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复习是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活动。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系统性、针对性地组织复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从如何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优化师生关系的角度,阐明教师提高高考复习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考复习;针对性;系统性;培养能力;双边活动
学生学完中学物理的全部内容之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似乎已经饱和。高考备考复习是高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期,它是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体系。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深化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向能力转变,完善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构建较好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更好成绩。但由于高三物理复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紧迫性、难度大等特点,高三复习课把握得不好,可能会出现低效课、无效课甚至出现负效课。因此,我提几点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性的建议。
一、复习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由于高三复习知识覆盖面广,时间紧迫,教师往往会把全部内容简单重复一遍,这样的课既象新课又象复习课,学生似懂非懂,容易出现低效课。物理总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是针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进行的复习。它是针对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它是针对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复习,它是针对选拔人才的复习。因此复习课做到查缺漏、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等作用。
1. 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地查缺漏
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有针对性、选择性。复习前进行一次摸底十分必要。可用检查预习题小测,甚至可以把高一、二的相关试卷再做一遍,针对学生的遗忘和缺漏分析与讲解。只有经过多次复习、理解、记忆,学生才能巩固下来。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建议这样的检查每章一次,使其常态化。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存疑问。补偿题、滚动题是补缺漏的较好方法,投放的题目要有检测性、巩固性、拓宽性。
2、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地夯实基础
在复习中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复习。因为它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理解物理概念,知道概念的来龙去脉。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其基础实验出发,熟悉基本内容及数学表述,理解其揭示的物理规律、实质、适用条件等方面。师生这样系统地复习与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整体效益。
3、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
复习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交叉点内容、主干内容进行有重点的复习,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复习课要有系统性
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老师节节课都讲得满满的,知识和技巧都讲到位了,可是学生的遗忘率仍然很高,而且越学越乱。美国教育家约瑟夫特雷纳曼研究发现:课堂上教师讲15分钟,学生记住40%;教师讲30分钟,学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3%;教师讲40分钟,学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0%。可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概括性、系统性、区分性地展示给学生。系统理论表明:系统地组织起来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远远大于各部分材料提供的信息之和。因为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便于记忆、理解、检索和应用。
1、学生层面的系统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将考点和对考点的要求印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材料对照,如果回忆得较清晰、准确,说明这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如果感到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说明遗忘严重,就要认真到书上查找相关内容,认真查缺、查漏,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2、教师层面的系统性
物理总复习课不应把物理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要重视指导学生对所学零散的知识进行技能、方法、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梳理,并与学生沟通,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问题。认真研究整体知识和各单元知识、单元知识和零散知识之间的关系,按照物理知识之间和逻辑结构的内在联系,把各个单元的、分散的、孤立的知识及解题的技巧、方法、规律、物理思想进行纵横联系,使其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重视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形成综合驾驭系统知识的能力。
三、复习课要处理好能力与各方面的关系
复习中教师经常会抱怨解题的方法、技巧、思路、注意事项等都强调很多,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没提高。其实高考复习中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思路的建立等,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定理、定律、规律的认识、掌握,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了基础知识或复习不到位,甚至专门研究“好题”、难题、怪题,就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网络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中,应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综合性。要理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散乱的知识形成知识链,将知识链织成知识网,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强的典型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知识重组,促使其在头脑中将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站在整个物理的高度上认识知识、认识能力,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控能力取决于整体性“认知框架”的质量。知识与能力的创新也来自“认知框架”的转换。 3、审题与能力的关系
学生认真审题了吗?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连题目都没看,做题思路来自感觉,审题能力要在审题的练习中得到培养。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审题。往往教师把审题结果告诉学生,学生知道如何做题,但离开了教师,学生又不会审题做题了。教师可以教学生怎么审题,怎么获取信息,怎么组织信息,怎么形成思路,怎么答题。既要发散思想,深思是否一题多解,比较多种解法,筛选出最佳解题方法。又要通过同种解法的反思,延伸使知识与能力发生迁移。
