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和谐社区的建设。大力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既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区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057-02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当前,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笔者认为,要实现好这一目标,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托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域为体”的原则,从而体现社区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一、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我国对于社区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人们在社区这个特定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中长期从事物质与精神活动的结合。社区文化包括一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区意识、语言等。它浸入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而且更深入地反映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一个社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管理方式,社区成员的心理特质,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无不体现着社区文化。不同特征的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与另一个社区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二、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创建和谐社区文化,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品味、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日益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众文化空前活跃,文化消费多元化,城市文化日益全球化、开放化。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各级政府和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政府对社区文化的经费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社区文化管理人才匮乏,全社会尚未形成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的氛围等。
太原市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各区注重利用区位、民俗或人文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个社区的文化特色。如迎泽区的社区文化形成了春有花会(双塔牡丹花会),夏有晚会(湖滨广场、南宫广场、迎泽公园等地的消夏晚会),秋有歌会,冬有庙会(双塔寺、崇善寺、纯阳宫、文庙等)的四季文化系列,并年年创新,形成制度,定期举办。晋源区充分发挥“晋之源”文化的优势,做到依托晋祠、天龙山、蒙山大佛景区开展庙会、灯会、民俗表演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融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社区特色文化。
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太原市社区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这也是目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大,社会化参与程度低;四是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低;五是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太原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要想很好地建设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
三、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文化重在建设,必须秉承城市的文明之根,彰显独特文化个性,构建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为此,针对前文论及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夯实基础,加强社区文化“软、硬”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住宅条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大片大片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可值得深思的是,从政府的规划到设计,从开发商的初衷到实地建设,小区公共文化设施即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被不断的压缩。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还可以,但以太原市大多数住宅小区为例,可以说从设计理念到实施建设,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根本就没有,许多开发商为了赚钱,根本不考虑文化设施配套项目。在小区内,就连居民活动的空间都小的可怜。据不完全统计,太原市近90%的小区没有文化或图书阅览室,极个别有的,也是寥寥无机的几本旧书,无人管理,流于形式。
然而,在武汉百步亭社区,社区文化建设硬件设施非常齐全,不仅建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科普活动室等设施;而且还配套了学校、广场绿地,建有绿化广场、足球场、网球场、老年人门球场、恒温游泳馆,因为一年四季都可以游,居民办年卡游一次才2元钱,特别优惠。
因此,各级政府要对社区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扶持,特别是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建设理念上要转变旧有的模式,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社区功能,用发展的思维、人性化的理念去处理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和建设社区。而开发商也要有超前经营的理念,不能只是一味的赚钱,要结合小区的各项建设,把小区建设的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建设好小区,服务好居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样市场才会越做越大。
2.创新整合,拓展社区文化发展空间。在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上,社区普遍存在着“五缺”,即缺场地、缺项目、缺器材、缺队伍、缺资金,然而辖区单位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物质、场地、人才等多种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浪费现象。因此,要改变原来单纯由政府单方投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既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因此,各社区必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密切与辖区内单位的联系,争取其将文化活动场所向广大社区群众开放。尤其是要探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使社区内的文化活动资源得以共享、共用。
基于这种情况,太原市迎泽区解放南路一社区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把挖掘社区各类资源当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并以文化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出发点,以社区为枢纽,辖区单位、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分别会同辖区内的省晋剧院每年定期举办票友大赛,不仅有普通晋剧迷参加,而且还有王爱爱等晋剧名角的登台献艺;会同辖区内的省图书馆开展社区读书活动;会同辖区内的少年宫开展假期少儿文体活动;会同辖区内的市警备区开展“民拥军、军爱民”系列文化活动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社区文化新格局。
因此,社区要紧紧围绕辖区内驻地单位资源,一方面健全、完善社区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三项公共文体服务站点;另一方面通过与辖区单位的相互沟通共建,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丰富和拓展社区文化的外延,使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形成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打破单位、人员间的人为分割,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可以通过社区这个载体,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的形式来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结合共同的文化喜好和价值追求,形成所属社区的文化特性,从而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蓝图上积淀出若干群众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圈。
