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出生后就一直由爷爷奶奶带,我和她爸每天下班都和孩子玩到孩子睡着后再回家,她经常跟爷爷睡,特别依恋爷爷,老人对孩子多少有些溺爱。3周岁时,她上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一直不适应。后来老师告诉我,孩子占有欲很强,到了幼儿园也希望老师天天陪她一个人,只要老师离她远了一点儿,她就不高兴,会哭。我还发现女儿不知道怎么交朋友,老是一个人玩,我和其他的家长交流,给她找了两个小朋友,她虽然嘴上说是好朋友,在幼儿园却很少和人家一起玩。有一次她告诉我,她没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欢她。我觉得这是个问题,很快就把孩子领回来了,每天和我们一起睡觉,很安稳,就是特别粘我。平日还好,只是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一起床就紧紧粘着我,一步也不离,即使我上厕所,她也要坐在旁边看着,爸爸怎么叫也不跟他。这种状态持续到现在有半年了。至今她上幼儿园还是哭,到幼儿园哭一会儿就好了。晚上一般是爷爷去接她,回来特高兴,幼儿园这也好那也好。其实她不是不想上幼儿园,只是不想和我分开。
其实我经常告诉她我爱她永远也不离开她,告诉她全家人都爱她,不会离开她。我觉得孩子好像还是很依恋爷爷,是不是她觉得爷爷不要她了,就特害怕以后我也不要她了?前两天我告诉她,爷爷不是不要你了,只是小女孩大了,要和妈妈睡,再大点儿就要自己睡了,并答应她以后想去爷爷家,就可以去。孩子好像特别高兴,盼着周末到爷爷家去。
莉莉妈
咨询师: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以后,基本交给老人带。这在眼下看起来很省心,留下的隐患却很大,且日后处理起来要花费多出好几倍的精力,还不一定能够彻底消除它们。
很多人之所以这样做,工作忙不愿操劳是一方面,另外可能还误以为反正孩子不懂事不记事,只要生活上照顾得好,谁带都一样。
其实,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刚出生婴儿的大脑是他们全身的器官中发育相对最成熟的器官,这从婴、幼儿令人惊讶的学习能力就可以体现出来。尽管婴、幼儿的记忆很短暂,但他们的感受能力却是一流的,很多感受在他们那里都是被放大的,且他们的潜意识就像一座无人看守的城堡,也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发生的事情虽然不能被他们记住,但他们的感觉却可能直接进入他们的潜意识,影响他们的一生。
0~2 岁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母亲在此时对孩子的温柔陪伴及悉心照料,会让孩子对母亲产生信任和依恋,而这正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惟一方法,孩子可以由信任母亲进而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日后这样的孩子即使和母亲分离,也会很快安静下来,并安心地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再与母亲重逢时,依然会充满了喜悦与依恋。这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
1岁以内的孩子最受不了和母亲的分分合合。因为每一次的分离都会被孩子理解为被遗弃,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恐慌,甚至会形成心理创伤。挪威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三个月大的小猪断奶,并强行带离它们的母亲。小猪们很快变得焦虑不安,相互间的撕咬打斗竟然持续了48小时,直到筋疲力尽瘫倒在地。后来,这些有心理创伤的小猪被带到水泥迷宫,它们慌乱惊恐,只知前后移动,不会为自己寻找出路。再把它们放入水池,他们也是慌乱地团团转,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旁边的平台稍事休息。而第二次把它们放入同一个水池后,它们仍然像第一次一样,半天都找不到那个可以休息的平台。那些正常地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小猪则完全不同:离开母亲它们很安静很平和;被带到迷宫,它们到处探索,很快就找到了出口;被放到水池,转了一圈就找到了休息的平台,更令人惊讶的是,第二次被放入水池后,它们连一圈都没有转,径直游向了那个平台。科学家最后的结论是:早期的心理创伤会引起大脑的改变。
虽然你们每天都回去看女儿,却每次都在她入睡后不辞而别,这可能让女儿很难相信母亲。好在她生命里有一个最依恋的人,那就是爷爷。可是上幼儿园不仅要和爷爷分开,连母亲也不能陪在身边了,分离让她非常焦虑,所以她要紧紧地看住母亲。
建议你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去的已经发生,只要今后好好和孩子相处,用温暖而科学的爱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心理创伤是可以修复的。眼下要紧的是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关心她的感受,要以接纳的态度和孩子相处,最好亲自进行日常的照料,亲自带孩子睡觉,每天都给她讲睡前故事。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千万不能发火,要用温和的坚持帮助孩子去改正。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多鼓励孩子。只有亲子关系好了,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起来,才更容易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另外,不要在孩子心目中把爷爷和妈妈对立起来,你们完全可以一起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的依恋渐渐转移。三岁多的孩子已经能听懂很多话了,每次和孩子分离时,你要告诉她妈妈什么时候会出现。一旦出现在她眼前,就提醒她:“看,妈妈说好几点来就几点来,这不是又能见到妈妈了吗,对不对?妈妈永远都不会扔下你不管的,因为你是我们的宝贝。”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确认,她对妈妈的离开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因为她能相信你,即使离开也会准时出现。
