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B BITES|浅酌细品紫禁城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RB Bites是一家不需要用地图搜索也可以轻易找到的秘密餐厅。从故宫博物院东华出发,向南池子大街方向步行20米,也就是刚走过那条护城河,你的左手边会有一丛竹林。竹林里闪烁着一个灯箱,一面是“Love Bites Here”,另一面是别致的中文翻译“邀、摇、咬、要”,汉字给人的想象力比“喜欢小口吃”要丰富多了,你可以从字面读出来,这里可能是一个适合邀请朋友、尽情摇摆、咬出美味、还要再来的地方。


  紫禁城下,护城河边,竹林掩映,清水砖墙。一扇玻璃门里,烛光闪烁。这样的环境,勾动人坐下来。一面内心又在交战,在这么优越的位置,菜大概就马马虎虎了吧?不知道是跨界料理还是西餐,如果是西餐,人均怎么样也要四五百吧?促使我们推开门的最终原因,还要感谢故宫博物院的90周年大庆,一口气看了四五个特展,最后一个展览是东华门角楼上的古建筑展,第一次沿着高高的城墙从午门走到东华门,被古代皇家建筑的庄严震撼,出了宫门,还是不愿走出这美丽的建筑。彼时正是风雨如晦,不宜远行,“Bites”就成了收容我们欣赏紫禁城黄昏的暂寄佳处。
  推开门,暖风立刻将门外的冷雨化为无形。看室内风格,应是一家西餐厅。主设计以黑灰为主,白色的桌布、黑陶瓶里火红的花艺和淡苹果绿的椅子点缀其中,沉静又轻快。开放式的厨房,可以看到衣着黑白的主厨带领一群厨师忙碌着,这让黑色为主的空间有了温度,像一块温润的墨玉。我们寻了一楼窗边的位置,好细细欣赏窗外的宫墙柳浪、玉液金波。窗外的黄昏如工笔画,这室内则是水墨,如挂轴造型的窗户隔开窗内窗外,让两个世界交相辉映,令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以少胜多的巧思。


  轻盈的女侍者送来菜单,在灰色透明雕塑感玻璃杯里倒了温水,又为我们布好餐具。她优雅从容的节奏和珍珠耳环令我觉得似曾相识,细问之下,原来是从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调过来的,这才是“Love Bites Here”的前身,藏身于嵩祝寺、以古建筑保护和盛大法餐闻名的高级西餐厅。本以为是法餐,胸有成竹打开菜单的我又吃惊了。前菜就有腌三文鱼、香烤胡萝卜汤、牛骨髓等几种花样,主菜更是精彩,光海鲜就有五种,而且尽是比利时血肠、马赛鱼汤、意大利炖饭、小牛里脊这些欧洲各地的招牌菜,实在很难选择。幸好这时候女侍者告诉我,他们的点餐制度不同于非常正式的西餐厅,“Bites”精神,就是轻松快乐地吃西洋大菜。一方面为TRB原来的熟客营造一个可以轻松地请客吃饭的环境,另一方面用不规律的点餐规则吸引不熟悉西餐的人爱上西餐。这里的点餐规则是:每个人可以选择三道菜、四道菜或五道菜的套餐,菜不论前菜、主菜、甜品的分类和顺序,如果你饭量大,可以连吃三道主菜;如果你心情好,可以连吃三道甜品。酒也可以单独按杯点。这样的组合,如果你和一两个朋友来,每个人点不同的菜分享,就可以吃遍餐厅当季的招牌菜。这就是餐厅鼓励朋友分享的宗旨。


  听了女侍者的介绍不由得心花怒放,正好可以大胆尝试平时吃西餐不敢点的菜色。于是前菜选了牛骨髓、蜗牛、大蒜欧芹,多一点儿主菜,就有马赛海鲜风味炖鱼配藏红花蛋黄酱;比利时风味血肠配枣泥洋葱;意大利炖饭配季节蘑菇和百里香油。甜品是巧克力牛奶的慕斯、泡沫的大拼盘,这样一顿饭怎么都饱了。提到配酒,天冷就选了红酒,女侍者特别细心地说,有两款,法国的那款清淡柔和,智利的浓烈饱满,于是一样一杯。在等菜的时候,侍者们端上篮子里刚刚出炉的烤面包和切片黄油,面包稍微冷的时候,立刻撤下,换上新鲜出炉的,这样的盛情令人愉悦。