3.突出重点,塑造城市社区文化形象。根据本社区的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发展社区特色文化,乃是社区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要进一步加强标志性城市文化建设,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围绕塑造城市形象、构建文化网络、生产文化精品、培育文化品牌,结合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场所的建设,把社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与上述场所的内涵文化相统一,形成有机协调,相互促进的建设格局。秉承文脉,彰显独特文化个性。例如,太原市可以结合双塔寺、蒙山大佛、天龙山、晋祠等开展居民假日休闲旅游文化,一方面可以刺激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文化建设;依托国民师范旧址、督军府旧址、孙中山纪念馆、山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崇善寺、纯阳宫、太原文庙、古关帝庙、傅公祠等进行古建筑文化的鉴赏;围绕山西省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省展览馆等开展文化宣传普及工作。
4.加强领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要重视支持文化事业,要把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纳入本地区的长远规划及目标管理。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正确处理好社区经济建没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促进现代社区文化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全面发展。社区管理者要善于引导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认识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建立和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上,形成全社区重视抓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激发各级领导部门、各企业单位乃至全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同时要落实好文化政策、资金的投入,形成良性的社区文化发展机制。各级财政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社区文化,要从政策、制度、物质等方面来创造条件,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资金的落实,齐心协力,重点搞好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既要抓“软件”建设,又要抓“硬件”建设,两者都不可缺少,而最基本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果没有一批门类较全、功能较新的文化活动载体,社区文化建设始终只是一句空话。在制定文化政策措施时,要抓住文化设施建设这一关键,通过各方面筹集资金,从“挤一点”、“要一点”、“借一点”等途径,用足用活有限资金,建立和形成一批具有现代文化水准的文化设施,为社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21世纪,社区文化事业随着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还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仍然有一个文化设施相应增置、改善和完备的任务,现在看来较为新颖的设施,将会被更先进、功能更全的设施所代替。在国家财力有限、事业发展较快的形势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靠政策措施上的进一步落实。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的文化事业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走多渠道增加文化投入的路。社区经营性文化要用争取更多贷款、合资来开发,使城市社区文化事业在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5.重视人才,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在尽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建设现代社区文化的主体力量,要建立健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努力创造和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城市环境与氛围。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文化工作成就突出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创作环境。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应重视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
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首先,应及时解决原来文化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同时创造条件对基本符合标准的人员评定职称。例如,上海市文化局考虑文化工作者关于职称的要求,与有关社区协商解决了特级文化站站长的职级等问题。其次,要不断提高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输血”的办法,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文化事业、年纪较轻的人员加盟文化站,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生到文化站工作。例如,上海市文化局同上海大学商定开设群众文化系,在全市历届、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各社区文化单位工作。此外,社区还应创造各种机会对现有社区文化工作者进行业务方面的轮训,以使他们更好地承担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區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制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社区科普、教育、文娱、卫生、体育等社区文化各领域的建设更具有生气和活力。特别要指出的是,社区文化的外延和内涵都非常广泛,因此,社区文化队伍不仅仅是指文化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它包括社区所有的文化工作者。
6.依托党建,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引导社区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首先,通过社区各种宣传阵地和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其次,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建立了社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推动了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不断开展。
在整个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起着牵头、引导、协调的作用,具体规划、组织、参与则是社区成员(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共同承担的。应注重完善这几个机制:(1)组织领导机制,建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体现共同组织参与的原则;(2)工作运行机制,在具体规划组织上,可由牵头单位组织或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居民热心人自发组织以进行探索;(3)文化传播机制,充分发挥有线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小报、文化教育中的媒介作用;(4)资源共享机制,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应承担社区责任,将自己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活动室等向社区开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多吉才让主编.城市社区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3.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4.吕德雄,张良礼,叶南客主编.社区建设与管理.南京出版社,2001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6.王志军著.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中国民政,2006(4)
