕卡的资深拥趸者,蔡振中有着很深的体会。说起徕卡,蔡振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如果将所有的东西都集聚成册的话,肯定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徕卡文化和历史。
  “徕卡所有的历史都跟战争有关系,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蔡振中说,从一战到二战,以及从二战至今的世界各地的动乱之中,都能够看到徕卡的身影。一个个关于徕卡的故事,蔡振中都能够如数家珍,详细述说。
  “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英国的一些绅士,即便不拍照身上也常会挂着一部徕卡,作为身份的象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是徕卡的爱好者,每次出现,她或者她身边的人都会带着徕卡相机。”蔡振中对于徕卡的了解让人惊叹,从他的口中,你能够明白,徕卡在世界的地位。
  徕卡的精密让人惊叹,小小的一台相机内有着7万多个零件,即便是拆卸都会给人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徕卡保持着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工艺技术都是通过父传子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蔡振中介绍说,也因此,徕卡每年的产量都十分有限,价格也十分昂贵,但这却丝毫阻挡不了徕卡迷们的热情,甚至许多徕卡迷在第一次拿到相机的时候都会激动得双手发颤。
  徕卡代表了极致,因为极致而登上神坛,成为其他相机望尘莫及的存在。
  不只是收藏
  虽然只有不到30岁,但是蔡振中收藏徕卡相机已经接近10年了,除了徕卡之外,他收藏的还有禄来。“禄来是做代理,徕卡是我的爱好。”蔡振中如是说道。
  小时候,蔡振中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台相机作为生日礼物,那时起,他便喜欢上了相机;在大学期间,蔡振中买下了他的第一台徕卡相机M3,为此,他吃了半年的方便面。自此以后,收藏徕卡相机便成了蔡振中的爱好,徕卡也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郑东新区CBD,蔡振中有一处陈列室,免费对人开放,而且对来参观的人,蔡振中总是像一个解说员一样不遗余力地介绍,讲述徕卡的历史、故事和各种徕卡机型的特点。“主要是为了宣传。”蔡振中认为,因为徕卡工艺、价格、产量的特殊性,使得其并不像数码相机一样为人所知,他这样做,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徕卡,了解徕卡。
  “对于徕卡的了解,在国内能够比得上我的绝对没有几个,这绝对不是吹牛。”蔡振中这样说,他也确实有这种实力,随意拿出一台徕卡相机,他都能够给你讲解一番,从一台机器的编号就能够说出其型号、产地、生产批次等,还有关于这种型号相机的各种典故。
  有人说,选择徕卡,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痴迷徕卡的蔡振中同时也深受徕卡的影响,徕卡的精密让蔡振中的眼光变得严谨而苛刻。如今,蔡振中的陈列室正在装修,但是他自己却不敢过去看,因为每次过去他都会有不满意,即便是人注意不到的小地方、小细节,若有瑕疵,他都会要求重新返工。“德国人有些死心眼,就差那么一丁点,砸也要砸上去,我现在也是一样。”蔡振中直言徕卡对他的影响。有人说,蔡振中是在像徕卡一样生活,一点不错。
  收藏可以说是个人爱好,但是尽心尽力地去做宣传,显然蔡振中已经对徕卡痴迷到了骨子里,达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如果没有了徕卡,那将会怎样?“那我就不用活了。”蔡振中笑着说。
  “我这台相机以后会传给我的孩子。”蔡振中指着随身带的一台徕卡MP说道。他想要将这份对徕卡的痴迷和喜爱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是一台相机,而是一种对极致的追求。
其他文献
我过去一直做资本工作,最早在证券公司做企业上市,后来转为做实业。我先是进入了蒙牛,蒙牛1999年成立,2004年上市,2008年卖给了中粮。从蒙牛出来之后,我加入了小肥羊。小肥羊1999年成立,2008年上市,2012年卖给了国际巨头百胜餐饮集团。一路走来,蒙牛和小肥羊都是得益于资本运营。  千万别碰民间借贷  我以前从事的是餐饮行业。小肥羊算上加盟店的收入有六七十亿元,这个规模在内地餐饮业里排名
期刊
在开封,有这么一家公司,他们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7点30分,各带班经理、副经理以及科长就已经在公司门口列队欢迎前来上班的员工;  7点40分,广播响起,开始播放歌曲,第一首歌就是《好运来》;  8点,是员工的早操时间,全体员工会在《步步高》的节奏中做起早操;  8点15分,公司各高管组织分管部门及所属员工召开晨会,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  12点,员工下班,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旋律中享受公司提
期刊
