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阅读观的深入开展,小学越来越重视阅读。笔者结合学校所处的农村地域情况和小学生的家庭背景,研究了推进阅读的策略,以此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主要介绍了推进阅读的三种可操作性策略,展示了笔者及其团队的研究经验。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策略
笔者不久前看到一份报道,2011年全世界有34950人申请哈佛大学,只有2158人被录取,录取率约为6.2%,竞争十分激烈。来自南京师范附中的高三学生芮雪被哈佛大学录取。人们都无比惊讶,一个普通女孩,为什么能考上哈佛大学?根据专家调查,原因在于芮雪喜欢阅读。芮雪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强,阅读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热爱阅读使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高于同龄人,这是她考上哈佛大学的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那些科学家、名人的学习历程,可以看出他们都非常喜欢阅读,甚至能把经典的古诗词、古文、美文熟记在心。因此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笔者分析了学校所处农村地域情况和学生家庭背景,进行了推进阅读策略的研究。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笔者总结出三个可行性的方法。
一、在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激趣活动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阅读。
1. 以益智故事激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可利用午间阅读30分钟或班队活动课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 以丰富活动激趣
现在的电视电脑媒体如漫天雪花般占满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一些新潮有趣的玩意让他们眼花缭乱,要想把他们从纷繁乱杂的电子世界中拉回来,那还得下一番功夫。笔者尝试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去吸引他们:①动画片激趣。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开始。例如笔者引导孩子们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断给他们看,当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时就关掉,趁机介绍这本书非常生动好看,剧情很吸引人,请同学们马上去看一看。②有奖竞猜。当书看了一段时间后,为了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和延续读书热情。专门设立了一个抽奖箱,让孩子们在自己所看的章节中出两到三个问题,然后把问题收集起来,请全班同学用小纸条回答,再装进抽奖箱里,现场抽奖,答对并抽到的,就奖励奖品。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为了争取下次能答对问题,就更加认真地去看书。③看表演猜人物。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书中的经典人物,就请几个同学们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让同学们猜,猜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3. 以漂亮图画激趣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一个作者就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当老师谈起书的作者时,学生的心会不假思索地飞进书本。他会迫不急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例如笔者在指导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时,书中有很多漂亮的插图,有一幅图是爱丽丝追着一只奇怪的兔子,掉进了兔子洞,看到这么有趣的图画,谁都想去书中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4. 以精彩朗读激趣
好书都会有一些优秀的片断,或惊险刺激,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优秀的片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她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
5. 以经典人物激趣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夏洛、蟋蟀柴斯特、木偶皮诺曹这些经典的形象在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
二、在课堂上加强课文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 课堂增效提速,课外拓展延伸
“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以全面掌握课内经典课文为基础,相应增加课外阅读作为延伸和补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众所周知,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明确目标,增速提效。把课内的精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尽量压缩,省出十分钟来进行课外阅读课内辅导,加强训练。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根据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根据单元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以一篇范文带出多篇文章。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习名人的主题,我就让他们回家或到图书室寻找有关名人故事的文章来阅读。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相应出示一篇补充文章,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老师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答对就奖励。到了高年级可以直接在问题上作答,逐渐提高了课外阅读能力。
2. 海量阅读,学以致用,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语文要学得好,就必须阅读,阅读,再阅读。书读多了,才能产生感悟和知识内化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并且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为了读而读,要收到实效,特别是对于阅读中感悟的培养,要从平时抓起。可以让学生在书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印象深刻的句段,对于喜欢的片段可以即时写下感受和体会。
另外,可以使加强对于仿写和续写的训练。仿写可以是仿句、仿段、仿篇,例如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了,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了”。这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在不经意间来去匆匆。为了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让学生仿写句段,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有些课文中的段落很经典,可以让学生整段的仿写。这样长期训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内积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1. 课前五分钟积累
中高年级可以进行课堂前五分钟的课内积累,我们的活动名字叫——小喇叭广播。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按号数轮值,每天请一位同学当小主持人。这位同学轮值当天要讲讲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片段、自己的读后感等,可以是昨晚看到的新闻热点,时事动态等,也可以是讲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然后出一个成语让学生对接。可以出一古诗题目,请同学们背诵。在课堂中,口令可以是古诗训练。老师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接:早有蜻蜓立上头。既强化了诗句的记忆,又提醒了学生。另外还可以请同桌两人交流昨晚自己看书的心得体会。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拓宽了思维空间,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2. 课前相关主题阅读
进入高年级后,课文的寓意比较深刻,如果不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理解课文比较难。所以,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主题的阅读,主要是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介、相关资料、故事等。例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二十年代军阀混战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对李大钊为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行为会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李大钊的生平简介以及他的故事,结合自己课前了解的知识给孩子们讲解,配上图画介绍:当时军阀混战,这些人妄想通过残酷地镇压来毁灭刚刚建立不久的共产党,对革命党人大肆杀害。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李大钊坚持进行革命活动……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理解文中李大钊的革命行为。
3. 课堂即兴积累
其实,课堂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上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让学生找出周总理工作辛劳的语句来体会,其中一段是:“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一句后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品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什么,说出体会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成语来概括,有学生说到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等等。除了积累词语,也可以积累句子、句段等,甚至是名篇,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可以积累《春》;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可以积累《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些方法对拓宽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
总之,我们要重视阅读,坚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会学习、会钻研、会思考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太原:新课程教研版,2008(03).
