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了,考不好不要紧”是在让孩子泄气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_10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努力是害怕努力了没效果
  持有什么样的学习理念很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只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才能鼓励到孩子,否则看似安慰孩子、鼓励孩子的话反而会让孩子泄气。
  所以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努力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到孩子的实际表现。
  其实有很多学生不怕努力、不怕吃苦,不去努力的原因是学习信念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些不去努力的孩子总是在担心:努力了做不好怎么办?他们怕下了很大功夫,成绩依然不理想,那还不是白费功夫、白下力气?很多学生为花费很多时间而愤愤不平,他们更喜欢玩,因为玩的时间过得快而容易。
  这种忧虑不会表现在语言上,只是表现在学习行为上,不容易被发现。
  一直有这样的忧虑,就会分散注意力,会有害怕、担心、消极的想法,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学好,即使学好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这样就产生一些愤怒情绪,觉得一心努力学习是在浪费时间,这样的精神状态消耗了孩子的精力。
  有一些父母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也爱说:“孩子,你只要努力了,考不好不要紧,学不会不要紧,妈妈不怪你。”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事实的解释方式,这些话给孩子一种暗示:他们的努力不被期待达到成功,所以说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泄气。这种痛苦更刺痛人,孩子就不会满怀希望、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会这样想:“我再怎么努力,也学不会、也学不好,也不会取得好成绩,那我还努力干什么?”一直不敢尝试用尽全力,也就没有机会体会用尽全力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孩子放弃努力,表面上是高兴地去玩了,可是单纯的玩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一直拥有自贬情绪:“我这个人就是不够聪明,再怎么学也学不会。别人能学会,那是天生聪明。”这样说会遭到孩子们的反驳:“我们班学习最差的那一个人,他一点也不痛苦,他还笑呢。”其实无法表现出来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内心充满了自怨自艾,羡慕别人,连自己也痛恨自己。
  帮孩子打消顾虑
  如果孩子坐在桌前不学习,总是在深思,可能是某种隐形的阻力使孩子犹疑畏缩,不能去拼上自己的全部精力。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情绪,这没有关系,如果你不承认反而会使孩子的这种情绪更加强烈。所以,承认这种情绪的存在,这能帮助你冷静下来,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放松之后,帮助孩子放松,不要过多地批评他们,诱导他们说出真实的障碍是什么。只有弄清楚孩子真正害怕的是什么,阻碍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才能够帮助他们。
  杨文倩和许多小孩子一样,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信念系统,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再做一遍还是做不出来怎么办?你给我讲明白了,下一次我再不会怎么办?”总是在最该努力的时候停下来,导致累积的都是失败的感觉,让自己确认努力了也没有用,就是学不会。
  这时候我不和她争辩,只是反复说:“学得慢、出错多都不要紧,只要去做就会有进步,慢慢地就不再对学习有恐惧了。”
  “我怎么没有感觉出进步来?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学会?什么时候才能学完这些、做完这些作业?”
  “成功的学习就是当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然怀着希望去做,证明自己有学会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不断增强的,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点的努力都会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提高,而且每一个坚定的努力的孩子都会取得好成绩。”
  杨文倩不愿意努力的原因也和她周围的亲人有关,一旦她说不想学习,周围人就认定孩子不爱学习,可是如果她真在努力学习的时候,周围人却冷言冷语,“用不着这么用功,还想考全年级第一啊?再用功也没用。你妈以前也很用功,可就是不行。”
  倩倩会问:“我已经很用功了,为什么还是有不会的呢?”
  我告诉她:“这是很正常的,要想感觉更好,只有更加努力,所有的学习者都是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愿意多花费时间,进入学习的最高境界时,学的时间很长,也认为很短,对自己的学习速度评价很高。没有白下的力。”
  把努力后得到回报的感觉记下来,引导孩子正向表达
  孩子情绪反复也是正常的。有一天杨文倩说什么也不想学习了,也是因为前一天的学习太没有成就感了。半个多小时的聊天、劝说让我了解到,学习对她来说又到了一个瓶颈期,无论怎么努力都感觉不到进步。她痛恨努力了却看不到进步的感觉,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劝说,她终于愿意尽上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再学一会儿。
  学完一段时间后,她说:“我不想学习的时候,你让我学习很痛苦,说不出的难受,可是不去学习也没有轻松感,学着学着,虽然还是很难受,却有了一丝丝甜蜜,有点意思。”
  我马上让她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当然她表达不全面,可是引导她正向表达,可以促进下一次的努力,再遇到这种不想学习的情况,劝说就容易一点。
  我让她写她自己说的话,第一次她感觉不习惯,还有点不好意思、有点抗拒,可是慢慢习惯了,就知道其中的好处了,内在动力感就有了。
  怀疑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孩子不愿意去努力的最重要的原因。
  有效的学习可以带来双重效果,在学习的时候就感到快乐,事后又感到充实。
  如果认为自己的努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学习者就不愿意去多用时间。在努力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终生有益。
  只要努力已经足够,就能够学会所有想学会的知识。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对一些人来说,是可以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不能忍受的。
  的确,有时付出不会接着就有回报,可是在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功课少而又相对简单,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理解力增强,功课的增加,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多的变数。
  生活中,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会很快就能有回报。但事实上,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只要我们投入了、付出了、努力了,总是有回报的。只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到回报,而且回报来得越晚,回报的结果就越大。而这种不确定感也让人生更有趣、更刺激。
  当“我努力了,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心理占据脑海时,要学会高瞻远瞩:只要尽力而为,老天爷就不会亏待我们,甚至给予我们超过想像的奖励。记下这句话吧!
