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州市融安县第二中学一级美术教师 广西 融安 545400)
【摘 要】要画好美术高考中的色彩静物,在色彩训练中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法,考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敢于去表现,在画面的绘画语言才能丰富而生动。首先要懂得白光(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越多的色光相加光色就越亮,理解色光的三原色:朱红光、蓝紫光、翠绿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紫红色、柠檬黄、天蓝以及三间色和复色,在色彩训练中牢牢地记住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其次对于色彩技法的运用要熟练,在色彩冷暖关系和色调的处理要协调合理。总之,对色彩知识多少的掌握和色彩技法熟练的运用程度是一幅色彩静物画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彩技法;冷暖关系
色彩静物画在美术高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检测考生当前的实际水平,它包括:观察方法、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表现手法以及对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可以说优秀的色彩作品体现了他良好的艺术综合素养。然而要达到这种较高的艺术水平就要求考生应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和技法,但是作为许多考生和美术爱好者,面对调色盒中丰富的色料时,却倍感茫然,不知所措,把握不好色彩的运用常使他们痛心疾首,而被对象牵着鼻子走又使他们发出无奈的叹息,其画面的效果肯定是糟糕的。究其原因,当然是没有把色彩这门学问学好,通常情况下,想不到,肯定是做不到,眼不“高”,手则“低”,这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正确的理论导向是你解惑的钥匙,而掌握熟练的色彩静物技法是你航行的舵手,坚持不懈的磨练则是你进步的唯一途径。
以下是在色彩静物训练中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色彩技法,考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敢于去表现,绘画语言才能丰富而生动,找到理论上的支持才能提升艺术的品位。
1. 色光的知识解读 色彩静物的表现,除了对色彩关系、色彩调和、颜料性能、用笔、用水以及虚实关系等诸多的掌握外,还应明白我们画静物是用一定数量的颜料表现自然光下万物绚丽而丰富多变的色彩。因此,色彩的源泉——光,就很有必要去了解光的一些相关知识,这对我们在画静物时是很有帮助的。
1666年牛顿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白光(太阳光)已不再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单色光,而是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因此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1)白光(太阳光)的分解(图1)
(2)可视光谱(图2)
光是一种波粒二象性的物质,正常人的肉眼能观察到的光谱在380nm-780nm(毫微米)之间,大于或小于只能用科学仪器才能观察到。
(3)光的三原色:①朱红光 ②蓝紫光 ③翠绿光(图3)
如(图3)光的三原色相加等于白光,即越多的色光相加后光色就越亮,也所谓正混合。
通过对光的色彩分析,由此可知色光有隐性的一面,也有外显的一面,那么对于把天空画得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等夸张的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勇于去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大胆地在光线造型中突破用光的概念化和程式化构思,设计、创造性地再观所氛,唤起人们对画中所表达的意境产生联想。”[1]艺术的真实往往因心而生,在印象派的作品里就可窥其在此意义上的伟大成果。当然作为考生,基本上是以写实和再现客观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但是,只要我们心中对事物的本质理解透了,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得也就更有自信,更有活力甚至更有个性,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色彩语言是内心体验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创作中不只是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色彩。”[2]而且更需要想象创造出其他视觉色彩来,使画面的色彩更丰富更生动。
2. 颜料色彩知识解读
