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却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我将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一天,蓝色小精灵想到数学王国游玩,刚到门口,国王拦住他说:“小朋友,你想进入数学王国吗?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出示画面猫8只,鼠4只,问:猫和鼠一共有几只?猫比鼠多几只?”用闯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效果比较好。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购物情景”,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去买本子,每个本子3角钱,他带了两元钱,最多能买几个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丰富感性经验,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著名数学家波亚利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系统、深刻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维的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概括出变换的规律。如教学“8加几”的计算时,用多媒体设计与算式“8 5=?”相关的情景:游乐场上旋转椅有10个座位,有8个小朋坐在上面玩,这时又来了5个小朋友,其中有2个小朋友跳上剩下的2个座位。通过以上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在算“8加几”时如何使用“凑十法”,即先把8和2凑成10 ,再算10加几得十几。使学生顺利地学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8加几”。
四、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中,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区分清楚。这样既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答的最佳途径,又突破了重难点,渗透了极限思想,快捷、省时,教学效果也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多媒体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让学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只有摆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数学软件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陈建军.教师怎样做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4).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 2000(2).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一天,蓝色小精灵想到数学王国游玩,刚到门口,国王拦住他说:“小朋友,你想进入数学王国吗?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出示画面猫8只,鼠4只,问:猫和鼠一共有几只?猫比鼠多几只?”用闯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效果比较好。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购物情景”,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去买本子,每个本子3角钱,他带了两元钱,最多能买几个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丰富感性经验,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著名数学家波亚利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系统、深刻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维的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概括出变换的规律。如教学“8加几”的计算时,用多媒体设计与算式“8 5=?”相关的情景:游乐场上旋转椅有10个座位,有8个小朋坐在上面玩,这时又来了5个小朋友,其中有2个小朋友跳上剩下的2个座位。通过以上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在算“8加几”时如何使用“凑十法”,即先把8和2凑成10 ,再算10加几得十几。使学生顺利地学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8加几”。
四、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中,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区分清楚。这样既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答的最佳途径,又突破了重难点,渗透了极限思想,快捷、省时,教学效果也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多媒体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让学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只有摆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数学软件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陈建军.教师怎样做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4).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 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