[2]潘伟红.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搁在书架上[EB/OL].http://www.qtedu.net/sspd/jyej/JYXX/200605/44048.html,2006(05)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策略
笔者不久前看到一份报道,2011年全世界有34950人申请哈佛大学,只有2158人被录取,录取率约为6.2%,竞争十分激烈。来自南京师范附中的高三学生芮雪被哈佛大学录取。人们都无比惊讶,一个普通女孩,为什么能考上哈佛大学?根据专家调查,原因在于芮雪喜欢阅读。芮雪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强,阅读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热爱阅读使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高于同龄人,这是她考上哈佛大学的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那些科学家、名人的学习历程,可以看出他们都非常喜欢阅读,甚至能把经典的古诗词、古文、美文熟记在心。因此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笔者分析了学校所处农村地域情况和学生家庭背景,进行了推进阅读策略的研究。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笔者总结出三个可行性的方法。
一、在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激趣活动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阅读。
1. 以益智故事激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可利用午间阅读30分钟或班队活动课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 以丰富活动激趣
现在的电视电脑媒体如漫天雪花般占满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一些新潮有趣的玩意让他们眼花缭乱,要想把他们从纷繁乱杂的电子世界中拉回来,那还得下一番功夫。笔者尝试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去吸引他们:①动画片激趣。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开始。例如笔者引导孩子们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断给他们看,当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时就关掉,趁机介绍这本书非常生动好看,剧情很吸引人,请同学们马上去看一看。②有奖竞猜。当书看了一段时间后,为了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和延续读书热情。专门设立了一个抽奖箱,让孩子们在自己所看的章节中出两到三个问题,然后把问题收集起来,请全班同学用小纸条回答,再装进抽奖箱里,现场抽奖,答对并抽到的,就奖励奖品。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为了争取下次能答对问题,就更加认真地去看书。③看表演猜人物。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书中的经典人物,就请几个同学们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让同学们猜,猜对的同学给予奖励。
3. 以漂亮图画激趣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一个作者就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当老师谈起书的作者时,学生的心会不假思索地飞进书本。他会迫不急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例如笔者在指导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时,书中有很多漂亮的插图,有一幅图是爱丽丝追着一只奇怪的兔子,掉进了兔子洞,看到这么有趣的图画,谁都想去书中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
4. 以精彩朗读激趣
好书都会有一些优秀的片断,或惊险刺激,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优秀的片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她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
5. 以经典人物激趣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夏洛、蟋蟀柴斯特、木偶皮诺曹这些经典的形象在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
二、在课堂上加强课文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 课堂增效提速,课外拓展延伸
“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以全面掌握课内经典课文为基础,相应增加课外阅读作为延伸和补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众所周知,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明确目标,增速提效。把课内的精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尽量压缩,省出十分钟来进行课外阅读课内辅导,加强训练。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根据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根据单元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以一篇范文带出多篇文章。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习名人的主题,我就让他们回家或到图书室寻找有关名人故事的文章来阅读。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相应出示一篇补充文章,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老师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答对就奖励。到了高年级可以直接在问题上作答,逐渐提高了课外阅读能力。
2. 海量阅读,学以致用,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语文要学得好,就必须阅读,阅读,再阅读。书读多了,才能产生感悟和知识内化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并且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为了读而读,要收到实效,特别是对于阅读中感悟的培养,要从平时抓起。可以让学生在书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印象深刻的句段,对于喜欢的片段可以即时写下感受和体会。
另外,可以使加强对于仿写和续写的训练。仿写可以是仿句、仿段、仿篇,例如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了,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了”。这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在不经意间来去匆匆。为了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让学生仿写句段,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有些课文中的段落很经典,可以让学生整段的仿写。这样长期训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内积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1. 课前五分钟积累
中高年级可以进行课堂前五分钟的课内积累,我们的活动名字叫——小喇叭广播。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按号数轮值,每天请一位同学当小主持人。这位同学轮值当天要讲讲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片段、自己的读后感等,可以是昨晚看到的新闻热点,时事动态等,也可以是讲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然后出一个成语让学生对接。可以出一古诗题目,请同学们背诵。在课堂中,口令可以是古诗训练。老师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接:早有蜻蜓立上头。既强化了诗句的记忆,又提醒了学生。另外还可以请同桌两人交流昨晚自己看书的心得体会。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拓宽了思维空间,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2. 课前相关主题阅读
进入高年级后,课文的寓意比较深刻,如果不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理解课文比较难。所以,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主题的阅读,主要是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介、相关资料、故事等。例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二十年代军阀混战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对李大钊为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行为会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李大钊的生平简介以及他的故事,结合自己课前了解的知识给孩子们讲解,配上图画介绍:当时军阀混战,这些人妄想通过残酷地镇压来毁灭刚刚建立不久的共产党,对革命党人大肆杀害。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李大钊坚持进行革命活动……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理解文中李大钊的革命行为。
3. 课堂即兴积累
其实,课堂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上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让学生找出周总理工作辛劳的语句来体会,其中一段是:“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一句后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品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什么,说出体会后,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成语来概括,有学生说到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等等。除了积累词语,也可以积累句子、句段等,甚至是名篇,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可以积累《春》;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可以积累《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些方法对拓宽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
总之,我们要重视阅读,坚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会学习、会钻研、会思考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明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太原:新课程教研版,2008(03).
[2]潘伟红.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搁在书架上[EB/OL].http://www.qtedu.net/sspd/jyej/JYXX/200605/44048.html,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