(1)“色彩是由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构成。”[3]即称色彩三要素。
①色相:色彩的相貌,如:红、蓝、黑;
②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如: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判断不同的色彩明度深浅等级关系,最好用相机拍下来,冲扩出黑白图片进行比较,这样哪个明度高哪个明度低就一目了然。
③纯度:色彩的纯净度或饱和度,也称彩度。
(2)颜料的三原色:紫红色、柠檬黄、天蓝色(图4)
如图4颜料的三原色相加等于黑色(或黑灰),即越多的颜料相加,调出的颜色就越灰、越暗,也所谓负混合。它与光色的混合恰恰相反。
(3)三间色:
①橙色=紫红色+柠檬黄。
②绿色=柠檬黄+天蓝色
③紫色=紫红色+天蓝色。
(4)复色:两种以上的间色或不同份量的三原色相加而产生的一种灰色,色相通常不特别明确,在画色彩静物的暗面或投影时常用来作底色,也常用来进行色彩调和,如:降生、降火气等。
(5)三大色块。
①光源色:物体所受光照射作用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发生了变化,通常是明度提高了,因此,多用明度较高的颜色进行提亮,如:白色、柠檬黄或者亮灰色。
②固有色:物体本来的最真实而自然的颜色,通常在明朗的阴天下观察物体较准确,相当于素描中的灰色调。
③环境色:由于物理学上漫反射的影响,物体部分地方受环境色彩的反射作用而使原来的固有色呈现的色彩变异。一般在物体的暗面较明显,表面越光洁的物体其所受环境色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3. 色彩静物技法解读
(1)干画法和湿画法。①干画法:这种画法用水较少,特别是深入刻画时以及在塑造物体的亮面时。它的特点是形体塑造力极强,很有厚重感,类似油画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觉,因此也称为厚画法。
②湿画法:这种画法用水较多,乘湿把不同的色彩敷在纸上,使之相互渗透,自然相融,而且往往用颜料较薄,类似水彩味,因此也称为薄画法。此画法的画面效果有一种水色交融,润泽流畅,如梦如幻的意韵。在景物的远处和暗面用此法效果甚佳,可做到亮而不跳,多而不乱的艺术效果,在我创作的那幅《双鱼图》(图5)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技法的效果。 (2)色调与画面的两大艺术效果。色调是指一幅绘画作品色彩总的倾向。从冷暖的角度划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从强弱的角度划分为响亮色调和灰雅色调。在动笔做画前要善于去观察对象的色彩面貌和色调倾向,是冷是暖是亮是灰做到心中有数。“在观察对象时看不到色调间的整体关系,在表现时画面色彩形成不了一种整体关系,也就是没有色调可言,谈不上有彩色关系。色彩与音乐有相似之处,每个音阶虽然也是好听的,但如果把不同的音阶集合起来形成不了旋律,就会变得一组刺耳的噪音,色彩也是如此。”[4]十几种颜色在画面上组合不恰当,形成不了一种统一的色调,画面就会变得乱糟糟,形成不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也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①响亮效果:即画面色彩明度和纯度较高,明暗反差较大,强化光感效果,很多地方多用白色加原色和间色提亮。整画面就象一曲高亢的交响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众多的试卷中最易抢眼(图6)。
②灰雅效果:即画面显得温文尔雅,使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视觉享受,仿佛一首轻音乐。这种效果,在调色时多用中性色或降调手法处理,以达到各种色彩极度的和谐。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强的基本功(图7)。
(3)常用的六种笔触:
①点 ②摆 ③挑 ④按 ⑤扫 ⑥干拖
(4)画面常出现的一些弊病。
①脏 ②乱 ③粉④生 ⑤火 ⑥烂 ⑦紫 ⑧腻
①脏:(原因)首先是冷暖关系搞不清,心中毫无想法和目的。其次,什么颜色都想用,调色过多、过烂,唯恐色彩不丰富。其三,不及时换水,洗笔不净。(解决方案)用比较的方法明确色彩的冷暖倾向变化,下笔果断,用色肯定,强化固有色的主导地位。
②乱:(原因)一是乱用笔,近、中、远、明、暗、灰的笔触一样杂乱琐碎。二是几种色彩满天飞,看似点彩派,其实用笔、用色无法度。(解决方案)塑造几个大色块形成点、面的对比关系。远处和暗面的用笔,用色应含蓄,形成虚实对比。
③粉:(原因)用白色过量,特别是物体的暗面和重色块的地方滥用白色调和。(解决方案)暗面尽量少用白色或用一些浅灰色进行调和,另也可用水稀释以便画得薄而透明。
④生:(原因)直接用原色或者调色盒上的色料作画,见红用红,见绿用绿,色彩没有进行调和,更没有考虑色料转至二维平面上所必须要进过艺术加工,才可以实现绘画的真实。(解决方案)加灰雅色进行中和降调。
⑤火:即画面有火气现象。(原因)高纯度与高纯度强烈地对比的结果,火气通常是暖色区域的色相,如:红色、橙色等。(解决方案)一是降低其纯度和明度对比。二是用少量的冷色和灰雅色调和降火。
⑥烂:(原因)笔头水份控制不好,用水太多,画面出现一片水泽或似“烂泥塘”的局面。(解决方案)洗笔时连笔竿上的水份一同彻底地清理掉,在深入刻画时,用颜色要干些厚些。
