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drm225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后进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引导得法,把他们潜在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来,甚至有可能超过好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后进生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既要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这是教育好后进生的重要前提
  
  对后进生,教师要加倍热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不能没有父母之爱,在学校不能没有师爱。由于后进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因而自暴自弃,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就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转变后进生,就要把对立的师生关系,变成热情和亲密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不是满腔热情地加倍热爱后进生,要想教好他们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热爱学生的第一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说教師对学生应有浓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有别于母爱,它应是热诚于内,平静于外。“晓之以理”,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不能过分地表现在外形的强烈上,应体现在理智和持久的态度上。要把对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则是要求教师应身行,身先于生,让学生由模仿地学到独立地学,再到创造地学习,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见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作法也要“持之以恒”,但感情要适度,也就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
  
  三、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具体地了解、研究后进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兴趣
  
  有的后进生在课堂上表现差,但在活动中都显示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后进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因素,要加以鼓励,并注意学生群体的以优促差,教师要注意学生微小的进步。体谅其困难和不足,不可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要尽量吸收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加活动,对于较差的学生,应尽量照顾,适当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四、依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依靠集体力量,从多方面帮助后进生
  
  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班主任、科任教师,首先要影响集体,然后由集体的力量来帮助或作用于后进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感情和思维方式相同,特别是已经转变了的后进生,去帮助未转变或正在转变中的后进生,作用更大,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
  
  五、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
  
  教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家长时时注意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注重实效。当前家庭教育两个特点:一个是过“严”,一个是过“宽”。因此,教师对待家长应注意两条:一是不要告学生的状,或者少告状;二是要多出主意,不要“无事不登三宝殿”,使得家长和学生反感。教师家访应全面介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进步表现、特长都应告诉家长,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会增强,教师应给家长提出更具体的方法。
  
  六、正确处理特殊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有正确的态度,师生之间不要产生隔阂
  
  对“犟学生”要正确驾驭他们,要了解他们“犟”的原因,要看到他们的积极的因素,这些特殊学生多数是反应比较快,辨别是非能力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是好品质,还有的学生有探求问题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些正是青少年中一种非常宝贵的智慧和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尊重学生的优异智慧,很好地发挥、利用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引导。这样,即使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东升镇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老师教学的依据。古人把“上学”称为“读书”,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学习时脱离教材,主要表现:课上听老师讲,课下做练习题,有的老师说:书中的习题学生不做,把书中的习题再印下来学生就做。还有许多学生经常看书却收效甚微,这是学生不会读书。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而且知识的逻辑性特别强,所以在教学时应教会学生阅读课文,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纲挈领,抓住主旨     地理教材每一
期刊
好奇心和兴趣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主要心理素质。地理不仅是一门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的学科,也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培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激活地理教学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疑问,借疑增趣    设“疑”恰当,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讲“洋流类型”时,先讲两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就是对自然现象探索的总结和抽象。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比如幼儿时期站在大人们身边看大人们干活,到再大些自己拆开家里的闹钟看看它为什么会走、打开家里的收音机看看里面到底是否有人在唱歌、讲话。其实,这些活动就是一种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实践,是一种无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实践,是人们的好奇心所在。而物理课堂向学生有目的地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
期刊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收到的效果往往也不同。初中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老师若能根据具体的知识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景,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概念或规律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问题设计得好,提问的方式恰当,课堂效果一定会不错。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恰当的提问方
期刊
随着教研教改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此同时,那些多年来已扎根于教师心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将随之被淘汰。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使自己始终立于教育的不败之地,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有些教师甚至开始为自己的明天焦虑和不安。在此燃眉之际,浅谈笔者对探究性学习的一点感悟。  在讲初中化学教材中《盐的性质》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常见酸和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探索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我组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
期刊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观察力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期刊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学生正
期刊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美育的独特功能缺乏了解,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从音乐的教育本身而言,就还存在一个重技轻艺的倾向。诚然,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音乐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讲,更要注重通过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提高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审美功力与高尚的审美情操,以达到他们心灵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另一种认为体育与智育是相互排斥、相互干扰的。其实,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只看到体育和智育统一的一面,而后者则又只看到体育和智育对应性的一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即系统),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对立统一存在于这一整体之中,换句话说,对立统一性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本质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