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作为出版物,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的发行主体和效益核心。因此,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实现社会、经济双效益,意义重大。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育单位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教材作为出版物,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的发行主体和效益核心。因此,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实现社会、经济双效益,意义重大。笔者认为,选题策划和编写团队的遴选工作是教材质量控制的关键,是确保教材质量的基础。
一、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龙头,如果在选题策划环节出现偏差,无论后期再怎么努力,最后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材策划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环节充分分析相关形势、做好调研工作,使选题策划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以及适用性。
策划教材选题首先要了解国家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并进行前瞻性的分析。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整,传统专业的办学思路会不会调整,会不会有新的专业或办学层次要出现等,均是重点考虑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编辑应该敏锐、果敢地作出判断。比如在2005年,当教育界还在争论医学教育要不要设立一个本硕博连读的长学制;如果设立长学制,是8年还是10年等等问题的时候,人民卫生出版社相关领导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医学教育设置本硕博连读的长学制教育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将很快开设本硕博连读的医学教育层次。于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国家还没有明确开办长学制的情况下,启动了长学制教材组织编写工作,在编写工作启动半年之后,教育部明确表示中国医学教育将专门设置本硕博连读的教育层次,此时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长学制教材已经编写近半,占尽先机。至今,该套教材已出版两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
其次,要做好调研工作。编辑把握了国家教育发展脉搏等于把握了教材建设方向,依此可以确定某一系列教材是否启动,大致编写思路如何,但具体到确定编写品种、字数和每种教材编写内容和思路,就要靠调研工作了。调研工作的要点是广泛和细致,一般情况下,开设和拟开设将要编写教材的专业的学校均要进行调研。调研要书面调研和座谈会相结合:编辑可以通过信函形式拿到各个学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重点看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教学进程表,将教学进程表中开设课程和学时数统一整理、分析。第一要了解这个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有哪些,哪些课程是每个学校均开设的,哪些课程开设较少;如果达到培养学生某方面知识、能力的目的,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这些是确定将要编写哪些教材的根本依据。第二要计算出每门课程的平均学时数,这个是确定将要编写教材的字数的根本依据。第三要仔细研读各个学校的课程描述,课程描述主要写的是这个专业对这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讲述内容,将直接决定该门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思路。
确定教材品种、字数和基本内容仅靠纸上谈兵是不够的,编辑还要走出去,邀请该领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召开论证会议,也可在有特色的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对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专家对该学科的理解和展望,授课老师对课程和教材的希望和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遇到的问题或心得等等各方意见。同时,编辑也要把前期调研的成果,比如拟确定编写教材品种、字数、编写思路等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及时修正,使其更加贴近教学需要。
总之,教材策划是教材质量的根本,其核心工作是拿出思路,在把握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如何突出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的问题。
二、编写团队遴选
好的编者团队是图书内容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教材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一般在组织编写团队之前,出版社都要向全国相关学校发函,向他们阐明该套教材的编写思路、品种等情况,并请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组织编者申报工作。负责权威教材的主编或者编者工作对一位老师的自身发展、甚至是一个学校的地位提升都是比较重要的,学校或者专家都会想尽办法争取这一机会。而新开发的教材或知名度不高的教材往往得不到相关学校或专家的注意,申报情况门前冷落车马稀。因此,编辑要根据教材选题情况,积极主动地进行编写团队的组织工作,并宏观、客观分析申报情况,人尽其才,选择最合适的主编、编者,以达到控制教材质量、最终完成选题策划时确定的目标要求。但从申报材料中,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唯资历论。在选择编者,特别是选择主编无从下手时,编辑往往采用唯资历论——认为教授一定比副教授更适合,20年教龄的一定比15年教龄的更适合,拿过科研、教学奖的一定比没有拿过的更适合。可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教材编写对主编、编者要求的是综合素质。有的教授虽然科研水平高,可教学时仅上个“总论”了事,反而没有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科教学工作的副教授更了解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有的老师教学时间虽然很长,但是没有跟上最新的教育形势,思维有些“老化”,请他编教材往往会有悖教改思路,导致教材内容陈旧;有的专家获得过很多奖项,水平很高,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但他一年有多半年在国内外从事交流活动,基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书,或者手头已经尚有几部书稿没有完成,就算有时间坐下来,也无暇顾及“新书”的编写。总之,资历仅仅是主编和编者遴选标准的一个方面,编辑在定人选时要还要考虑到教材出版“需要”,考虑到申报者的责任心、工作经历、时间、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 闯过人情关。教材编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主编、编者甚至其所在学校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遴选某,些教材主编、编者时,时而会出现申报者挤破头的情况。于是,很多学校或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找编辑做工作,希望参与编写工作。此时编辑应该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主编、编者遴选工作,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