(作者单位:太原市经济信息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6)(责编:郑钊)
关键词:社区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057-02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当前,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笔者认为,要实现好这一目标,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托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域为体”的原则,从而体现社区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一、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我国对于社区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人们在社区这个特定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中长期从事物质与精神活动的结合。社区文化包括一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区意识、语言等。它浸入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中,而且更深入地反映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一个社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管理方式,社区成员的心理特质,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无不体现着社区文化。不同特征的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与另一个社区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二、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创建和谐社区文化,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品味、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日益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众文化空前活跃,文化消费多元化,城市文化日益全球化、开放化。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各级政府和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政府对社区文化的经费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社区文化管理人才匮乏,全社会尚未形成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的氛围等。
太原市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各区注重利用区位、民俗或人文的优势,充分发挥各个社区的文化特色。如迎泽区的社区文化形成了春有花会(双塔牡丹花会),夏有晚会(湖滨广场、南宫广场、迎泽公园等地的消夏晚会),秋有歌会,冬有庙会(双塔寺、崇善寺、纯阳宫、文庙等)的四季文化系列,并年年创新,形成制度,定期举办。晋源区充分发挥“晋之源”文化的优势,做到依托晋祠、天龙山、蒙山大佛景区开展庙会、灯会、民俗表演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融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社区特色文化。
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太原市社区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经费,这也是目前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三是社区文化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大,社会化参与程度低;四是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整体水平低;五是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太原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要想很好地建设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
三、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文化重在建设,必须秉承城市的文明之根,彰显独特文化个性,构建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为此,针对前文论及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夯实基础,加强社区文化“软、硬”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住宅条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大片大片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可值得深思的是,从政府的规划到设计,从开发商的初衷到实地建设,小区公共文化设施即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被不断的压缩。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还可以,但以太原市大多数住宅小区为例,可以说从设计理念到实施建设,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根本就没有,许多开发商为了赚钱,根本不考虑文化设施配套项目。在小区内,就连居民活动的空间都小的可怜。据不完全统计,太原市近90%的小区没有文化或图书阅览室,极个别有的,也是寥寥无机的几本旧书,无人管理,流于形式。
然而,在武汉百步亭社区,社区文化建设硬件设施非常齐全,不仅建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科普活动室等设施;而且还配套了学校、广场绿地,建有绿化广场、足球场、网球场、老年人门球场、恒温游泳馆,因为一年四季都可以游,居民办年卡游一次才2元钱,特别优惠。
因此,各级政府要对社区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扶持,特别是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建设理念上要转变旧有的模式,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功能和社区功能,用发展的思维、人性化的理念去处理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和建设社区。而开发商也要有超前经营的理念,不能只是一味的赚钱,要结合小区的各项建设,把小区建设的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建设好小区,服务好居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样市场才会越做越大。
2.创新整合,拓展社区文化发展空间。在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上,社区普遍存在着“五缺”,即缺场地、缺项目、缺器材、缺队伍、缺资金,然而辖区单位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物质、场地、人才等多种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浪费现象。因此,要改变原来单纯由政府单方投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既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因此,各社区必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密切与辖区内单位的联系,争取其将文化活动场所向广大社区群众开放。尤其是要探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使社区内的文化活动资源得以共享、共用。
基于这种情况,太原市迎泽区解放南路一社区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把挖掘社区各类资源当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并以文化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出发点,以社区为枢纽,辖区单位、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分别会同辖区内的省晋剧院每年定期举办票友大赛,不仅有普通晋剧迷参加,而且还有王爱爱等晋剧名角的登台献艺;会同辖区内的省图书馆开展社区读书活动;会同辖区内的少年宫开展假期少儿文体活动;会同辖区内的市警备区开展“民拥军、军爱民”系列文化活动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社区文化新格局。
因此,社区要紧紧围绕辖区内驻地单位资源,一方面健全、完善社区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三项公共文体服务站点;另一方面通过与辖区单位的相互沟通共建,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丰富和拓展社区文化的外延,使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形成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打破单位、人员间的人为分割,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可以通过社区这个载体,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的形式来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结合共同的文化喜好和价值追求,形成所属社区的文化特性,从而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蓝图上积淀出若干群众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圈。