⑦紫:即紫气味。(原因)大面积地使用紫罗兰和紫红色,特别是物体的亮面和白色衬布,画面笼罩一层紫气味,感觉非常地闷和土俗。(解决方案)用刀刮掉和用水洗,一般来说紫味太浓特别是白色衬布的亮面,很难用白色覆盖掉,因为紫色的上浮力很大,干后又会翻上来,因此用时应小心谨慎,做到该用则用,不用处则一点也不沾。
⑧腻:(原因)画面色彩不断地层层覆盖、堆切、特别是暗面和远处的地方,造成色彩不明朗,立体感、空间感全无,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视觉心理。(解决方案)忍痛割爱,用刀铲掉,画暗面和远景时要画得薄而准,不要多次反复去修改。
(5)色彩的冷暖关系。何谓色彩的冷暖关系,“从物理的角度可以看出色彩的冷暖与光波的长短关系,即动态大,波长长的色彩称为暖色,如红、橙、黄,而动态小,波长短的色彩如:蓝、蓝紫、蓝绿叫冷色。”[5]简单地说就是将两种不同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心理条件反射而感到或冷或暖的差异感觉。这种感觉首先是生理上的,比如:红色的太阳和火焰能产生热量而让人感到暖,而蓝、灰、白让人想到冷的冰雪等,其次才是心理上的联想,因此颜料的冷与暖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而且总是相对的。通常在自然日光下,亮面偏暖,暗面因受天光蓝的影响而偏冷,远处偏冷,近处偏暖,暖色暗面偏冷,亮面偏暖,冷色暗面偏暖,亮面侧偏冷。同时,暖色有前进、跳动和向外扩张之感,而冷色则有后退、安静和向内收缩之势。因此,在绘画时远处和暗面用色一般用相对的冷色,这样画面就会有深远和虚幻的意境,虚实的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富于生动感。
(6)色彩的调和处理。现在的水粉颜料将近有40种,应该说是非常的丰富了。但这只仅仅作为一种色料的形态呈现,要把它们运用在一张纸上,表现要具有一定空间、立体、层次、节奏和不可割裂的整体色彩关系,在画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已不再是色料材质,而是一种富于美感的艺术形象,那么就必然要对色彩进行调和及合理的搭配,总之是要满足视觉上和心理上愉悦的审美需求。
因此,色彩的调和对一幅画的成败至关重要,依我的作画经验,调和的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降低明度或纯度,使色彩和谐;
②同加一种色彩,制造双方色彩的共性,以求和谐。
③色彩互混,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色彩和谐。
④改变双方配置的面积大小,以求色彩块面分割后的和谐。
⑤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进行色彩调和。
⑦运用微量互补色的灰雅色阶进行色彩调和。
⑧用同一重色先勾边后再用其它色进行压边,创造线条的韵律美和色彩被分割后形成的秩序美。
⑨渗化法调和,即在湿画法中,乘先画的色彩还未干,即刻加入其它色彩,以使色彩自然衔接,互相渗化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论是哪一个画种都会有其独特的艺术光芒和魅力,而且可以不断地对其材料性能进行挖掘和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开拓新的艺术样式。作为初学者,总是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承传传统的技法和观念,这是一般人难以绕道而行的必经之路,执着地“走”进去,可以为我们的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很有必要和有益处的,然后,大胆地“冲”出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样式,这不仅需要惊人的胆识,更需要具备不断勇于创新的艺术才能。但是,希望在你“冲”出来之前,应脚踏实地地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为你的艺术高楼大厦筑好基石。
很多同学或许常在苦苦寻觅通向艺术之巅的捷径,而忽略了训练时的一些基本要求,常使他们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何谓捷径,作为初学者,我想不应当去揣摩太多,只要你真心的热爱这门艺术并真诚地去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就是你的捷径。并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多尝试,不要怕失败,把失败当着通向成功的垫脚石。努力拼搏,积极思考和勇敢地批判自己,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吴日哲. 我对绘画的基本要素的理解 美术研究 北京:美术研究杂志社2014.1
[2] 吴日哲. 我对绘画的基本要素的理解 美术研究 北京:美术研究杂志社2014.1
[3] 龙家桓. 第5课 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1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1.
[4] 周楷. 绘画入门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1.
