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改革对其相关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科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进一步明确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推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54
引言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目前主要还是统一化教学,也就是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制定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全班学生接受相同的体育教学。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包含了多个方面,武术、篮球、足球、田径等,都包含在其中,内容较为丰富。然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抵触心理,并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敷衍。针对这样的问题,便需要对体育教学展开改革创新,将游戏元素引入进来,构建起游戏化的体育课堂,从而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发展。
1健康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内涵
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心骨,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是指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性,是学生观念、感情、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在高中体育课堂中,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应得到正视,需要学生从运动中去了解,也需要体育教师的正向指引,更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是,随着学生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过长时间没有运动,导致许多学生对体育课存在抵触心理,或者在潜意识里觉得体育课就是被占的课程或只是简单的玩耍,并没有认真对待。此外,诸多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又加之为规避体育事故的发生,自然而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体育课程。此时,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体育课程的矛盾就完全凸显出来了。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高中生的紧张学习氛围、学校实际的体育场地,还要考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时刻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不断丰富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内涵。
2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内引外导,塑造体育品德
教师做引导,学生建兴趣,那么体育老师引导的“是什么”、“如何引导”。学中内引外导,内在提高运动兴趣,塑造体育品德,外在引导学生与同学、朋友良好交往,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品德修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塑造体育品德有促进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提升学生适应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能力。课堂教学在常规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情感疏通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情感疏通引导即增加正确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人生情感态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伤病、比赛失败能理性处理;在价值观培养中,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把竞赛规则、运动精神、学练感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中生个性特征明显,处于塑造品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尹志华认为,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要优化学习导向、内容及方式,以正确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为价值观指导导向,铸体育之精神。以学习奋斗拼搏的体育精神,有胜不骄败不馁、尊师重道的体育道德,有坚定远大理想信念的体育品格为学习内容;采用完整和深度学习方式,部分与整体相结合,体技和心理在实战中演练并运用。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运用学科核心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具有独立思考、从容果断、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达到塑造体育品德的目的。
2.2健康认知与行为的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圈层是学生对体育项目所代表的健康生活,健康运动行为的认知。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时,会选择用暴饮暴食来释放压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损害健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解压方式。比如,有的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体形与体重,过分地关注于自己是否超重,为了达到理想的体重标准,甚至还会用节食、催吐、代餐等方式来控制体重,这本身也是一种损害健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体重管理方式。站在体育锻炼的角度上讲,一方面,体育锻炼能够加快学生的新陈代谢速度,让学生在运动时保持亢奋与专注的状态,这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在运动中去释放压力,通过机体运动产生的汗液排出等来达到解压的目的。另一方面,體育锻炼下的新陈代谢会保持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对于有体重控制需求,追求身体线条的学生来讲,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来达到自己对于体形美的要求,这显然比无谓的节食、催吐、代餐等来得更有效果也更符合身体成长的需要。由此可见,能够对健康本身有来自于体育角度上的正确认知与合理行为时,其对个人体质健康也有很大作用。
2.3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确保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得到有效发展。在具体进行创造思维培养时,个性化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才能使其发展为创作型人才,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了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体育老师在具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重视。例如,在以往开展跳绳项目训练时,普遍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展开训练,这种方式的合理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跳绳技术,但是学生在参与训练时,只是简单模仿教师动作,无法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在跳绳训练过程中能够充分融入自身思维,鼓励学生在跳绳中合理融入具有较高趣味性的动作,使其跳出个性、跳出特色。在此过程中,对于热爱舞蹈的同学,可以在跳绳过程中融入舞蹈动作,以此为基础,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2.4激发乐趣,培养运动能力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国内进行推广,但学生无兴趣、老师很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落实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较为困难,培养其终身运动能力难以完成。激发运动乐趣不是靠说出来的,培养运动能力以乐趣为抓手,强调知行合一,知道它“是什么,怎么做”,良好的运动初体验是兴趣的开始。调动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从有趣到有兴趣,有兴趣到有乐趣,是需要在老师有感染力的组织、有情境化的设置、有简化规则的指导下,进行有一定技术动作要求的体育活动。把“玩”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会运动的能力,并采用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创编韵律操、情景模拟的手段激发运动乐趣,促进运动能力的形成,例如:《跨栏跑》中,音乐辅助,准备活动创编123拍拍拍、123抬伸压、123蹬展提及热身韵律操带动学生进入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基本技术动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慕.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探究[J].科教文汇,2019,458(5):174-176.
[2]江勇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11):44.
[3]余俊燕.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1.
