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学治疗联合中医治疗,霍奇金病采用ABVD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周期的第2天开始内服中药,同时用艾条灸双侧足三里穴位。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CR+PR为73.3%;7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平均生存期为1.5年;毒副反应较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道毒副反应较轻,疗效好。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4-02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临床上,由于新药和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治疗联合中医中药的治疗,使该病已成为一类在相当程度的可治愈之症。笔者自2004年5月~2008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均为自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2~78岁,平均45岁;霍奇金病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u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其中化疗后复发的4例,既往至少用过一个周期化疗的11例,用药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博来霉素、达卡巴嗪等。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静脉化疗联合中医治疗。霍奇金病采用ABVD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全身化疗3周重复,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7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化疗。全部病例于化疗周期的第2天开始内服中药,同时用艾条灸双侧足三里穴位。中药方以益气养血、健运脾胃为主,自拟方为黄芪60g,当归15g。太子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随症加减,恶心、呕吐、便秘、纳呆者加半夏、苏梗、黄连、波蔻、火麻仁、薏苡仁;血虚者如头昏、目眩、乏力、面色萎黄可加阿胶、枸杞、龙眼肉等;尿少、胁痛、口苦、皮肤巩膜黄染者加柴胡、延胡索、青皮、茵陈、大黄、虎杖等;心悸、气短、心烦、眠差者加五味子、远志、茯神酸、枣仁等;四肢端皮肤脱屑及毛发脱落者加荆芥、蝉蜕、白鲜皮等。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及毒副反应标准 所有病例均行B型超声或CT复查,按照WHO关于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毒副反应采用的是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0~Ⅳ度。
2.2 治疗结果
2.2.1 近期疗效评价 15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其中CR5例,PR6例,NC3例,PDI例,CR+PR为73.3%。
2.2.2 远期疗效评价 7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随访生存期超过4年的3例,平均生存期为1.5年。
2.2.3 毒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为I、Ⅱ度白细胞减少,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2.1%,Ⅲ、Ⅳ度为11.23%,对红细胞及血小板影响不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3.24%,多为Ⅰ度血小板下降。另外1例发生腹泻。因常规预防性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故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度,不影响化疗进行。
3 讨论
中医认为肿瘤存在“虚证”,正气虚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根本原因,《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机体由于“虚”导致邪气盘踞,阻滞气血运行,日久积累成块,结而不散,形成肿瘤。由于正虚,“先天免疫功能缺陷,或后天失调,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对外来致病因子抵抗不力,对出现的异己细胞(癌前细胞)未能其监视、排斥和歼灭的功能,最终导致癌细胞无限制生长而产生肿瘤”。也正因为肿瘤患者存在“正气内虚”,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才难于根治和容易复发及转移。因此中医治疗使肿瘤患者阴阳平衡,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稳定,才能增加机体的抗癌能力。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经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通过对15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中西医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道等毒副反应较轻,并且能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及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防止复发及转移。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4-02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临床上,由于新药和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治疗联合中医中药的治疗,使该病已成为一类在相当程度的可治愈之症。笔者自2004年5月~2008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均为自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2~78岁,平均45岁;霍奇金病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u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其中化疗后复发的4例,既往至少用过一个周期化疗的11例,用药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博来霉素、达卡巴嗪等。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静脉化疗联合中医治疗。霍奇金病采用ABVD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全身化疗3周重复,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7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化疗。全部病例于化疗周期的第2天开始内服中药,同时用艾条灸双侧足三里穴位。中药方以益气养血、健运脾胃为主,自拟方为黄芪60g,当归15g。太子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随症加减,恶心、呕吐、便秘、纳呆者加半夏、苏梗、黄连、波蔻、火麻仁、薏苡仁;血虚者如头昏、目眩、乏力、面色萎黄可加阿胶、枸杞、龙眼肉等;尿少、胁痛、口苦、皮肤巩膜黄染者加柴胡、延胡索、青皮、茵陈、大黄、虎杖等;心悸、气短、心烦、眠差者加五味子、远志、茯神酸、枣仁等;四肢端皮肤脱屑及毛发脱落者加荆芥、蝉蜕、白鲜皮等。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及毒副反应标准 所有病例均行B型超声或CT复查,按照WHO关于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毒副反应采用的是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0~Ⅳ度。
2.2 治疗结果
2.2.1 近期疗效评价 15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其中CR5例,PR6例,NC3例,PDI例,CR+PR为73.3%。
2.2.2 远期疗效评价 7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随访生存期超过4年的3例,平均生存期为1.5年。
2.2.3 毒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为I、Ⅱ度白细胞减少,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2.1%,Ⅲ、Ⅳ度为11.23%,对红细胞及血小板影响不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3.24%,多为Ⅰ度血小板下降。另外1例发生腹泻。因常规预防性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故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度,不影响化疗进行。
3 讨论
中医认为肿瘤存在“虚证”,正气虚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根本原因,《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机体由于“虚”导致邪气盘踞,阻滞气血运行,日久积累成块,结而不散,形成肿瘤。由于正虚,“先天免疫功能缺陷,或后天失调,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对外来致病因子抵抗不力,对出现的异己细胞(癌前细胞)未能其监视、排斥和歼灭的功能,最终导致癌细胞无限制生长而产生肿瘤”。也正因为肿瘤患者存在“正气内虚”,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才难于根治和容易复发及转移。因此中医治疗使肿瘤患者阴阳平衡,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稳定,才能增加机体的抗癌能力。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经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通过对15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中西医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道等毒副反应较轻,并且能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及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防止复发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