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情况,寻找工程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如何管理,以避免事故,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
关键词:设备管理;机械
一个连续化生产加工企业,它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能否顺利完成,以低廉的成本投入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获取可喜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和当前完好状态,特别是对多类多台设备同时参与集中生产控制的机械加工厂来讲尤为重要。
一.工作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比较缺乏,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 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
3.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先上岗操作一段时间,再去补办一个操作证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
4.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 一台陈旧的设备,已经丧失了工作的机械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器或其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使用期限内,执行规定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显然,此时机械设备已经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规定期限,执行功能是否会出现故障已经不可预料,这就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易发生安全事故
5.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二.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落实包机制
包机制就是指生产工人对机器设备包使用、包维护、包寿命的一项责任制度。具体做法是:各单位根据所管属设备的特点,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个人或班组),包机设备区域设置原则:包机人技能水平、设备特性、设备所处工艺环节位置、便于日常巡检。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l)包机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经常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转和润滑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并详细记录检修情况。
(2)包机执行检修人员和运转人员联合包机,各自按分工范围进行工作,共同对分管设备的完好率、事故率、检修率负责,运行人员在业务上受检修人员指导。
(3)司机对自己看管的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并随时向检修工反映设备的情况。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1)、设备的常规检查:由包机人负责(包机人休班由班组临时指定人负责),检查内容有设备运转状况、电流、电压、压力温升、部件紧同和密封情况、噪声、易损件磨损、整机动作可靠性、性能发挥情况、润滑状态、安全设施等。上述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结果和处理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2)、隐患排查:除包机人日常排查外,每周检修班组对所管辖设备全面检查一次和重点工艺设备进行两次重点检查,每半月车间(科)组织全面检查一次,厂每月组织抽查一次,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不留尾巴,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并制定严格考核,突出的问题在相应范围内通报。
(3)、设备保养:在开车前后进行,在不违反《安全规程》的前提下,也可在生产中进行。要求保证设备运行环境清洁,设备润滑按计划周期进行,减速机(含油冷滚筒)、激振器、液压系统的定期清洗更换等,并保证使用油品牌正确、油质合格。
3.设备事故处理与追查
凡因检查、检修、维护、保养和操作等原因,造成机电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系统停产l小时或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者定为机电事故,要进行追查落实责任人和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1)事故责任划分原则
①、凡属于设备外部能够发现的隐患部位、而未检查、未发现或未反映、未处理,最终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②、已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向维修单位反映,但维修单位未及时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力,未彻底消除设备隐患而造成事故的南维修单位主要承担责任。
③、因设备内部隐患导致的事故由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2)、事故抢修与处理
①、事故发生后,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应立即到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参与事故处理和过程监督,为正确采取措施和划分责任提供依据。
②、事故发生后,主要责任单位负责起草事故报告,在48小时内交安检和分管厂领导各一份,报告内容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和防范措施。
4.建立机电例会制度
每月下旬由厂工程师组织召开一次机电例会,内容包括:厂设备管理部门分析当月设备管理情况、计划采购落实情况、设备检查完好情况和下月机电设備管理要求;各车问(科)设备检修情况及材料需求情况;供应部门组织货源情况和对使用单位的考核情况;安检部门对设备事故处理情况和下月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各车间机电管理经验交流等。
5.设备安装验收
设备安装是否按规定进行,保证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设备性能的发挥,维护量的大小、事故发生率,设备安装作为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管理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各项施工项目均应有详细的记录,较大的项目应有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负责人,参加人员应了解施工内容、掌握施工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参数。施工完毕后,设备空负荷、重负荷运行28小时以后,一切正常后组织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包括技术资料)。 6.设备技术改造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突破,随着生产工艺的变化和设备运行中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就要对设备技术改造,要敢于采用新技术、新办法、新材料,制定小改小革评定办法,每月组织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厂的技改项目进行评比,对突出有功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促使广大职工献计献策,充分挖潜。
7.设备选型采购与外修
(1)、设备采购(包括备件):计划要求准确可靠,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力争通用性,在选型上注意可靠、先进,采购过程中把握住质量关,严格入库前验收,不合格品坚决不用。
8.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安装图纸、运行检修记录、事故处理、改造等等,它是设备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的保存,可以为设备运行性能分析、总结出事故规律、备件需要组织时问、摸索维修经验等提供帮助。
9.维修人员培养
设备管理离不开一支维修队伍,管理者要对维修人员不断的进行培训提高,方法可以采用职工相互白学、竞赛、送厂方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使个人技能提高才能有效的发现隐患,减少事故率。另外,及时为维修人员配备维修工具,检修时巧干不蛮干,避免维修时造成设备损坏。
三.工作中的机械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渊配。
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避免因构件周期过长影响施工。
四.相关管理制度
1.设备完好标准
2.设备检修规程措施
3.设备检修周期规定
4.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
5.制度落实奖惩办法
6.小改小革评比办法
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機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
