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设置了较多与自然、生活、社会、生产、科技相联系的小实验、小制作及图片。物理教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知道这些实验、现象所隐含的本质特征,学会归纳实验、现象所包含的科学规律,并能逐步应用于实际当中。那么对于初学物理者,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初学物理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方法的培养。
一、学习方法的指引。
(一)指路,把初学者带上正轨
发挥STS的作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學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寻美求真”“自主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端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
在学习物理规律的时候,利用演示实验这一“重走长征路”,向学生传递科学家们通过物理现象设计实验,获取物理规律、知识的科学精神,即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艰辛,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二、利用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关键就是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能力。教材中编制了很多配套图片、图形来对物理知识作出形象的解释,教学时要注意典型例题、典型图形的分解,在培养时要注意层层递进。
例如,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时,教材课本中给出了“图4.3-3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的图形解释。
迁移考察:(1)如图1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所示,在平面镜前A点处有一发光点,通过平面镜反射后传播路径通过B点,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光线,作出正确的传播路径。
(二)以典型题、图学习,触类旁通,化解学习难点。
例如,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发生偏折的特点,教材绘制出了图4.4-2。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光路可逆这一知识,同时绘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发生偏折的特点(如图3所示)。在学习“池水变‘浅’”的原因时(图4.4-3),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出完整的光路(如图4所示),才能使学生在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时不困惑。
在利用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发生偏折的特点,解释渔民在水中叉鱼的情形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池水变‘浅’”的原因与“水中叉鱼”的情形,及时设计一个例题,化解学习难点,解答学习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题1:如图5所示,A点是水中鱼的位置,B点是人眼看见的鱼的位置,在图中画出人眼看见水中的鱼的光路图。
(三)规范答题。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在叙述和分析物理过程、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要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或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的物理意义,做到思路清晰、叙述准确明了。
(1)作图必须用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不随心所欲随手画图。
(2)画出的示意图(如运动过程示意图、光路图)要大致反映相关量间的关系,图文对应。
(3)画函数图象,要建立坐标系,标出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纵横坐标代表物理量的符号、单位以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4)图形、图线要清晰、准确,线段的实虚要分明,有区别。
(5)网上阅卷的科目,必须用黑色考试用笔将图线、图形描黑,否则扫描后不清楚,从而造成丢分。
(6)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设定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在教学中要注意字母正体书写表示单位,斜体书写表示物理量。例如长度单位是米,符号书写是m;速度符号书写成v,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通常用字母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等等。
三、让学生领悟解题方法,准确答题。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习题教学课中,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领悟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例如:排除法、赋值法、比较法、假设法、图析法等寻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例题2: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利用题干给出的条件:“似乎有水……”,“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与教材内容“海市蜃楼”比较,这就是光的折射。
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知识时,绘制出两个图象(如图6所示),结合图象解释匀速直线的特征。甲图中运动物体A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其运动的路线是直线,速度保持不变。图乙中运动物体B、C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其运动路径是直线,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正比例增加。恰好是学生在利用乙图象学习时出现了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绘制图7,赋予图象具体数值,分别取运动物体B、C在1s、2s不同时间内的运动路程比较,学生才能较好理解运动物体B、C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初识图象,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图象所代表的含义,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忽视学生学习时的知识断层。
在学生初学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正确思路,规范学生解题步骤。
例题3:一捆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 mm2。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利用如图8所示的“思维导图”分析题目。从问题的提出入手,顺藤摸瓜(逆向思维),在解答过程中层层递进,逐个“击破”,在书写答题步骤时,从未知推向已知。同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良好的“解题意志”,养成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解答习题是学生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对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但是不能把解答习题视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同时,在设计和安排学生的习题时,应注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层层递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杨振宁先生说:“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 我们做物理题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题,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解题的思维训练过程引起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思维的锻炼,使具体的解题过程成为分辨真理的一个片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次解题训练都是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对初学物理者进行有效的方法培养,唤醒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闸门,不失为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二中学)
一、学习方法的指引。
(一)指路,把初学者带上正轨
发挥STS的作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學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科普知识包含着物理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寻美求真”“自主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端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
在学习物理规律的时候,利用演示实验这一“重走长征路”,向学生传递科学家们通过物理现象设计实验,获取物理规律、知识的科学精神,即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艰辛,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二、利用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关键就是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能力。教材中编制了很多配套图片、图形来对物理知识作出形象的解释,教学时要注意典型例题、典型图形的分解,在培养时要注意层层递进。
例如,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理解时,教材课本中给出了“图4.3-3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的图形解释。
迁移考察:(1)如图1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所示,在平面镜前A点处有一发光点,通过平面镜反射后传播路径通过B点,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光线,作出正确的传播路径。
(二)以典型题、图学习,触类旁通,化解学习难点。
例如,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发生偏折的特点,教材绘制出了图4.4-2。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光路可逆这一知识,同时绘画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发生偏折的特点(如图3所示)。在学习“池水变‘浅’”的原因时(图4.4-3),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出完整的光路(如图4所示),才能使学生在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时不困惑。
在利用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发生偏折的特点,解释渔民在水中叉鱼的情形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池水变‘浅’”的原因与“水中叉鱼”的情形,及时设计一个例题,化解学习难点,解答学习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题1:如图5所示,A点是水中鱼的位置,B点是人眼看见的鱼的位置,在图中画出人眼看见水中的鱼的光路图。
(三)规范答题。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在叙述和分析物理过程、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要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或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的物理意义,做到思路清晰、叙述准确明了。
(1)作图必须用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不随心所欲随手画图。
(2)画出的示意图(如运动过程示意图、光路图)要大致反映相关量间的关系,图文对应。
(3)画函数图象,要建立坐标系,标出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纵横坐标代表物理量的符号、单位以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4)图形、图线要清晰、准确,线段的实虚要分明,有区别。
(5)网上阅卷的科目,必须用黑色考试用笔将图线、图形描黑,否则扫描后不清楚,从而造成丢分。
(6)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设定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在教学中要注意字母正体书写表示单位,斜体书写表示物理量。例如长度单位是米,符号书写是m;速度符号书写成v,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通常用字母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等等。
三、让学生领悟解题方法,准确答题。
学生做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习题教学课中,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领悟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例如:排除法、赋值法、比较法、假设法、图析法等寻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例题2: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利用题干给出的条件:“似乎有水……”,“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与教材内容“海市蜃楼”比较,这就是光的折射。
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知识时,绘制出两个图象(如图6所示),结合图象解释匀速直线的特征。甲图中运动物体A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其运动的路线是直线,速度保持不变。图乙中运动物体B、C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其运动路径是直线,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正比例增加。恰好是学生在利用乙图象学习时出现了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绘制图7,赋予图象具体数值,分别取运动物体B、C在1s、2s不同时间内的运动路程比较,学生才能较好理解运动物体B、C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初识图象,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图象所代表的含义,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忽视学生学习时的知识断层。
在学生初学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正确思路,规范学生解题步骤。
例题3:一捆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 mm2。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利用如图8所示的“思维导图”分析题目。从问题的提出入手,顺藤摸瓜(逆向思维),在解答过程中层层递进,逐个“击破”,在书写答题步骤时,从未知推向已知。同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良好的“解题意志”,养成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解答习题是学生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对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但是不能把解答习题视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同时,在设计和安排学生的习题时,应注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层层递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杨振宁先生说:“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 我们做物理题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题,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解题的思维训练过程引起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思维的锻炼,使具体的解题过程成为分辨真理的一个片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次解题训练都是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对初学物理者进行有效的方法培养,唤醒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闸门,不失为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