4、情境与能力的关系
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境,任何物理问题都有一定的物理情境,而任何物理情境都与一定的物理规律相对应。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中出错,往往归结为审题不认真、公式代错了、题目看错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物理情景,还没有练就一套有效的方法,即一看到物理问题,就构建物理情境,找到相应的物理规律。较难的题目可能还要挖掘隐含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画物理情境图、画过程草图来帮助我们建立物理情景。
5、交流与能力的关系
在传统复习课中,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高高在上、教师权威论、重结论论等,往往会扼杀了一部份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欲望、创新习惯。过分的应试教育会让学生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学生的分析,教师的分析、讲解和点拨,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启发和顿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环境、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启发、点拨,使学生养成敢于发问、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复习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复习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不断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相长。
1、课堂复习教学时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时,要留出时间(即留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错误、薄弱环节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或学生自由提问,或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方法、技巧、思想。
2、练习讲评时的双边活动
讲评练习、考卷时,不要成为教师的解题表演,要有互动意识与方法意识,教师可以讲完一道例题后,让学生找出相同的题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能广开思路,较敏捷地解出这一类型题目。这就是触类旁通,显示师生双边活动的良好效果。
3、自主、团队学习时的双边活动
课后自主学习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组讨论研究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给出解题过程。对同学间争议较大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参与点评,解决他们的争议,提供正确的思路。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中讲评的方式加以解决。
4、错题纠错时的双边活动
解决错题时,教师常抱怨有时错题讲了几遍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其实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重视解决错题的习惯。错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概念、规律的理解存在错误、偏差、不全面,对方法、技巧、条件、注意事项等把握不当,有的问题经常会一错再错。主要是学生没有分析出错误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每道错题应当写出错解之处、错误原因、正确方法、反思、同类检测等内容。只要把一道道错题解决了,学习就不断进步了。
可见,有针对性的高考复习,才是面向学生的复习;有系统性的高考复习,才是全面科学性的复习;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能力的高考复习,才是良性可持续性的复习;有学生参与的高考复习,才是发挥最大效益的复习。多年的高三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方法一定会帮助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欧阳清 高三年级后期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J].高考天地,2012(5).
[2]候秀高 高三物理复习高效课堂浅析 新课程学习2011年(11).
[3]曾杰 提高物理总复习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
关键词:高考复习;针对性;系统性;培养能力;双边活动
学生学完中学物理的全部内容之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似乎已经饱和。高考备考复习是高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期,它是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体系。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深化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向能力转变,完善学生的物理认知结构,构建较好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更好成绩。但由于高三物理复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紧迫性、难度大等特点,高三复习课把握得不好,可能会出现低效课、无效课甚至出现负效课。因此,我提几点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有效性的建议。
一、复习课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由于高三复习知识覆盖面广,时间紧迫,教师往往会把全部内容简单重复一遍,这样的课既象新课又象复习课,学生似懂非懂,容易出现低效课。物理总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它是针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进行的复习。它是针对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它是针对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复习,它是针对选拔人才的复习。因此复习课做到查缺漏、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等作用。
1. 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地查缺漏
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有针对性、选择性。复习前进行一次摸底十分必要。可用检查预习题小测,甚至可以把高一、二的相关试卷再做一遍,针对学生的遗忘和缺漏分析与讲解。只有经过多次复习、理解、记忆,学生才能巩固下来。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促进学生发展。建议这样的检查每章一次,使其常态化。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存疑问。补偿题、滚动题是补缺漏的较好方法,投放的题目要有检测性、巩固性、拓宽性。
2、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地夯实基础
在复习中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复习。因为它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理解物理概念,知道概念的来龙去脉。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其基础实验出发,熟悉基本内容及数学表述,理解其揭示的物理规律、实质、适用条件等方面。师生这样系统地复习与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整体效益。
3、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
复习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交叉点内容、主干内容进行有重点的复习,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复习课要有系统性
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老师节节课都讲得满满的,知识和技巧都讲到位了,可是学生的遗忘率仍然很高,而且越学越乱。美国教育家约瑟夫特雷纳曼研究发现:课堂上教师讲15分钟,学生记住40%;教师讲30分钟,学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3%;教师讲40分钟,学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0%。可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概括性、系统性、区分性地展示给学生。系统理论表明:系统地组织起来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远远大于各部分材料提供的信息之和。因为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便于记忆、理解、检索和应用。