(作者单位: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设备管理;机械
一个连续化生产加工企业,它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能否顺利完成,以低廉的成本投入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获取可喜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和当前完好状态,特别是对多类多台设备同时参与集中生产控制的机械加工厂来讲尤为重要。
一.工作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比较缺乏,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 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
3.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先上岗操作一段时间,再去补办一个操作证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
4.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 一台陈旧的设备,已经丧失了工作的机械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器或其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使用期限内,执行规定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显然,此时机械设备已经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规定期限,执行功能是否会出现故障已经不可预料,这就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易发生安全事故
5.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二.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落实包机制
包机制就是指生产工人对机器设备包使用、包维护、包寿命的一项责任制度。具体做法是:各单位根据所管属设备的特点,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个人或班组),包机设备区域设置原则:包机人技能水平、设备特性、设备所处工艺环节位置、便于日常巡检。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l)包机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经常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转和润滑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并详细记录检修情况。
(2)包机执行检修人员和运转人员联合包机,各自按分工范围进行工作,共同对分管设备的完好率、事故率、检修率负责,运行人员在业务上受检修人员指导。
(3)司机对自己看管的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并随时向检修工反映设备的情况。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1)、设备的常规检查:由包机人负责(包机人休班由班组临时指定人负责),检查内容有设备运转状况、电流、电压、压力温升、部件紧同和密封情况、噪声、易损件磨损、整机动作可靠性、性能发挥情况、润滑状态、安全设施等。上述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结果和处理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2)、隐患排查:除包机人日常排查外,每周检修班组对所管辖设备全面检查一次和重点工艺设备进行两次重点检查,每半月车间(科)组织全面检查一次,厂每月组织抽查一次,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不留尾巴,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并制定严格考核,突出的问题在相应范围内通报。
(3)、设备保养:在开车前后进行,在不违反《安全规程》的前提下,也可在生产中进行。要求保证设备运行环境清洁,设备润滑按计划周期进行,减速机(含油冷滚筒)、激振器、液压系统的定期清洗更换等,并保证使用油品牌正确、油质合格。
3.设备事故处理与追查
凡因检查、检修、维护、保养和操作等原因,造成机电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系统停产l小时或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者定为机电事故,要进行追查落实责任人和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1)事故责任划分原则
①、凡属于设备外部能够发现的隐患部位、而未检查、未发现或未反映、未处理,最终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②、已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向维修单位反映,但维修单位未及时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力,未彻底消除设备隐患而造成事故的南维修单位主要承担责任。
③、因设备内部隐患导致的事故由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2)、事故抢修与处理
①、事故发生后,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应立即到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参与事故处理和过程监督,为正确采取措施和划分责任提供依据。
②、事故发生后,主要责任单位负责起草事故报告,在48小时内交安检和分管厂领导各一份,报告内容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和防范措施。
4.建立机电例会制度
每月下旬由厂工程师组织召开一次机电例会,内容包括:厂设备管理部门分析当月设备管理情况、计划采购落实情况、设备检查完好情况和下月机电设備管理要求;各车问(科)设备检修情况及材料需求情况;供应部门组织货源情况和对使用单位的考核情况;安检部门对设备事故处理情况和下月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各车间机电管理经验交流等。
5.设备安装验收
设备安装是否按规定进行,保证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设备性能的发挥,维护量的大小、事故发生率,设备安装作为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管理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各项施工项目均应有详细的记录,较大的项目应有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负责人,参加人员应了解施工内容、掌握施工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参数。施工完毕后,设备空负荷、重负荷运行28小时以后,一切正常后组织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包括技术资料)。 6.设备技术改造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突破,随着生产工艺的变化和设备运行中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就要对设备技术改造,要敢于采用新技术、新办法、新材料,制定小改小革评定办法,每月组织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厂的技改项目进行评比,对突出有功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促使广大职工献计献策,充分挖潜。
7.设备选型采购与外修
(1)、设备采购(包括备件):计划要求准确可靠,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力争通用性,在选型上注意可靠、先进,采购过程中把握住质量关,严格入库前验收,不合格品坚决不用。
8.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安装图纸、运行检修记录、事故处理、改造等等,它是设备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的保存,可以为设备运行性能分析、总结出事故规律、备件需要组织时问、摸索维修经验等提供帮助。
9.维修人员培养
设备管理离不开一支维修队伍,管理者要对维修人员不断的进行培训提高,方法可以采用职工相互白学、竞赛、送厂方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使个人技能提高才能有效的发现隐患,减少事故率。另外,及时为维修人员配备维修工具,检修时巧干不蛮干,避免维修时造成设备损坏。
三.工作中的机械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渊配。
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避免因构件周期过长影响施工。
四.相关管理制度
1.设备完好标准
2.设备检修规程措施
3.设备检修周期规定
4.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
5.制度落实奖惩办法
6.小改小革评比办法
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機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
(作者单位: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