云南省砚山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54
引言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目前主要还是统一化教学,也就是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制定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全班学生接受相同的体育教学。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包含了多个方面,武术、篮球、足球、田径等,都包含在其中,内容较为丰富。然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抵触心理,并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敷衍。针对这样的问题,便需要对体育教学展开改革创新,将游戏元素引入进来,构建起游戏化的体育课堂,从而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发展。
1健康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内涵
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心骨,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是指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性,是学生观念、感情、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在高中体育课堂中,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应得到正视,需要学生从运动中去了解,也需要体育教师的正向指引,更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是,随着学生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过长时间没有运动,导致许多学生对体育课存在抵触心理,或者在潜意识里觉得体育课就是被占的课程或只是简单的玩耍,并没有认真对待。此外,诸多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又加之为规避体育事故的发生,自然而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体育课程。此时,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体育课程的矛盾就完全凸显出来了。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高中生的紧张学习氛围、学校实际的体育场地,还要考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时刻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不断丰富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内涵。
2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内引外导,塑造体育品德
教师做引导,学生建兴趣,那么体育老师引导的“是什么”、“如何引导”。学中内引外导,内在提高运动兴趣,塑造体育品德,外在引导学生与同学、朋友良好交往,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品德修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塑造体育品德有促进作用,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提升学生适应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能力。课堂教学在常规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情感疏通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情感疏通引导即增加正确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人生情感态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伤病、比赛失败能理性处理;在价值观培养中,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把竞赛规则、运动精神、学练感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中生个性特征明显,处于塑造品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尹志华认为,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要优化学习导向、内容及方式,以正确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为价值观指导导向,铸体育之精神。以学习奋斗拼搏的体育精神,有胜不骄败不馁、尊师重道的体育道德,有坚定远大理想信念的体育品格为学习内容;采用完整和深度学习方式,部分与整体相结合,体技和心理在实战中演练并运用。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运用学科核心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具有独立思考、从容果断、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达到塑造体育品德的目的。
2.2健康认知与行为的培养
体育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圈层是学生对体育项目所代表的健康生活,健康运动行为的认知。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时,会选择用暴饮暴食来释放压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损害健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解压方式。比如,有的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体形与体重,过分地关注于自己是否超重,为了达到理想的体重标准,甚至还会用节食、催吐、代餐等方式来控制体重,这本身也是一种损害健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体重管理方式。站在体育锻炼的角度上讲,一方面,体育锻炼能够加快学生的新陈代谢速度,让学生在运动时保持亢奋与专注的状态,这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在运动中去释放压力,通过机体运动产生的汗液排出等来达到解压的目的。另一方面,體育锻炼下的新陈代谢会保持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对于有体重控制需求,追求身体线条的学生来讲,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来达到自己对于体形美的要求,这显然比无谓的节食、催吐、代餐等来得更有效果也更符合身体成长的需要。由此可见,能够对健康本身有来自于体育角度上的正确认知与合理行为时,其对个人体质健康也有很大作用。
2.3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确保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得到有效发展。在具体进行创造思维培养时,个性化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才能使其发展为创作型人才,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了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体育老师在具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重视。例如,在以往开展跳绳项目训练时,普遍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展开训练,这种方式的合理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跳绳技术,但是学生在参与训练时,只是简单模仿教师动作,无法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在跳绳训练过程中能够充分融入自身思维,鼓励学生在跳绳中合理融入具有较高趣味性的动作,使其跳出个性、跳出特色。在此过程中,对于热爱舞蹈的同学,可以在跳绳过程中融入舞蹈动作,以此为基础,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2.4激发乐趣,培养运动能力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国内进行推广,但学生无兴趣、老师很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落实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较为困难,培养其终身运动能力难以完成。激发运动乐趣不是靠说出来的,培养运动能力以乐趣为抓手,强调知行合一,知道它“是什么,怎么做”,良好的运动初体验是兴趣的开始。调动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从有趣到有兴趣,有兴趣到有乐趣,是需要在老师有感染力的组织、有情境化的设置、有简化规则的指导下,进行有一定技术动作要求的体育活动。把“玩”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会运动的能力,并采用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创编韵律操、情景模拟的手段激发运动乐趣,促进运动能力的形成,例如:《跨栏跑》中,音乐辅助,准备活动创编123拍拍拍、123抬伸压、123蹬展提及热身韵律操带动学生进入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基本技术动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慕.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探究[J].科教文汇,2019,458(5):174-176.
[2]江勇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11):44.
[3]余俊燕.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1.
云南省砚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