我在这里还想对年轻的母亲们说,产假过后去上班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下班后记得从老人手中接过孩子,好好陪伴他们、照料他们,尤其要带他们游戏,带他们睡觉;只要临走时记得用语言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下午就回来;只要再见面时对孩子说:这不妈妈回来了吗,我们又见面了,真高兴呀!就不会让孩子有太大的困扰。做母亲此时辛苦点儿,孩子会更健康,日后也会更省心。
其实我经常告诉她我爱她永远也不离开她,告诉她全家人都爱她,不会离开她。我觉得孩子好像还是很依恋爷爷,是不是她觉得爷爷不要她了,就特害怕以后我也不要她了?前两天我告诉她,爷爷不是不要你了,只是小女孩大了,要和妈妈睡,再大点儿就要自己睡了,并答应她以后想去爷爷家,就可以去。孩子好像特别高兴,盼着周末到爷爷家去。
莉莉妈
咨询师: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以后,基本交给老人带。这在眼下看起来很省心,留下的隐患却很大,且日后处理起来要花费多出好几倍的精力,还不一定能够彻底消除它们。
很多人之所以这样做,工作忙不愿操劳是一方面,另外可能还误以为反正孩子不懂事不记事,只要生活上照顾得好,谁带都一样。
其实,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刚出生婴儿的大脑是他们全身的器官中发育相对最成熟的器官,这从婴、幼儿令人惊讶的学习能力就可以体现出来。尽管婴、幼儿的记忆很短暂,但他们的感受能力却是一流的,很多感受在他们那里都是被放大的,且他们的潜意识就像一座无人看守的城堡,也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发生的事情虽然不能被他们记住,但他们的感觉却可能直接进入他们的潜意识,影响他们的一生。
0~2 岁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母亲在此时对孩子的温柔陪伴及悉心照料,会让孩子对母亲产生信任和依恋,而这正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惟一方法,孩子可以由信任母亲进而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日后这样的孩子即使和母亲分离,也会很快安静下来,并安心地探索周围的环境,而再与母亲重逢时,依然会充满了喜悦与依恋。这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
1岁以内的孩子最受不了和母亲的分分合合。因为每一次的分离都会被孩子理解为被遗弃,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恐慌,甚至会形成心理创伤。挪威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三个月大的小猪断奶,并强行带离它们的母亲。小猪们很快变得焦虑不安,相互间的撕咬打斗竟然持续了48小时,直到筋疲力尽瘫倒在地。后来,这些有心理创伤的小猪被带到水泥迷宫,它们慌乱惊恐,只知前后移动,不会为自己寻找出路。再把它们放入水池,他们也是慌乱地团团转,费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旁边的平台稍事休息。而第二次把它们放入同一个水池后,它们仍然像第一次一样,半天都找不到那个可以休息的平台。那些正常地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小猪则完全不同:离开母亲它们很安静很平和;被带到迷宫,它们到处探索,很快就找到了出口;被放到水池,转了一圈就找到了休息的平台,更令人惊讶的是,第二次被放入水池后,它们连一圈都没有转,径直游向了那个平台。科学家最后的结论是:早期的心理创伤会引起大脑的改变。
虽然你们每天都回去看女儿,却每次都在她入睡后不辞而别,这可能让女儿很难相信母亲。好在她生命里有一个最依恋的人,那就是爷爷。可是上幼儿园不仅要和爷爷分开,连母亲也不能陪在身边了,分离让她非常焦虑,所以她要紧紧地看住母亲。
建议你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去的已经发生,只要今后好好和孩子相处,用温暖而科学的爱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心理创伤是可以修复的。眼下要紧的是和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关心她的感受,要以接纳的态度和孩子相处,最好亲自进行日常的照料,亲自带孩子睡觉,每天都给她讲睡前故事。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千万不能发火,要用温和的坚持帮助孩子去改正。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多鼓励孩子。只有亲子关系好了,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起来,才更容易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另外,不要在孩子心目中把爷爷和妈妈对立起来,你们完全可以一起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的依恋渐渐转移。三岁多的孩子已经能听懂很多话了,每次和孩子分离时,你要告诉她妈妈什么时候会出现。一旦出现在她眼前,就提醒她:“看,妈妈说好几点来就几点来,这不是又能见到妈妈了吗,对不对?妈妈永远都不会扔下你不管的,因为你是我们的宝贝。”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确认,她对妈妈的离开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因为她能相信你,即使离开也会准时出现。
我在这里还想对年轻的母亲们说,产假过后去上班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下班后记得从老人手中接过孩子,好好陪伴他们、照料他们,尤其要带他们游戏,带他们睡觉;只要临走时记得用语言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下午就回来;只要再见面时对孩子说:这不妈妈回来了吗,我们又见面了,真高兴呀!就不会让孩子有太大的困扰。做母亲此时辛苦点儿,孩子会更健康,日后也会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