其他文献
下面是一封已婚读者的来信:  我经常做一个主题的梦,就是寻找自己的爱人,从单身一直到后来我认识了老公,恋爱结婚生子,依旧如此。  最近两年,有两次印象很深,一次是心疼哭醒了,在梦里没什么主角,只是感觉自己在寻找自己的真爱,却发现找不到。梦里我很想去爱一个人,那个人却不存在,让我伤心失望。还有一次,梦见有个人向我表达好感,想让我和他一起走,后来我老公也在梦里出现了,很和气地请这个人到我们的家,当然梦
期刊
有时候,解决方案会突如其来地出现在眼前,看你是否能够抓住。  周日,为了宝儿不认真画画的事,和他生了一场气——我不理他了。其后10分钟,无论他说什么好听的我都不理他,把宝儿吓坏了。其实现在想想呢,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小孩子贪玩儿,为了能和妹妹一起晾衣服,他三分钟内完成了给画的上色过程,其质量可想而知!当时我是真得很生气,为了不出手揍他的小屁股,我下场,由爸爸出场教育。  中午,等贝贝睡觉时,我们
期刊
美国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第一句是: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  我的班上有个学生说,他爱美食,可是他说,现在 “恨不得三顿就在学校食堂混混,哪怕只吃桶面”。上高中以来,每次他称赞家里做的菜可口,妈妈马上习惯地说一句:“那你可要好好学习啊!”他向同学诉说自己的苦恼时,周围的同学都会心地笑了,原来大家的经历差不多。来自家长安排的一次旅游、买了一件小电器、一双新鞋,甚至一个冰激凌,都可
期刊
去路边看修自行车、拿妈妈的化妆品为全家人打扮……你干过吗?  周末早上,阳光洒满山东大学足球场,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这儿晨练。  偌大的足球场分外安静。一对父子,身着印有超人图案的衣服,相互嬉戏着来到了足球场,身边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小男孩很可爱,留着酷酷的发型,看上去也就五六岁的样子,他喊着、叫着,蹦蹦跳跳地在我面前跑过。父亲则夸张地大叫着:“不要跑,我是超人!”两人就这样你追我赶地嬉戏着。 
期刊
生活即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也在生活里啊!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很多家长也在努力地督促孩子学习。桐桐出生以来,我们也一直十分注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当然,战略上相当重视,形式上却很随机,取材十分生活化。幸运的是,给桐桐选幼儿园时,附近正好有所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幼儿园,我们就毫不犹豫地选了它。  传统节日中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体验形式,想想我
期刊
我女儿5岁了,正在上幼儿园中班。老师说,在幼儿园,她非常乖巧懂事,经常帮老师做一些诸如摆碗筷、搬椅子之类的事情,像个小大人。可是回到家,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很任性,一点不如意就又哭又闹。有一次,我悄悄去幼儿园,从窗外观察女儿的表现,果然像老师说的一样,她正在非常认真地帮老师摆碗筷,还告诉别的小朋友别乱动碗筷,因为手上有细菌。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天回到家,我也请她帮着摆碗筷,可她一口回绝了,说
期刊
当我们去责备去催促去评判,我们是在向孩子要;当我们关心孩子,是在爱。  停止评判  我们简直生活在评判的海洋里,到处都是评判,听这些我们熟悉的声音:  你太紧张了/你太寡言了/你太深沉了/你太闷了/你太严肃了/你太内向了/你太谨慎了/你太闹腾了/你太懒惰了/你太固执了/你太强势了  我的孩子就是胆子小/我的孩子是个人来疯/ 我的孩子是个闷葫芦/我的孩子不会跟人相处/我的孩子有点自闭/我的孩子就知道
期刊
女儿还在肚里的时候,妈妈恨过她,想拿掉她。所以,她回馈给母亲的只能是恨。  有年夏天回国,我到北京给一批经理人做心理辅导培训。我留意到其中一位姓王的女士,她看上去很漂亮、干练,在一家外企做主管,在人群中非常耀眼,但不知为什么她总是显得心事重重。果然,几天后的一次课后,她终于吞吞吐吐地问能不能找我单独咨询。  她想问的是关于她的家事,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她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弱,忧伤袭上了她的脸
期刊
女儿出生后就一直由爷爷奶奶带,我和她爸每天下班都和孩子玩到孩子睡着后再回家,她经常跟爷爷睡,特别依恋爷爷,老人对孩子多少有些溺爱。3周岁时,她上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一直不适应。后来老师告诉我,孩子占有欲很强,到了幼儿园也希望老师天天陪她一个人,只要老师离她远了一点儿,她就不高兴,会哭。我还发现女儿不知道怎么交朋友,老是一个人玩,我和其他的家长交流,给她找了两个小朋友,她虽然嘴上说是好朋友,在幼儿园却
期刊
父亲节早上,全家去吃早餐。上菜之前先聊天,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爸爸哪些地方好?  大儿子说——爸爸答应的事情总能做好;爸爸开车好,我上课可以不迟到;爸爸很能干!还有,说话时,总是让别人先说,不管自己的话多全面,一定要给别人表达的机会,给人家自信。不然,自己一说,别人就没有说话的兴致了,尤其是和我们孩子在一起时。  我说——总结得太好了。我先补充一下:不管爸爸有没有财产,你们才是他最宝贵的财产,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