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自创刊以来一直是国内唯一用哈萨克文出版的晚报。现在,它已逐渐成为一份纯粹的市民化生活服务类报纸。本文对其发展情况作简要介绍,并针对它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伊犁晚报》 哈萨克文版 生活服务报
报纸和广播、电视相比,有许多共同特性。不管是读者看报还是听众听广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新信息。晚报的新闻性离不开报纸本身的特点,与早报相比,它可以利用时间差传递当天的信息。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行的哈萨克文版报纸有《伊犁日报》、《法制生活报》、《伊犁少年报》、《伊犁晚报》,其中《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是全国唯一用哈萨克文出版的晚报。该晚报创刊于1993年,原属伊犁地委机关报。2001年《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并入《伊犁日报》哈萨克文版,成为一张纯粹的生活服务类市民化报纸。周三刊,四开四版,报纸每年发行量大约在2500份。晚报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报纸的主要发行区域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乌鲁木齐等。
《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编辑部现设哈文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等部门。现有16名工作人员。《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办报方针,在发挥好党和人民喉舌作用的同时,竭力为百姓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00年《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以独有的办报特色和丰富的内容获得第三届 “新疆双十佳报纸”。《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一版是要闻,二版是经济新闻,三版是专刊(副刊),四版是今日世界。主要专栏有《人物》、《雪莲》、《意林》、《回顾》、《健康》、《体育园地》、《伊犁各地》、《讽刺与幽默》、《摄影与书法》等。该报报道国际最近新闻、地方最新新闻和城乡政策信息,同时也介绍哈萨克民族历史和当代名人、诗人、作家、文化古迹,这大大提高了哈萨克民族读者群对党的各项政策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
近年来,报纸的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为了提高报纸质量,满足读者需求,2001年该报对报纸的版面、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轻盈活泼,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目前《伊犁晚报》已成为新疆哈萨克群众较欢迎的报纸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办报资金主要依靠本地区政府拨款和少量的广告收入,除此以外,报社几乎没有其它资金来源,经济基础薄弱。同时,报纸的印刷、人力、发行等成本不断增加,也加重了报社的负担。发行量少、成本高、广告收入少这三大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使该报发展较慢。
二、发行手段单一,发行量偏少。报纸的发行量决定着报纸的生命力。少数民族读者群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报纸投递困难,丢失或延误现象经常发生。《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与机关报不同,主要依靠自费订阅,报纸自身又缺乏有力的市场营销,特别是发行手段,因而该报在发行量上与其他报纸相比并不占优势。
三、时效性较差、信息量少。晚报贵在时效性。首先,偏远地区读者不能及时收到报纸,日报变成月报,严重影响读者订报的积极性。其次,报社采编人员少,难以抽出人员进行采访,同时自然来稿少,大部分内容靠摘译汉文报来填充版面,造成报纸的内容陈旧,没有新鲜感。晚报的采编力量薄弱制约了晚报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对策:
一、增加资金投入。人才的引进、采编力量的加强、报纸品牌的打造等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在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晚报也要利用自身力量,多元化创收,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二、培育报刊市场和发行多样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要进行经济核算,考虑成本、利润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目前,报纸的发行除邮发外,可以通过自费订阅来扩大发行,因此,零售渠道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报社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员工深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加强集体订阅。另一方面,报社派员工把报纸订单直接投递到每家每户,进行现场订报;或者在商场、餐厅等人员流动地方设立晚报订阅点、赠阅点,为读者和订户提供方便。
三、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写作的特点;其次,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少数民族居住地采访,扩大报道视野,丰富报道题材,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总之,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是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平台,也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事业,《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只要通过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建设,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刘富、张末民:《晚报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
②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③白克信:《民族新闻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7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伊犁晚报》 哈萨克文版 生活服务报
报纸和广播、电视相比,有许多共同特性。不管是读者看报还是听众听广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新信息。晚报的新闻性离不开报纸本身的特点,与早报相比,它可以利用时间差传递当天的信息。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行的哈萨克文版报纸有《伊犁日报》、《法制生活报》、《伊犁少年报》、《伊犁晚报》,其中《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是全国唯一用哈萨克文出版的晚报。该晚报创刊于1993年,原属伊犁地委机关报。2001年《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并入《伊犁日报》哈萨克文版,成为一张纯粹的生活服务类市民化报纸。周三刊,四开四版,报纸每年发行量大约在2500份。晚报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报纸的主要发行区域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乌鲁木齐等。
《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编辑部现设哈文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等部门。现有16名工作人员。《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办报方针,在发挥好党和人民喉舌作用的同时,竭力为百姓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00年《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以独有的办报特色和丰富的内容获得第三届 “新疆双十佳报纸”。《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一版是要闻,二版是经济新闻,三版是专刊(副刊),四版是今日世界。主要专栏有《人物》、《雪莲》、《意林》、《回顾》、《健康》、《体育园地》、《伊犁各地》、《讽刺与幽默》、《摄影与书法》等。该报报道国际最近新闻、地方最新新闻和城乡政策信息,同时也介绍哈萨克民族历史和当代名人、诗人、作家、文化古迹,这大大提高了哈萨克民族读者群对党的各项政策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
近年来,报纸的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为了提高报纸质量,满足读者需求,2001年该报对报纸的版面、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轻盈活泼,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目前《伊犁晚报》已成为新疆哈萨克群众较欢迎的报纸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办报资金主要依靠本地区政府拨款和少量的广告收入,除此以外,报社几乎没有其它资金来源,经济基础薄弱。同时,报纸的印刷、人力、发行等成本不断增加,也加重了报社的负担。发行量少、成本高、广告收入少这三大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使该报发展较慢。
二、发行手段单一,发行量偏少。报纸的发行量决定着报纸的生命力。少数民族读者群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报纸投递困难,丢失或延误现象经常发生。《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与机关报不同,主要依靠自费订阅,报纸自身又缺乏有力的市场营销,特别是发行手段,因而该报在发行量上与其他报纸相比并不占优势。
三、时效性较差、信息量少。晚报贵在时效性。首先,偏远地区读者不能及时收到报纸,日报变成月报,严重影响读者订报的积极性。其次,报社采编人员少,难以抽出人员进行采访,同时自然来稿少,大部分内容靠摘译汉文报来填充版面,造成报纸的内容陈旧,没有新鲜感。晚报的采编力量薄弱制约了晚报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对策:
一、增加资金投入。人才的引进、采编力量的加强、报纸品牌的打造等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在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晚报也要利用自身力量,多元化创收,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二、培育报刊市场和发行多样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要进行经济核算,考虑成本、利润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目前,报纸的发行除邮发外,可以通过自费订阅来扩大发行,因此,零售渠道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报社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员工深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加强集体订阅。另一方面,报社派员工把报纸订单直接投递到每家每户,进行现场订报;或者在商场、餐厅等人员流动地方设立晚报订阅点、赠阅点,为读者和订户提供方便。
三、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首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写作的特点;其次,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少数民族居住地采访,扩大报道视野,丰富报道题材,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总之,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是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平台,也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事业,《伊犁晚报》哈萨克文版只要通过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建设,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刘富、张末民:《晚报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
②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③白克信:《民族新闻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7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