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后进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引导得法,把他们潜在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来,甚至有可能超过好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后进生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这是教育好后进生的重要前提
对后进生,教师要加倍热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不能没有父母之爱,在学校不能没有师爱。由于后进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因而自暴自弃,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就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转变后进生,就要把对立的师生关系,变成热情和亲密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是满腔热情地加倍热爱后进生,要想教好他们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热爱学生的第一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说教師对学生应有浓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有别于母爱,它应是热诚于内,平静于外。“晓之以理”,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不能过分地表现在外形的强烈上,应体现在理智和持久的态度上。要把对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则是要求教师应身行,身先于生,让学生由模仿地学到独立地学,再到创造地学习,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见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作法也要“持之以恒”,但感情要适度,也就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
三、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具体地了解、研究后进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兴趣
有的后进生在课堂上表现差,但在活动中都显示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后进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因素,要加以鼓励,并注意学生群体的以优促差,教师要注意学生微小的进步。体谅其困难和不足,不可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要尽量吸收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加活动,对于较差的学生,应尽量照顾,适当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四、依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依靠集体力量,从多方面帮助后进生
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班主任、科任教师,首先要影响集体,然后由集体的力量来帮助或作用于后进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感情和思维方式相同,特别是已经转变了的后进生,去帮助未转变或正在转变中的后进生,作用更大,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
五、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
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应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学生的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不要“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会增强,教师应给家长提出更具体的方法。
六、正确处理特殊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有正确的态度,师生之间不要产生隔阂
对“犟学生”要正确驾驭他们,要了解他们“犟”的原因,要看到他们的积极的因素,这些特殊学生多数是反应比较快,辨别是非能力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是好品质,还有的学生有探求问题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正是青少年中一种非常宝贵的智慧和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尊重学生的优异智慧,很好地发挥、利用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引导。这样,即使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东升镇完全小学)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后进生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这是教育好后进生的重要前提
对后进生,教师要加倍热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不能没有父母之爱,在学校不能没有师爱。由于后进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因而自暴自弃,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就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转变后进生,就要把对立的师生关系,变成热情和亲密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是满腔热情地加倍热爱后进生,要想教好他们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热爱学生的第一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说教師对学生应有浓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有别于母爱,它应是热诚于内,平静于外。“晓之以理”,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不能过分地表现在外形的强烈上,应体现在理智和持久的态度上。要把对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则是要求教师应身行,身先于生,让学生由模仿地学到独立地学,再到创造地学习,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见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作法也要“持之以恒”,但感情要适度,也就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
三、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具体地了解、研究后进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兴趣
有的后进生在课堂上表现差,但在活动中都显示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后进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因素,要加以鼓励,并注意学生群体的以优促差,教师要注意学生微小的进步。体谅其困难和不足,不可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要尽量吸收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加活动,对于较差的学生,应尽量照顾,适当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四、依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依靠集体力量,从多方面帮助后进生
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班主任、科任教师,首先要影响集体,然后由集体的力量来帮助或作用于后进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感情和思维方式相同,特别是已经转变了的后进生,去帮助未转变或正在转变中的后进生,作用更大,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
五、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
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应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学生的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不要“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会增强,教师应给家长提出更具体的方法。
六、正确处理特殊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有正确的态度,师生之间不要产生隔阂
对“犟学生”要正确驾驭他们,要了解他们“犟”的原因,要看到他们的积极的因素,这些特殊学生多数是反应比较快,辨别是非能力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是好品质,还有的学生有探求问题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正是青少年中一种非常宝贵的智慧和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尊重学生的优异智慧,很好地发挥、利用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引导。这样,即使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东升镇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