[5] 赵国志. 色彩构成 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4
【摘 要】要画好美术高考中的色彩静物,在色彩训练中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法,考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敢于去表现,在画面的绘画语言才能丰富而生动。首先要懂得白光(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越多的色光相加光色就越亮,理解色光的三原色:朱红光、蓝紫光、翠绿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紫红色、柠檬黄、天蓝以及三间色和复色,在色彩训练中牢牢地记住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其次对于色彩技法的运用要熟练,在色彩冷暖关系和色调的处理要协调合理。总之,对色彩知识多少的掌握和色彩技法熟练的运用程度是一幅色彩静物画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彩技法;冷暖关系
色彩静物画在美术高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检测考生当前的实际水平,它包括:观察方法、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表现手法以及对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可以说优秀的色彩作品体现了他良好的艺术综合素养。然而要达到这种较高的艺术水平就要求考生应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和技法,但是作为许多考生和美术爱好者,面对调色盒中丰富的色料时,却倍感茫然,不知所措,把握不好色彩的运用常使他们痛心疾首,而被对象牵着鼻子走又使他们发出无奈的叹息,其画面的效果肯定是糟糕的。究其原因,当然是没有把色彩这门学问学好,通常情况下,想不到,肯定是做不到,眼不“高”,手则“低”,这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正确的理论导向是你解惑的钥匙,而掌握熟练的色彩静物技法是你航行的舵手,坚持不懈的磨练则是你进步的唯一途径。
以下是在色彩静物训练中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色彩技法,考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敢于去表现,绘画语言才能丰富而生动,找到理论上的支持才能提升艺术的品位。
1. 色光的知识解读 色彩静物的表现,除了对色彩关系、色彩调和、颜料性能、用笔、用水以及虚实关系等诸多的掌握外,还应明白我们画静物是用一定数量的颜料表现自然光下万物绚丽而丰富多变的色彩。因此,色彩的源泉——光,就很有必要去了解光的一些相关知识,这对我们在画静物时是很有帮助的。
1666年牛顿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白光(太阳光)已不再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单色光,而是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因此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1)白光(太阳光)的分解(图1)
(2)可视光谱(图2)
光是一种波粒二象性的物质,正常人的肉眼能观察到的光谱在380nm-780nm(毫微米)之间,大于或小于只能用科学仪器才能观察到。
(3)光的三原色:①朱红光 ②蓝紫光 ③翠绿光(图3)
如(图3)光的三原色相加等于白光,即越多的色光相加后光色就越亮,也所谓正混合。
通过对光的色彩分析,由此可知色光有隐性的一面,也有外显的一面,那么对于把天空画得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等夸张的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勇于去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大胆地在光线造型中突破用光的概念化和程式化构思,设计、创造性地再观所氛,唤起人们对画中所表达的意境产生联想。”[1]艺术的真实往往因心而生,在印象派的作品里就可窥其在此意义上的伟大成果。当然作为考生,基本上是以写实和再现客观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但是,只要我们心中对事物的本质理解透了,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得也就更有自信,更有活力甚至更有个性,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色彩语言是内心体验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创作中不只是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色彩。”[2]而且更需要想象创造出其他视觉色彩来,使画面的色彩更丰富更生动。
2. 颜料色彩知识解读
