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文本再构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再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被广泛地推荐运用于英语教学。所谓文本再构就是基于教材和学习对象的原有知识水平把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构建,使它的语言更丰富,情境更生动合理,使之更能吸引学生,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文本再构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进行文本再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起到交流、交际的作用。要学好英语,也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得到实现。同时《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追求讲解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强调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从而习得语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关注到在短短的课堂40分钟内,教师会大费周折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通过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努力帮助学生记住所教的内容,往往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记住的是几个复现率比较高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子。尽管在这过程中有大量的输入,但是这些输入都是针对个别知识点设计的情境,以至于学生最后还是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
  文本再构能将凌乱的语言知识点融合在一个语境中,使得同一模块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个教学中前后呼应、相得益彰。通过文本再构能将孤立的单词教学(B部分)变得更赋有意义,更符合人文特点;通过文本再构能将原本不够真实,不够连贯的情节合理化,更易于理解;通过再构后的文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效果也是良好的。
  二、进行文本再构的实践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提出:“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语量、语境和语用”。当这三种要素同时作用于教学时,英语教学一定是成功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文本进行改动,改成适合学生的内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我们在进行文本再构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学生特点再构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文本。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段落式的文本再构,对于学生以后写作文也是很有帮助的。中低年级学生接触的对话多一点,进行文本再构时,我们可以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添加删减,最终目标是使再构的文本更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故事内容更完整。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三年级学生使用的是新教材,与老教材有很大的不同,story time板块是一个简短的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虽然有一定的语境,但是当中的对话有些比较突兀,过渡不够自然,针对这样的文本,我们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过渡语句,就能使文本更加活泼起来,提高学生的情趣。
  【例】译林版3B Unit 4 Where’s the bird?
  Su Hai: It’s very hot. Please open the window. Yang Ling: Look! A bird! Su Hai: Look at the bird. It’s green and orange. Mike: How beautiful! Where’s the bird? Liu Tao: It’s under your desk. Hello! Little bird! Nice to meet you! Su Hai: Now it’s behind the door! Come here, little bird! Mike: It’s not here. Where is it? Yang Ling: Su Hai! It’s on your chair! Su Hai: Listen! It’s singing. Mike: Shh! Don’t shout. It’s in my desk. All: It’s in the tree now. It’s happy. We are happy too!
  画线部分就是增加的内容,添加这样一句话Look at the bird. It’s green and orange.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过渡到赞美How beautiful! 再比如Su Hai! It’s on your chair! 此处有鸟叫声,就自然地说出Listen! It’s singing.这样的添加就非常形象生动,还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学生们既开心又能学到新的单词。书中Mike说It’s in my desk时,做了一个不要出声的手势,所以就添加了这样一个感叹词Shh! Don’t shout.这个是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
  三、实施文本再构后的感想与收获
  有些老师刚开始接触文本再构时觉得很烦琐,要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再构文本,很费时费力,不过受到周围大环境的熏陶,很多同行们都在研究文本再构,就试着坚持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们的语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一些,我相信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学生的进步会更明显,同时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文本再构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一个理念,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同行们优秀的文本再构内容,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在进行文本再构时要注意适当拓展词汇,增加学生的语量,还要创设真实有效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最终能成功地输出语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小学)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性学习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小学英语研究性学习也势在必行。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意识。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住院病历1 224份和2009年住院病历1 893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高中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教学策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提问技巧,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念。  一、中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培养兴趣能够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的教学显得更
当前,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缺少计划性,实践教材不太完整、系统,小语综合实践活动处于散乱的、小作坊性质的状态层面,活动简单;只注重收集材料保留痕迹,把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一种摆设,活动流于形式,只作表面文章,收到的效果甚微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校研究实际,提出了小语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步走”策略,提升实践活动效果。  一、围绕主题,形成序列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列出中小学古诗词的背诵参考目录外,还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堪忧。  一、忧——课外阅读现状  1.课外阅读成“冷阅读”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及家长缺乏对课外阅读的足够认识。表现在教师常常“课内的芝麻成西瓜,课外的西瓜没咋抓”,阅读课堂上,对课文的阅读指导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