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中央型腰间盘患者90例。结果 全椎板切除创伤大,出血多,中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出血少,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结论 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腰间盘突出不大的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是比较可取的手术方式,对于特大的中央型间盘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出现马尾神经损害者及老年骨质增生严重者,可考虑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椎板间植骨,内固定融合。
【关键词】椎板开窗;全椎板切除;中央型腰间盘突出
【中图分类号】R3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57-01
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症又叫腰间盘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甚至出现下肢感觉障碍及腰腿功能障碍。本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436例,其中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本文旨在通过对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者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分析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0例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其中22~30岁18例,31~40岁34例,41~50岁26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4例,病程3个月~7年6个月,平均病程2年3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过保守治疗,口服镇痛消炎药,按摩牵引等。治疗前均行腰椎X线平片,CT和脊髓造影证实,部分患者MRI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伴间接性跛行12例,膝腱反射减弱消失34例,跟腱反射减弱消失41例,趾背伸无力68例,屈趾无力31例,伴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12例。其中45例行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11例行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34例行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
2 疗效评定
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评定标准。优:术前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术前症状部分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神经功能部分改善,不能恢復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
3 结果
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9个月~10年,平均5.5年。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45例,疗效优38例,良6例,差1例;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组11例,疗效优6例,良4例,差1例,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及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共56例,疗效优良54例,优良率为96.43%。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34例,其中疗效优20例,良7例,差7例,疗效优良率为79.41%。通过统计学分析,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及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间盘突出后,变性的髓核组织释放组织胺等致炎物质及其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炎性水肿,从而导致腰骶部痛疼及下肢放射痛,反之,突出的髓核将与周围组织及神经根发生粘连及纤维化,使受压的神经发生持久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很多经过按摩、牵引、针刀等方法治疗后的患者,在一个阶段内略有好转,但是不能保证长期的疗效。往往因为劳累等原因容易复发,给患者及家属从经济和肉体上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微创技术引入脊柱外科,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应用避免了后期脊柱不稳的发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充分暴露,彻底减压去除病变,又要尽量保留骨与软组织结构,以减轻损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因此,一个满意的手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在本组9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56例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突出不太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或一侧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疗效优良率96.43%),只有2例因术中硬膜囊破裂造成马尾神经损伤,术后二便功能恢复差。对于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术方式尚未统一,根据本症的类型,选择如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或椎板间“开窗”等入路下行间盘摘除术,以达到治疗目的。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植骨及内固定融合,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滕红林, 贾连顺, 叶澄, 等.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10(8):759-761
[2] 朱礼贤.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的经验教训(附4例误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 6(8):885-887
作者单位:156400 黑龙江省同江市中医院
【关键词】椎板开窗;全椎板切除;中央型腰间盘突出
【中图分类号】R3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57-01
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症又叫腰间盘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甚至出现下肢感觉障碍及腰腿功能障碍。本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436例,其中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本文旨在通过对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者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分析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0例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其中22~30岁18例,31~40岁34例,41~50岁26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4例,病程3个月~7年6个月,平均病程2年3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过保守治疗,口服镇痛消炎药,按摩牵引等。治疗前均行腰椎X线平片,CT和脊髓造影证实,部分患者MRI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伴间接性跛行12例,膝腱反射减弱消失34例,跟腱反射减弱消失41例,趾背伸无力68例,屈趾无力31例,伴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12例。其中45例行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11例行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34例行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
2 疗效评定
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评定标准。优:术前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术前症状部分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神经功能部分改善,不能恢復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
3 结果
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9个月~10年,平均5.5年。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45例,疗效优38例,良6例,差1例;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组11例,疗效优6例,良4例,差1例,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及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共56例,疗效优良54例,优良率为96.43%。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34例,其中疗效优20例,良7例,差7例,疗效优良率为79.41%。通过统计学分析,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及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间盘突出后,变性的髓核组织释放组织胺等致炎物质及其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炎性水肿,从而导致腰骶部痛疼及下肢放射痛,反之,突出的髓核将与周围组织及神经根发生粘连及纤维化,使受压的神经发生持久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很多经过按摩、牵引、针刀等方法治疗后的患者,在一个阶段内略有好转,但是不能保证长期的疗效。往往因为劳累等原因容易复发,给患者及家属从经济和肉体上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微创技术引入脊柱外科,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应用避免了后期脊柱不稳的发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充分暴露,彻底减压去除病变,又要尽量保留骨与软组织结构,以减轻损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因此,一个满意的手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在本组9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56例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突出不太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或一侧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疗效优良率96.43%),只有2例因术中硬膜囊破裂造成马尾神经损伤,术后二便功能恢复差。对于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术方式尚未统一,根据本症的类型,选择如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或椎板间“开窗”等入路下行间盘摘除术,以达到治疗目的。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植骨及内固定融合,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滕红林, 贾连顺, 叶澄, 等.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10(8):759-761
[2] 朱礼贤.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的经验教训(附4例误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 6(8):885-887
作者单位:156400 黑龙江省同江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