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美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范例,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可以再现语言文字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学生的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感知的过程逐步趋向整体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审美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意注意,培养其感受美。有了美感,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了追求美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好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在教学中,结合美词美句,我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想象,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而且提高了他们诵读文章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在内的一种对美的自觉认识的能力。在浯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腻品味和冷静分析,使情感体验达到升华,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生活处处都有美,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并再现和高于生活。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件,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这也正提示着我们要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认识美与丑,能够区分真、善、美和伪、恶、丑,争取做真正美的人。进行审美教育就要让学生心灵美,学会“做人”。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入境动情,去享受文中诗意般的境界,逐步升华为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是指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美的规律”再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技巧,并将其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在学习《海滨仲夏夜》一课时,初读课题,就有一种清爽、舒适的感受。这种感觉把我和学生带到了海边,而且是夏日的海边。我们带着问题,课文是怎样描述海滨夏夜景色的呢?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同学们读文章后,从书中找到描述太阳落山后的美景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一个学生分析道:“晚霞真美,有橘红色的,有深红的,有绯红的,有浅红的。”“这是书中写到了的,老师,我还有一种感受,太阳舍不得落下去,舍不得离开海滨,它用余辉染红了天空,还染红了海水,就连海滩也成红色的了。”“你说得真好…”我的话还没说完,又一个同学陶醉了;“老师,我仿佛看到晚霞变幻莫测,它们变成一条鱼,游向海边,变成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天空真是热闹非凡;而海水宝石蓝中透着红,泛起波纹,偶尔晃一下我的眼睛……”—个女生又站起来了:“其实,最高兴的是海滩的游人,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谈笑着,他们多愉快,现在,就连我自己都是那么的兴奋,真想加入到他们之中啊!”“你已经来到海边了,我们大家都来到海边了,但每个人所看到的景色不同,希望你们能用画笔,将你看到和感受到的不同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美丽,让更多的人更直接地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异景色。
果然,大家动手画出了《海滨仲夏夜》之日落美景,每幅作品中都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感受,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了自己的创造个性,是他们让夏夜的海滨充满情趣,让海滨的夏夜更加美丽!
引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描画头脑中的景象,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课后,同学们又将学习本文的感受写了出来:
(张家豪写到)---霞光照射在海面上,海面上闪闪发亮,霞光照在花上、树上,把它们染成了一层橘红的颜色,此时,连我自己也成橘红色的了!举目远望西边的天际,我发现那橘红色的云块儿在天空徐徐变换着形状:时而像巨人,时而像雄师,时而像染了各种颜色的山峦。
(张定勤写到)我被这迷人的景象陶醉了。我要吟诵一些诗歌,赞美这黄昏奇丽的景象:
霞光照海面,云彩似山峦。
晚来风送爽,笑声满沙滩。
(莫晓玲写到)海滩上的小石头,色彩绚丽,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石头,白得像珍珠,红得像玛瑙,绿得像猫眼,它们在阳光下,全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波涛一会儿扑上来,一会儿又退回去,波涛退去,沙滩上就留下那美丽的贝壳和海螺,多得简直数也数不清。
由教材的文字到想象的画面景色,再到文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受到了审美教育,又学习了语文,真是一举多得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语文活动中积极地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美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2006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章和文学作品,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范例,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可以再现语言文字的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学生的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感知的过程逐步趋向整体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审美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意注意,培养其感受美。有了美感,人们就会形成一种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了追求美的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好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在教学中,结合美词美句,我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想象,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而且提高了他们诵读文章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在内的一种对美的自觉认识的能力。在浯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腻品味和冷静分析,使情感体验达到升华,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生活处处都有美,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并再现和高于生活。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件,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这也正提示着我们要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认识美与丑,能够区分真、善、美和伪、恶、丑,争取做真正美的人。进行审美教育就要让学生心灵美,学会“做人”。
在课文教学中,老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入境动情,去享受文中诗意般的境界,逐步升华为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是指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美的规律”再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的技能、技巧,并将其大胆地运用在实践之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在学习《海滨仲夏夜》一课时,初读课题,就有一种清爽、舒适的感受。这种感觉把我和学生带到了海边,而且是夏日的海边。我们带着问题,课文是怎样描述海滨夏夜景色的呢?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同学们读文章后,从书中找到描述太阳落山后的美景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一个学生分析道:“晚霞真美,有橘红色的,有深红的,有绯红的,有浅红的。”“这是书中写到了的,老师,我还有一种感受,太阳舍不得落下去,舍不得离开海滨,它用余辉染红了天空,还染红了海水,就连海滩也成红色的了。”“你说得真好…”我的话还没说完,又一个同学陶醉了;“老师,我仿佛看到晚霞变幻莫测,它们变成一条鱼,游向海边,变成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天空真是热闹非凡;而海水宝石蓝中透着红,泛起波纹,偶尔晃一下我的眼睛……”—个女生又站起来了:“其实,最高兴的是海滩的游人,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谈笑着,他们多愉快,现在,就连我自己都是那么的兴奋,真想加入到他们之中啊!”“你已经来到海边了,我们大家都来到海边了,但每个人所看到的景色不同,希望你们能用画笔,将你看到和感受到的不同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美丽,让更多的人更直接地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异景色。
果然,大家动手画出了《海滨仲夏夜》之日落美景,每幅作品中都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感受,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了自己的创造个性,是他们让夏夜的海滨充满情趣,让海滨的夏夜更加美丽!
引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描画头脑中的景象,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课后,同学们又将学习本文的感受写了出来:
(张家豪写到)---霞光照射在海面上,海面上闪闪发亮,霞光照在花上、树上,把它们染成了一层橘红的颜色,此时,连我自己也成橘红色的了!举目远望西边的天际,我发现那橘红色的云块儿在天空徐徐变换着形状:时而像巨人,时而像雄师,时而像染了各种颜色的山峦。
(张定勤写到)我被这迷人的景象陶醉了。我要吟诵一些诗歌,赞美这黄昏奇丽的景象:
霞光照海面,云彩似山峦。
晚来风送爽,笑声满沙滩。
(莫晓玲写到)海滩上的小石头,色彩绚丽,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石头,白得像珍珠,红得像玛瑙,绿得像猫眼,它们在阳光下,全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波涛一会儿扑上来,一会儿又退回去,波涛退去,沙滩上就留下那美丽的贝壳和海螺,多得简直数也数不清。
由教材的文字到想象的画面景色,再到文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受到了审美教育,又学习了语文,真是一举多得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语文活动中积极地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美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2006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