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孩子在一起,是精神上要和他在一起。
我的工作是一份非常美妙的工作:陪小朋友玩。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矛盾,爸爸妈妈会把孩子带到我的工作室里来。
在游戏治疗或者在玩的时候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不做分析和评价,也不做测量,我们也不教导和训练,我做的事情真的就是专心的、全心全意陪他游戏,这就是在我们游戏室里做的事情。
我想讲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两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都是完全健康的小朋友,他们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才来到我这里的。
第一个小朋友的妈妈爸爸把他送来,她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认为她在幼儿园是最落后的孩子。她的问题是爸爸妈妈认为她落后,我们发现她其实是没有办法和妈妈分开,所以她在幼儿园里想妈妈就哭,不愿意参加活动。
在游戏室里我跟她整整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每个星期我们都在一起玩,所以我看着她两个月里在游戏室里所做的事情慢慢发生了变化,她刚走进游戏室的时候是金鸡独立在那里,过了一段时间才待住了。她在游戏室里会玩很多游戏,都是一些小女孩爱玩的娃娃家游戏,在游戏中我很关注两个东西,一个她永远拿两个小孩玩,第一个小孩吃饭,第二个小孩也吃饭,第一个小孩出去玩,第二个小孩也出去玩,两个小孩都是一模一样地在做事。第二个月的时候,第二个小孩就不再跟着第一个小孩玩,这个小孩自己玩,她从架子上玩到地上,还利用这个小娃娃跑到我鼻子上打了一下,她开始活泼起来。
第二件事情,当她到游戏室里来时,我问她,你拿一颗糖到游戏室里来了?她说不,这是话梅。我说,某某人来。她说“我不叫某某某,我叫花花草”。她总是反驳我,后来我对她说“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你愿意取什么名字就取什么名字”。两个月过去了,在幼儿园里没有再被她的爸爸妈妈说起。所以她的症状已经消除了,但是爸爸妈妈又开始讲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小孩学习不好,怎么样能够让她学习更好一点,尤其是数学。幼儿园已经开始讲数学。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小学生每天晚上都做恶梦、哭、说一些话,但第二天他什么都不知道。爸爸妈妈带他到医院,医院建议他看心理咨询师。他爸爸妈妈带他到我们游戏室来,我们游戏室里有很多东西,因为小孩是用玩具来说话,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准备很多很多玩具、很多词汇。所有的东西他玩了一遍,直到有一天他玩一个很特别的东西。他拿了一些娃娃洗澡,突然之间,他要跟我玩一个戏剧,他扮演妈妈,我是他的女儿。我立刻成为“她女儿”,接下来好几次游戏时间里面,我被这个妈妈折磨得就像后妈的孩子。
他拼命折磨我,他新生了一个孩子,所以他就对我非常非常不好,而我就负责扮演那个可怜的小孩,我再三说的话就是:“妈妈,我也是你的孩子呀!”为什么我要再三说这句话?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发起很多活动,我只是要参与配合跟随他就可以了,但慢慢玩到第二次、第三次,我觉得他反复玩这个游戏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他的故事。
虽然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怎么样,但我猜这就是他的故事,所以我把我当做那个小孩,我替他说出他说不出来的话,就是:“妈妈,我也是你的孩子呀。”
这个孩子玩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玩了三个月,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慢慢不再提做恶梦的事情了,症状不见了。这个小孩玩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凶残,他会画很糟糕的东西,然后对我说:“你就是这个大便,我画的就是大便,你就是大便。”我就对他说:“你是想知道,是不是在这里真地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我在游戏室里遇到的两个小故事。我想说,虽然他们症状都消失了,其实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陪伴小孩子在游戏中自我成长,当他过了这个坎儿了,自然那些问题就消失了,症状消失是作为结果出现的,而不是作为努力去努力。
我还想说自己结论式的东西,第一,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要的他人”,这个“重要的他人”是愿意守护他的人、愿意跟随他的人,是愿意随时回应他呼唤的人,而不是整天教育他、教训他的人。这个人就应该是孩子的父母,让孩子跟妈妈适应分离,慢慢产生安全感,慢慢地实现社会化。
一个孩子在“重要的他人”对他童年的一种保护、呵护,保护他完整性的过程中才能够安心做他的孩子,才能把他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家长要有耐心,特别是不急功近利。孩子刚刚适应,马上就想再弄一本数学,太急了。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结论是一个重要的通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不是简单地和他在一起就好,而是要在精神上和他在一起,所以像我刚刚讲到的游戏,不是开关握在我手里的游戏,我们现在去玩,我们现在不玩了,而是开关在他手里的,我们跟随和守护他的那种游戏。比如绘本阅读,绘本就是父母和孩子一次共同的精神旅行、共同的精神体验。我们都知道在绘本读完了以后不要问“你学到了什么”,因为共同的经历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想法,从我做儿童游戏治疗的角度来看怎样进入儿童的世界、和儿童成长一些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我的工作是一份非常美妙的工作:陪小朋友玩。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矛盾,爸爸妈妈会把孩子带到我的工作室里来。