3.突出重点,塑造城市社区文化形象。根据本社区的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发展社区特色文化,乃是社区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要进一步加强标志性城市文化建设,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围绕塑造城市形象、构建文化网络、生产文化精品、培育文化品牌,结合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场所的建设,把社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与上述场所的内涵文化相统一,形成有机协调,相互促进的建设格局。秉承文脉,彰显独特文化个性。例如,太原市可以结合双塔寺、蒙山大佛、天龙山、晋祠等开展居民假日休闲旅游文化,一方面可以刺激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文化建设;依托国民师范旧址、督军府旧址、孙中山纪念馆、山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崇善寺、纯阳宫、太原文庙、古关帝庙、傅公祠等进行古建筑文化的鉴赏;围绕山西省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省展览馆等开展文化宣传普及工作。
4.加强领导,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要重视支持文化事业,要把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纳入本地区的长远规划及目标管理。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正确处理好社区经济建没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促进现代社区文化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全面发展。社区管理者要善于引导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认识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建立和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上,形成全社区重视抓社区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激发各级领导部门、各企业单位乃至全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同时要落实好文化政策、资金的投入,形成良性的社区文化发展机制。各级财政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社区文化,要从政策、制度、物质等方面来创造条件,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资金的落实,齐心协力,重点搞好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既要抓“软件”建设,又要抓“硬件”建设,两者都不可缺少,而最基本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果没有一批门类较全、功能较新的文化活动载体,社区文化建设始终只是一句空话。在制定文化政策措施时,要抓住文化设施建设这一关键,通过各方面筹集资金,从“挤一点”、“要一点”、“借一点”等途径,用足用活有限资金,建立和形成一批具有现代文化水准的文化设施,为社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21世纪,社区文化事业随着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还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仍然有一个文化设施相应增置、改善和完备的任务,现在看来较为新颖的设施,将会被更先进、功能更全的设施所代替。在国家财力有限、事业发展较快的形势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靠政策措施上的进一步落实。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社区的文化事业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走多渠道增加文化投入的路。社区经营性文化要用争取更多贷款、合资来开发,使城市社区文化事业在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5.重视人才,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在尽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建设现代社区文化的主体力量,要建立健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努力创造和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城市环境与氛围。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文化工作成就突出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创作环境。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应重视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
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首先,应及时解决原来文化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同时创造条件对基本符合标准的人员评定职称。例如,上海市文化局考虑文化工作者关于职称的要求,与有关社区协商解决了特级文化站站长的职级等问题。其次,要不断提高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输血”的办法,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文化事业、年纪较轻的人员加盟文化站,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生到文化站工作。例如,上海市文化局同上海大学商定开设群众文化系,在全市历届、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各社区文化单位工作。此外,社区还应创造各种机会对现有社区文化工作者进行业务方面的轮训,以使他们更好地承担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區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制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社区科普、教育、文娱、卫生、体育等社区文化各领域的建设更具有生气和活力。特别要指出的是,社区文化的外延和内涵都非常广泛,因此,社区文化队伍不仅仅是指文化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它包括社区所有的文化工作者。
6.依托党建,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引导社区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首先,通过社区各种宣传阵地和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其次,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建立了社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推动了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的不断开展。
在整个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起着牵头、引导、协调的作用,具体规划、组织、参与则是社区成员(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共同承担的。应注重完善这几个机制:(1)组织领导机制,建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体现共同组织参与的原则;(2)工作运行机制,在具体规划组织上,可由牵头单位组织或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居民热心人自发组织以进行探索;(3)文化传播机制,充分发挥有线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小报、文化教育中的媒介作用;(4)资源共享机制,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应承担社区责任,将自己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活动室等向社区开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多吉才让主编.城市社区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3.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4.吕德雄,张良礼,叶南客主编.社区建设与管理.南京出版社,2001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6.王志军著.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中国民政,2006(4)
(作者单位:太原市经济信息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6)(责编: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