(1)“色彩是由色相明度纯度三个要素构成。”[3]即称色彩三要素。
①色相:色彩的相貌,如:红、蓝、黑;
②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如: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判断不同的色彩明度深浅等级关系,最好用相机拍下来,冲扩出黑白图片进行比较,这样哪个明度高哪个明度低就一目了然。
③纯度:色彩的纯净度或饱和度,也称彩度。
(2)颜料的三原色:紫红色、柠檬黄、天蓝色(图4)
如图4颜料的三原色相加等于黑色(或黑灰),即越多的颜料相加,调出的颜色就越灰、越暗,也所谓负混合。它与光色的混合恰恰相反。
(3)三间色:
①橙色=紫红色+柠檬黄。
②绿色=柠檬黄+天蓝色
③紫色=紫红色+天蓝色。
(4)复色:两种以上的间色或不同份量的三原色相加而产生的一种灰色,色相通常不特别明确,在画色彩静物的暗面或投影时常用来作底色,也常用来进行色彩调和,如:降生、降火气等。
(5)三大色块。
①光源色:物体所受光照射作用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发生了变化,通常是明度提高了,因此,多用明度较高的颜色进行提亮,如:白色、柠檬黄或者亮灰色。
②固有色:物体本来的最真实而自然的颜色,通常在明朗的阴天下观察物体较准确,相当于素描中的灰色调。
③环境色:由于物理学上漫反射的影响,物体部分地方受环境色彩的反射作用而使原来的固有色呈现的色彩变异。一般在物体的暗面较明显,表面越光洁的物体其所受环境色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3. 色彩静物技法解读
(1)干画法和湿画法。①干画法:这种画法用水较少,特别是深入刻画时以及在塑造物体的亮面时。它的特点是形体塑造力极强,很有厚重感,类似油画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觉,因此也称为厚画法。
②湿画法:这种画法用水较多,乘湿把不同的色彩敷在纸上,使之相互渗透,自然相融,而且往往用颜料较薄,类似水彩味,因此也称为薄画法。此画法的画面效果有一种水色交融,润泽流畅,如梦如幻的意韵。在景物的远处和暗面用此法效果甚佳,可做到亮而不跳,多而不乱的艺术效果,在我创作的那幅《双鱼图》(图5)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技法的效果。 (2)色调与画面的两大艺术效果。色调是指一幅绘画作品色彩总的倾向。从冷暖的角度划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从强弱的角度划分为响亮色调和灰雅色调。在动笔做画前要善于去观察对象的色彩面貌和色调倾向,是冷是暖是亮是灰做到心中有数。“在观察对象时看不到色调间的整体关系,在表现时画面色彩形成不了一种整体关系,也就是没有色调可言,谈不上有彩色关系。色彩与音乐有相似之处,每个音阶虽然也是好听的,但如果把不同的音阶集合起来形成不了旋律,就会变得一组刺耳的噪音,色彩也是如此。”[4]十几种颜色在画面上组合不恰当,形成不了一种统一的色调,画面就会变得乱糟糟,形成不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也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①响亮效果:即画面色彩明度和纯度较高,明暗反差较大,强化光感效果,很多地方多用白色加原色和间色提亮。整画面就象一曲高亢的交响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众多的试卷中最易抢眼(图6)。
②灰雅效果:即画面显得温文尔雅,使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视觉享受,仿佛一首轻音乐。这种效果,在调色时多用中性色或降调手法处理,以达到各种色彩极度的和谐。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强的基本功(图7)。
(3)常用的六种笔触:
①点 ②摆 ③挑 ④按 ⑤扫 ⑥干拖
(4)画面常出现的一些弊病。
①脏 ②乱 ③粉④生 ⑤火 ⑥烂 ⑦紫 ⑧腻
①脏:(原因)首先是冷暖关系搞不清,心中毫无想法和目的。其次,什么颜色都想用,调色过多、过烂,唯恐色彩不丰富。其三,不及时换水,洗笔不净。(解决方案)用比较的方法明确色彩的冷暖倾向变化,下笔果断,用色肯定,强化固有色的主导地位。
②乱:(原因)一是乱用笔,近、中、远、明、暗、灰的笔触一样杂乱琐碎。二是几种色彩满天飞,看似点彩派,其实用笔、用色无法度。(解决方案)塑造几个大色块形成点、面的对比关系。远处和暗面的用笔,用色应含蓄,形成虚实对比。
③粉:(原因)用白色过量,特别是物体的暗面和重色块的地方滥用白色调和。(解决方案)暗面尽量少用白色或用一些浅灰色进行调和,另也可用水稀释以便画得薄而透明。
④生:(原因)直接用原色或者调色盒上的色料作画,见红用红,见绿用绿,色彩没有进行调和,更没有考虑色料转至二维平面上所必须要进过艺术加工,才可以实现绘画的真实。(解决方案)加灰雅色进行中和降调。
⑤火:即画面有火气现象。(原因)高纯度与高纯度强烈地对比的结果,火气通常是暖色区域的色相,如:红色、橙色等。(解决方案)一是降低其纯度和明度对比。二是用少量的冷色和灰雅色调和降火。
⑥烂:(原因)笔头水份控制不好,用水太多,画面出现一片水泽或似“烂泥塘”的局面。(解决方案)洗笔时连笔竿上的水份一同彻底地清理掉,在深入刻画时,用颜色要干些厚些。