在游戏治疗或者在玩的时候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不做分析和评价,也不做测量,我们也不教导和训练,我做的事情真的就是专心的、全心全意陪他游戏,这就是在我们游戏室里做的事情。
我想讲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两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都是完全健康的小朋友,他们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才来到我这里的。
第一个小朋友的妈妈爸爸把他送来,她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认为她在幼儿园是最落后的孩子。她的问题是爸爸妈妈认为她落后,我们发现她其实是没有办法和妈妈分开,所以她在幼儿园里想妈妈就哭,不愿意参加活动。
在游戏室里我跟她整整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每个星期我们都在一起玩,所以我看着她两个月里在游戏室里所做的事情慢慢发生了变化,她刚走进游戏室的时候是金鸡独立在那里,过了一段时间才待住了。她在游戏室里会玩很多游戏,都是一些小女孩爱玩的娃娃家游戏,在游戏中我很关注两个东西,一个她永远拿两个小孩玩,第一个小孩吃饭,第二个小孩也吃饭,第一个小孩出去玩,第二个小孩也出去玩,两个小孩都是一模一样地在做事。第二个月的时候,第二个小孩就不再跟着第一个小孩玩,这个小孩自己玩,她从架子上玩到地上,还利用这个小娃娃跑到我鼻子上打了一下,她开始活泼起来。
第二件事情,当她到游戏室里来时,我问她,你拿一颗糖到游戏室里来了?她说不,这是话梅。我说,某某人来。她说“我不叫某某某,我叫花花草”。她总是反驳我,后来我对她说“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你愿意取什么名字就取什么名字”。两个月过去了,在幼儿园里没有再被她的爸爸妈妈说起。所以她的症状已经消除了,但是爸爸妈妈又开始讲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小孩学习不好,怎么样能够让她学习更好一点,尤其是数学。幼儿园已经开始讲数学。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小学生每天晚上都做恶梦、哭、说一些话,但第二天他什么都不知道。爸爸妈妈带他到医院,医院建议他看心理咨询师。他爸爸妈妈带他到我们游戏室来,我们游戏室里有很多东西,因为小孩是用玩具来说话,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准备很多很多玩具、很多词汇。所有的东西他玩了一遍,直到有一天他玩一个很特别的东西。他拿了一些娃娃洗澡,突然之间,他要跟我玩一个戏剧,他扮演妈妈,我是他的女儿。我立刻成为“她女儿”,接下来好几次游戏时间里面,我被这个妈妈折磨得就像后妈的孩子。
他拼命折磨我,他新生了一个孩子,所以他就对我非常非常不好,而我就负责扮演那个可怜的小孩,我再三说的话就是:“妈妈,我也是你的孩子呀!”为什么我要再三说这句话?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发起很多活动,我只是要参与配合跟随他就可以了,但慢慢玩到第二次、第三次,我觉得他反复玩这个游戏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他的故事。
虽然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怎么样,但我猜这就是他的故事,所以我把我当做那个小孩,我替他说出他说不出来的话,就是:“妈妈,我也是你的孩子呀。”
这个孩子玩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玩了三个月,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慢慢不再提做恶梦的事情了,症状不见了。这个小孩玩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越来越凶残,他会画很糟糕的东西,然后对我说:“你就是这个大便,我画的就是大便,你就是大便。”我就对他说:“你是想知道,是不是在这里真地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我在游戏室里遇到的两个小故事。我想说,虽然他们症状都消失了,其实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陪伴小孩子在游戏中自我成长,当他过了这个坎儿了,自然那些问题就消失了,症状消失是作为结果出现的,而不是作为努力去努力。
我还想说自己结论式的东西,第一,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要的他人”,这个“重要的他人”是愿意守护他的人、愿意跟随他的人,是愿意随时回应他呼唤的人,而不是整天教育他、教训他的人。这个人就应该是孩子的父母,让孩子跟妈妈适应分离,慢慢产生安全感,慢慢地实现社会化。
一个孩子在“重要的他人”对他童年的一种保护、呵护,保护他完整性的过程中才能够安心做他的孩子,才能把他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家长要有耐心,特别是不急功近利。孩子刚刚适应,马上就想再弄一本数学,太急了。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结论是一个重要的通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不是简单地和他在一起就好,而是要在精神上和他在一起,所以像我刚刚讲到的游戏,不是开关握在我手里的游戏,我们现在去玩,我们现在不玩了,而是开关在他手里的,我们跟随和守护他的那种游戏。比如绘本阅读,绘本就是父母和孩子一次共同的精神旅行、共同的精神体验。我们都知道在绘本读完了以后不要问“你学到了什么”,因为共同的经历要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想法,从我做儿童游戏治疗的角度来看怎样进入儿童的世界、和儿童成长一些必要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