  不一会儿就上了菜,主菜的滋味调和绝妙,无须我赘言的。更令人倾心的是摆盘,食物颜色的搭配、餐桌布局和音乐的搭配、杯中美酒与窗外美景的搭配,一切都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一步一景,沉醉其中。一顿满足的大餐后,我们还意犹未尽,登上二楼的露台,眺望栉比鳞次的宫殿屋顶,群鸟盘桓。来年春夏,在露台迎风饮酒,才算是尽情享用皇城余晖吧?那时,Bites的酒吧也该开业了。
其他文献
我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还要读纸质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无法用大数据来说明。我是那种进了书店就必须满载而归的人,对于独立杂志的喜爱更是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记忆里每次去日本的蔦屋书店,就会打劫一堆独立杂志,逛一整天。所以当被问到这类问题,特别是开书店以后,我几乎不能很快地搜索出一个答案,因为我未曾感觉到我眼前纸媒的衰弱,或者说,阅读习惯未曾改变。  现在我的工作就是天天和书相处,比较
期刊
杂志编辑彭先生找我写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杂志设计》。题目有些累赘,有些互联网。要求两千来字,也很符合在厕所里玩手机的阅读量。一想到这,就觉得“杂志”越发可悲,还要连累更可悲的“设计”,更遑论最终免不了要用“互联网”传播。  稀里糊涂应了这件事后,我拖了一阵,其间听说了几件事。一是我媳妇以前的老东家《艺术财经》停刊了,朋友们在朋友圈里一片哀叹。紧接着积年的老牌杂志《COLORS》也停刊了,逝者如斯夫
期刊
今年1月1日,追光的第一部影片《小门神》在孕育了三年之后,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追光动画是2013年成立的,创始人王微是前土豆网创始人,土豆也曾是中国第一个视频网站。2011年8月,土豆网在NASDAQ上市,2012年,王微就张罗着把土豆网和优酷合并了。  一年以后追光动画就问世了。 三年以后,《小门神》诞生了。  做媒体的人经常说,干电视最累,说在这个行业中,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牲口用。而干互联网
期刊
有很多词是我们每天在生活中听到,跟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会用到,但细细推敲,却发现词义语焉不详的。与我所处的设计媒体行业,这十年来发生亲密关系最多,同时也是最能往上依附、攀会的一个词叫新中式。  “新”的对立面是“旧”,这个“旧”是陈旧保守,是已无法在现代生活中延续的风貌;“新”的理想状态是崭新的、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所有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没有明显断层的五千年历史奇迹。“中式”所代
期刊
2015年12月3日,艺术家梁绍基个展《丝梦》在上海爱马仕之家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囊括了梁绍基先生的十件作品,也凝聚了他二十余年以蚕和蚕丝为媒介的创作—将自然生命的全过程融入作品,形成人与自然、艺术与生命的对话。  写梁绍基先生的作品不太容易。一个老者和你谈及生命的时候,好像形式并不那么重要了。  这多少是梁绍基作品的一个副作用悖论。以蚕和蚕丝为创作的最主要媒介,通过养蚕,让蚕在特定的物件或装置上吐
期刊
时尚无须借用艺术,而依靠自身就能成为时尚,那么时尚是什么呢?时尚实际上是一系列变幻莫测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艺术隐身于其中,时装也隐身于其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是时装,时装是艺术,而这二者都是时尚。  从“时尚化”角度看来,时装和艺术之间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限。时尚元素在艺术语境中的运用和表达,也反映了时装、时尚和艺术的互动融合。当时装通过对艺术的认同获得自身独立性和高贵性的同时,艺术也在坚守自
期刊
在中国当代作家里,毕飞宇可能是把女性心理描写得最丝丝入扣的作家。出生于1964年的江苏兴化小城,经历特殊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巨变,毕飞宇看待女性的视角是晦暗、丰富而细微的。不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对女性角色惯用的“大地母亲”脸谱化处理,毕飞宇并不试图歌颂农耕文明背景下女性的原始冲动,也不试图把女性的身体作为男性寻获救赎的图腾。  如若给毕飞宇笔下的女性角色一个概括,她们应该都是追寻极致生命体
期刊
《红楼梦》中的各种描写都带有迷人的特质,包括美食、服饰这样的细节。小说中每每提到人物的穿扮,但或虚或实,需要读者根据文献资料的参考,自行加以分辨。  曹公笔下,一些穿扮属于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化处理,典型如宝玉外出时“头上戴着束发嵌宝冠”,便是采用了前朝——明代的王侯服制,但说这宝冠上还树立着“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 一只红绒球,就正如邓云乡先生所言,是搬入了戏曲服装的因素了。但是,也有完全
期刊
“手艺一直都在,味道也一直留在人的记忆里,唯一失传的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把它再重新办起来。现在缺的就是这个。”  一盘爆肚,一百年  冯梦涛,金生隆爆肚第四代传人。从1998年开始,他从叔叔手里接过自家的店之后,将近20年的时间,坚持用从祖辈传下来的做法料理一盘爆肚。他说,现在很多老字号都没有了,并不是手艺失传了。“手艺一直都在,味道也一直留在人的记忆里,唯一失传的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把它再重
期刊
Timothy d’Offay是和艺术长大的,父亲的画廊曾是英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佼佼者。然而这个老牌画廊的少东家接手父业后,却卖掉了安迪·沃霍给自己画的生日画像,改弦更张卖起了茶叶和陶瓷。年轻时在东亚的游历让缇姆着迷于茶文化,创立自己的茶叶品牌Postcard Teas,缇姆也通过一系列大胆的举动,挑战国际茶市场体制,建立自己的新秩序。  无论卖的是艺术还是茶,缇姆与他的父亲都不满足于获取表面的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