尽管双汇海外收购案至此以双汇成功收购而告一段落,但在这起事件中,双汇所经历的事情却一波三折。这是迄今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赴美投资案,也是继去年万达收购AMC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美国当地时间9月26日上午10时,随着中国银行牵头的40亿美元银团贷款按时交割,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国企业在美最大并购案——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以下简称史密斯菲尔
期刊
走进依文集团,你会发现电梯间和垃圾箱上永远都摆放着鲜花,而我们的员工,在享受鲜花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还能享受20多位管家提供的精心服务。  这些容易被企业管理忽略掉的细节,在我看来,是员工必须有的内心体验,而这种体验将直接影响客户对公司品牌价值的体验。  我们都要求员工对客户尊重,我们有多少员工真正在企业里体验了尊重?如果没有体验,你让他给出的尊重未必是客人需要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企业文化绝不是
期刊
“品牌金手指”麦奎尔曾说:“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用情感、心灵来管理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是家文化。”  以家的方式管理企业,企业便有了温情,更加和谐,员工的忠诚度高。  在河南,新乡澳达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达”)的企业文化创新之处,就是与员工、伙伴共同富裕,让员工在公司也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人的需求无非就是物质和精神。读懂人性的需求,也就成功了一半。对于澳达的“家文化”管理,
期刊
把全球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个经济引擎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最近几十年,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分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基建投资,二战、冷战时期的军事工业,九十年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二十一世纪初房地产行业。  到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房地产业这一经济引擎失去动力。  2009年以来,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行动让世界经济看起来没有进一步恶化,甚
期刊
购物中心业态对于国内商业或商业地产行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然而,如何科学地规划一个购物中心,对于国内购物中心的开发商与经营者们来说,一个成功的购物中心如何通过该项目的定位与整体设计理念,更好地满足后期运营,在业内仍远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因为购物中心规模庞大,业态复合程度极高,客流量大,所面对的两级客户零售商、消费者有复杂的需求组合,这些对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要求。  购物中心牵涉到的
期刊
我深深的眷恋新疆独有的那份宁静,那份纯粹,那份遗世的独立,那份恍如幻觉的真实,都在叙说这一个久远的童话……  新疆,一个神秘、美丽、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有着诸多美丽的传说令我魂牵梦萦,国庆节前夕我整装齐备地跨越大半个中国,向大美新疆进发,用脚步亲自丈量广饶的北疆,奔向这块山水如画的土地,寻找金秋那最美的童话……  此次路线大连—乌鲁木齐—喀纳斯—白哈巴—禾木—布尔津—阿勒泰—乌鲁木齐,这绝对是一条
期刊
诺基亚被微软收购这件事情还在发酵。  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史蒂芬·埃洛普(以下简称埃洛普)从本次收购中获益1880万欧元,这一消息让业界一片哗然。只能说,埃洛普这个木马表现得也太过招摇了。  古希腊时期,希腊军队用假意留在战场上的木马敲开了特洛伊的城门,但他们从没那么傻告诉特洛伊军队那是一个欺骗。  而埃洛普,这个前微软高层,“明目张胆”地将一个市值千亿的世界五百强,最终让另一家世界五百强以十分之一
期刊
韭菜垭:地处神农架海拔3000米处。位于神农架第一高峰大神农架旁边,为一片开阔的山坡,并藏有多种珍稀植物,成为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科考重地。  盛夏的阳光映照神农架原始森林,森林如绿色波涛,滔滔地随山势奔涌。偶尔有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峡谷生雾,洁白如纱,循山梁铺展,渐渐将峡谷填白,近处的粉花绣线菊开成一片粉红,四照花则开出一片白亮。鲜嫩的时光,从含露的早晨开始。  来到神农架些许时日,我喜欢穿越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