1、学生层面的系统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将考点和对考点的要求印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材料对照,如果回忆得较清晰、准确,说明这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如果感到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说明遗忘严重,就要认真到书上查找相关内容,认真查缺、查漏,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2、教师层面的系统性
物理总复习课不应把物理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要重视指导学生对所学零散的知识进行技能、方法、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梳理,并与学生沟通,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问题。认真研究整体知识和各单元知识、单元知识和零散知识之间的关系,按照物理知识之间和逻辑结构的内在联系,把各个单元的、分散的、孤立的知识及解题的技巧、方法、规律、物理思想进行纵横联系,使其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重视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形成综合驾驭系统知识的能力。
三、复习课要处理好能力与各方面的关系
复习中教师经常会抱怨解题的方法、技巧、思路、注意事项等都强调很多,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没提高。其实高考复习中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第一轮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思路的建立等,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定理、定律、规律的认识、掌握,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了基础知识或复习不到位,甚至专门研究“好题”、难题、怪题,就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2、网络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中,应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综合性。要理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散乱的知识形成知识链,将知识链织成知识网,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强的典型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知识重组,促使其在头脑中将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站在整个物理的高度上认识知识、认识能力,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控能力取决于整体性“认知框架”的质量。知识与能力的创新也来自“认知框架”的转换。 3、审题与能力的关系
学生认真审题了吗?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连题目都没看,做题思路来自感觉,审题能力要在审题的练习中得到培养。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审题。往往教师把审题结果告诉学生,学生知道如何做题,但离开了教师,学生又不会审题做题了。教师可以教学生怎么审题,怎么获取信息,怎么组织信息,怎么形成思路,怎么答题。既要发散思想,深思是否一题多解,比较多种解法,筛选出最佳解题方法。又要通过同种解法的反思,延伸使知识与能力发生迁移。
4、情境与能力的关系
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境,任何物理问题都有一定的物理情境,而任何物理情境都与一定的物理规律相对应。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中出错,往往归结为审题不认真、公式代错了、题目看错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物理情景,还没有练就一套有效的方法,即一看到物理问题,就构建物理情境,找到相应的物理规律。较难的题目可能还要挖掘隐含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画物理情境图、画过程草图来帮助我们建立物理情景。
5、交流与能力的关系
在传统复习课中,教学上的满堂灌、教师高高在上、教师权威论、重结论论等,往往会扼杀了一部份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欲望、创新习惯。过分的应试教育会让学生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学生的分析,教师的分析、讲解和点拨,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启发和顿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环境、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启发、点拨,使学生养成敢于发问、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复习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复习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不断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的信息,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相长。
1、课堂复习教学时的双边活动
课堂教学时,要留出时间(即留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错误、薄弱环节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或学生自由提问,或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方法、技巧、思想。
2、练习讲评时的双边活动
讲评练习、考卷时,不要成为教师的解题表演,要有互动意识与方法意识,教师可以讲完一道例题后,让学生找出相同的题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能广开思路,较敏捷地解出这一类型题目。这就是触类旁通,显示师生双边活动的良好效果。
3、自主、团队学习时的双边活动
课后自主学习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组讨论研究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给出解题过程。对同学间争议较大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参与点评,解决他们的争议,提供正确的思路。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中讲评的方式加以解决。
4、错题纠错时的双边活动
解决错题时,教师常抱怨有时错题讲了几遍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其实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重视解决错题的习惯。错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概念、规律的理解存在错误、偏差、不全面,对方法、技巧、条件、注意事项等把握不当,有的问题经常会一错再错。主要是学生没有分析出错误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每道错题应当写出错解之处、错误原因、正确方法、反思、同类检测等内容。只要把一道道错题解决了,学习就不断进步了。
可见,有针对性的高考复习,才是面向学生的复习;有系统性的高考复习,才是全面科学性的复习;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能力的高考复习,才是良性可持续性的复习;有学生参与的高考复习,才是发挥最大效益的复习。多年的高三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方法一定会帮助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欧阳清 高三年级后期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J].高考天地,2012(5).
[2]候秀高 高三物理复习高效课堂浅析 新课程学习2011年(11).
[3]曾杰 提高物理总复习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