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填充机填充部件的改造分析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在生产胶囊药物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自动胶囊填充机来加快生产速度,让生产效率得到良好的保障。但一些胶囊填充机受到自身填充部件的影响,在工作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需要对其部件进行适当的改造。本文选取的是我国某药厂中的NJP400全自动填充机,对该设备的填充部件进行相应改造,让设备能够更加良好地工作,并有利于设备的清洗与维护。
  【关键字】胶囊填充机;填充部件; 部件改造
  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吸收快、生物利用度较高,而且服用方便。因此许多药剂都被制成胶囊的形式以便于患者服用。目前,在生产胶囊剂的过程中,胶囊填充机是非常重要的设备,直接影响到药剂生产的效率。本研究中所讨论的胶囊填充机,是我国某大型药厂中的NJP400全自动填充机,该填充机的原有填充部件在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生产效率、成本消耗以及设备清洗维护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针对于这类问题对填充部件进行一定的改造。
  1.设备概况
  该医药企业所使用的NJP400全自动填充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胶囊填充设备,极大程度的实现了胶囊填充的自动化,节省了药剂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所花费的精力,让药剂生产更为轻松,也加快了胶囊生产的速度。该设备采用的是间歇运动和多站孔塞计量方式,可向胶囊内自动填充药粉和微丸,自动完成胶囊调头、分囊、充填、剔废、合囊、成品推出等充填胶囊的全过程。填充的主要药品有维胺酯胶囊、富马酸阿奇霉素胶囊和奥美拉唑胶囊等等。该设备的主要填充部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一:胶囊填充机填充结构
  从图一可以看出来,胶囊填充机的填充部件中包括了连杆、导向銅盘、计量盘以及凹轮等多个部分。为了更加方便稳定地进行设备的自动填充工作,需要对填充部件进行适当的改造。
  2.胶囊填充机填充设备改造方案
  针对于该设备在填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类问题。特别是在对胶囊填充机填充部件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该设备的填充部件结构组成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设备的高效工作。因此,可以从填充部件的结构组成上来进行相应的改造。
  2.1结构问题分析
  该胶囊填充机中,填充部件最为明显的结构问题就是导向铜盘是固定不动的,而连杆在工作过程中是属于运动的状态,因此连杆工作过程的反复运动,在与导向铜盘的接触过程中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磨损,并导致铜盘的导向孔逐渐变大,从而最终逐渐丧失导向功能。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工作状态下,除了发生连杆与导向铜盘的磨损之外,计量盘可能也会出现损坏现象,影响到最终的胶囊药剂生产。由此看出,这一结构问题的关键就是导向铜盘的磨损,应该从减小导向铜盘磨损的方向入手,来避免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2.2改造方案
  经过对填充部件结构组成的深入分析,发现要避免导向铜盘出现磨损,可将铜盘与支架结构改造成一体,让导向铜盘能够随着支架结构的运动而运动。在将导向铜盘与支架结构合为一体之后,连杆在工作中带动导向铜盘的磨损会被弹簧压缩的位移所抵消掉,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导向铜盘的磨损总量。在使用了导向铜盘与支架结构的结合装置之后,填充部件的其他结构也根据该改造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微调,使其能够适应新结构下的胶囊填充生产工作。
  2.3改造成果
  在对胶囊填充机的填充部件进行改造之后,药剂的填充方式也相应地得到了较大的改变,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的延长。经过改造之后的设备,在胶囊药剂填充过程中的填充量差异不超过2%,完全符合胶囊填充的生产要求,能够保证胶囊药物的生产质量。并且,经过改造的设备由于减少了磨损,在成本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每台设备大约能够降低3万元的成本,极好地提高了胶囊生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企业中胶囊类药物生产水平的提升。以阿莫西林胶囊的生产为例,在对胶囊填充机的填充部件进行改造之后,胶囊的生产质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并且填充部件并没有发生十分显著的磨损,留下了更大的企业药品生产发展空间。
  3.结束语
  经过对胶囊填充机填充部件的改造,可以让设备的工作性能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可以提高胶囊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使设备易于清洁。使设备的维护成本均得到有效的降低,并进而通过填充部件的改造来提升药品生产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万军,肖圣红.影响头孢克肟胶囊填充装量稳定性因素分析[J].天津药学,2011,23(4):25-26,70.
  [2]谢捷.提高胶囊药粉装量精度的改进方法[J].轻工机械,2011,29(2):108-11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对报告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今后的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可疑食物、病人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结果:事件涉及1个家庭7名成员,罹患率100%,最长潜伏期21分钟,最短潜伏期20分钟。主要症状为口唇麻(100%)、腹痛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例1  女,李xx,63岁。于2014年9月24日入院。住院号:135850。因多饮多尿多食伴体重下降10+天入院。入院前10+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约2000ml)、多尿(每日10余次)、多食,伴有体重下降(约10+斤),伴头昏乏力、阵发性心慌,无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睡眠可,大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患者,男,48歲,因无明显诱因下中上腹不适、反酸嗳气2年,消化不良、消瘦,加重7天。既往25年前因胰腺破裂行胰腺修补术。查体:腹平坦,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腹部超声示上腹部软组织肿块——考虑胰腺来源。  腹部CT示:胃小网膜囊区科技卵圆形肿块,大小约3.2x2.5cm,边缘光滑,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印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旨在研究最佳的防治方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手足口病的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我院进行研究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85例患儿年龄在三岁以下,占85%;发病时间大多在7月份至9月份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骨伤不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本科实习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将2012年至2014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骨伤方向2008—2010级90名骨科专业本科生按教学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6个月教学,课程结束后考核,通过比较临床能力各项评分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实践教学评价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超声医师进行胎儿检查时,一定要准确测量及观察胎儿四肢发育情况,另外,当发现胎儿身体各部分之间不成比例时(如头胸比例、胸腹比例等)要高度怀疑胎儿软骨发育不良,区分是否为致死性畸形,对临床评估预后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超声诊断 胎儿 畸形  孕妇,女,43岁。G2P1,第一胎体健,因意外18岁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再发脑梗死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及通过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和2012年7-12月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216例和200例,设计问卷,进行电话调查。结果 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病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病患者经止咳、化痰、平喘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显效68例(85%),无效5例(6.25%),总结有效率为93.75%。治疗过程中,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2.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2012年5月29日上午,塔城市疾控中心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监测到各医疗机构报告塔城市幼儿园有5名儿童患手足口病,随即市疾控中心疫情调查小组前往幼儿园进行调查并核实,确定为一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一、基本情况  (一)幼儿园基本概况  塔城市幼儿园位于文化路430号,面积1460平方米,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对异常反应的系统评价,了解常见的异常反应类型,并对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等级划分,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损害分级标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级  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