⑦紫:即紫气味。(原因)大面积地使用紫罗兰和紫红色,特别是物体的亮面和白色衬布,画面笼罩一层紫气味,感觉非常地闷和土俗。(解决方案)用刀刮掉和用水洗,一般来说紫味太浓特别是白色衬布的亮面,很难用白色覆盖掉,因为紫色的上浮力很大,干后又会翻上来,因此用时应小心谨慎,做到该用则用,不用处则一点也不沾。
⑧腻:(原因)画面色彩不断地层层覆盖、堆切、特别是暗面和远处的地方,造成色彩不明朗,立体感、空间感全无,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视觉心理。(解决方案)忍痛割爱,用刀铲掉,画暗面和远景时要画得薄而准,不要多次反复去修改。
(5)色彩的冷暖关系。何谓色彩的冷暖关系,“从物理的角度可以看出色彩的冷暖与光波的长短关系,即动态大,波长长的色彩称为暖色,如红、橙、黄,而动态小,波长短的色彩如:蓝、蓝紫、蓝绿叫冷色。”[5]简单地说就是将两种不同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心理条件反射而感到或冷或暖的差异感觉。这种感觉首先是生理上的,比如:红色的太阳和火焰能产生热量而让人感到暖,而蓝、灰、白让人想到冷的冰雪等,其次才是心理上的联想,因此颜料的冷与暖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而且总是相对的。通常在自然日光下,亮面偏暖,暗面因受天光蓝的影响而偏冷,远处偏冷,近处偏暖,暖色暗面偏冷,亮面偏暖,冷色暗面偏暖,亮面侧偏冷。同时,暖色有前进、跳动和向外扩张之感,而冷色则有后退、安静和向内收缩之势。因此,在绘画时远处和暗面用色一般用相对的冷色,这样画面就会有深远和虚幻的意境,虚实的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富于生动感。
(6)色彩的调和处理。现在的水粉颜料将近有40种,应该说是非常的丰富了。但这只仅仅作为一种色料的形态呈现,要把它们运用在一张纸上,表现要具有一定空间、立体、层次、节奏和不可割裂的整体色彩关系,在画面上所呈现出来的已不再是色料材质,而是一种富于美感的艺术形象,那么就必然要对色彩进行调和及合理的搭配,总之是要满足视觉上和心理上愉悦的审美需求。
因此,色彩的调和对一幅画的成败至关重要,依我的作画经验,调和的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降低明度或纯度,使色彩和谐;
②同加一种色彩,制造双方色彩的共性,以求和谐。
③色彩互混,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色彩和谐。
④改变双方配置的面积大小,以求色彩块面分割后的和谐。
⑤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进行色彩调和。
⑦运用微量互补色的灰雅色阶进行色彩调和。
⑧用同一重色先勾边后再用其它色进行压边,创造线条的韵律美和色彩被分割后形成的秩序美。
⑨渗化法调和,即在湿画法中,乘先画的色彩还未干,即刻加入其它色彩,以使色彩自然衔接,互相渗化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论是哪一个画种都会有其独特的艺术光芒和魅力,而且可以不断地对其材料性能进行挖掘和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开拓新的艺术样式。作为初学者,总是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承传传统的技法和观念,这是一般人难以绕道而行的必经之路,执着地“走”进去,可以为我们的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很有必要和有益处的,然后,大胆地“冲”出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样式,这不仅需要惊人的胆识,更需要具备不断勇于创新的艺术才能。但是,希望在你“冲”出来之前,应脚踏实地地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为你的艺术高楼大厦筑好基石。
很多同学或许常在苦苦寻觅通向艺术之巅的捷径,而忽略了训练时的一些基本要求,常使他们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何谓捷径,作为初学者,我想不应当去揣摩太多,只要你真心的热爱这门艺术并真诚地去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就是你的捷径。并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多尝试,不要怕失败,把失败当着通向成功的垫脚石。努力拼搏,积极思考和勇敢地批判自己,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吴日哲. 我对绘画的基本要素的理解 美术研究 北京:美术研究杂志社2014.1
[2] 吴日哲. 我对绘画的基本要素的理解 美术研究 北京:美术研究杂志社2014.1
[3] 龙家桓. 第5课 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1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1.
[4] 周楷. 绘画入门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1.
[5] 赵国志. 色彩构成 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