3,充分利用专家资源。虽然编辑对自己所策划教材的专业人才状况和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远没有这个领域几十年的专家更加了解情况。如有可能,编辑应该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依托一个相对客观、独立的专家团队,在编写论证、主编遴选等环节发挥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中,从“文革”以后出版第一轮规划教材开始,就依托于卫生部组织成立的,以裘法祖院士等老一辈医学家、教育家为核心的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及各教材评审委员会进行教材的编写论证和主编、编者遴选工作。就目前来看,很多专业的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选,都首先由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该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在申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出版社再根据选举情况最终确定主编人选。这样选出的主编往往学术地位高、责任心强、写作经验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教材的水平和质量。
4 根据遴选情况调整选题思路。虽然在选题策划阶段做了大量工作,确定了编写思路、教材品种及字数等,但在主编、编者遴选中,编辑得到的反馈信息可能与预想的不会完全一样,甚至出现某些教材主编、编者基本没人申报等情况。编辑此时不要过于担忧,首先要对自己前期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我们也可以将编者遴选当作调研的一种,某些教材申报情况不理想,正是暴露出了这些教材的编写计划不慎理想,我们应该愉快地正视它,并根据申报情况进一步进行调研,最终作出合适调整(包括放弃部分教材的选题)。比如编辑在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编者遴选过程中发现,像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很多传统强校并没有申报主编、编者,经过进一步调研发现,随着高校合并工作的深入进行,很多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原来在这些医学院校独立设置的基础学科教研室,如数学教研室等也都并入了综合性大学的各系,教材也随之换成了供普通高等学校使用的基础课教材,而不是传统的专门针对某一专业的教材。针对此情况,为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出版社及时在主编、编者遴选时做了调整,不再只关注已经合并的传统强校,而是重点从基础课程有其独立教研室的学校遴选主编、编者,实践证明,这些基础课程教材出版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
当然,编写出版教师、学生均欢迎的高质量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易事。选题策划和编写团队的遴选是教材建设的开始,是方向,是基础,非常重要;但接下来的编写进度、稿件三审三校、审读清样和清样核红、发行服务、读者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同样重要。教材建设并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是旱涝保收的项目,它与参考书编辑工作思路不同,甚至有时更为困难。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也会更大。教材编辑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看,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做好教材策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各项工作,组织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为教学服务。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育单位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教材作为出版物,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的发行主体和效益核心。因此,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实现社会、经济双效益,意义重大。笔者认为,选题策划和编写团队的遴选工作是教材质量控制的关键,是确保教材质量的基础。
一、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龙头,如果在选题策划环节出现偏差,无论后期再怎么努力,最后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材策划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环节充分分析相关形势、做好调研工作,使选题策划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以及适用性。
策划教材选题首先要了解国家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并进行前瞻性的分析。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整,传统专业的办学思路会不会调整,会不会有新的专业或办学层次要出现等,均是重点考虑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编辑应该敏锐、果敢地作出判断。比如在2005年,当教育界还在争论医学教育要不要设立一个本硕博连读的长学制;如果设立长学制,是8年还是10年等等问题的时候,人民卫生出版社相关领导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医学教育设置本硕博连读的长学制教育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将很快开设本硕博连读的医学教育层次。于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国家还没有明确开办长学制的情况下,启动了长学制教材组织编写工作,在编写工作启动半年之后,教育部明确表示中国医学教育将专门设置本硕博连读的教育层次,此时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长学制教材已经编写近半,占尽先机。至今,该套教材已出版两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
其次,要做好调研工作。编辑把握了国家教育发展脉搏等于把握了教材建设方向,依此可以确定某一系列教材是否启动,大致编写思路如何,但具体到确定编写品种、字数和每种教材编写内容和思路,就要靠调研工作了。调研工作的要点是广泛和细致,一般情况下,开设和拟开设将要编写教材的专业的学校均要进行调研。调研要书面调研和座谈会相结合:编辑可以通过信函形式拿到各个学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重点看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教学进程表,将教学进程表中开设课程和学时数统一整理、分析。第一要了解这个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有哪些,哪些课程是每个学校均开设的,哪些课程开设较少;如果达到培养学生某方面知识、能力的目的,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这些是确定将要编写哪些教材的根本依据。第二要计算出每门课程的平均学时数,这个是确定将要编写教材的字数的根本依据。第三要仔细研读各个学校的课程描述,课程描述主要写的是这个专业对这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讲述内容,将直接决定该门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思路。
确定教材品种、字数和基本内容仅靠纸上谈兵是不够的,编辑还要走出去,邀请该领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召开论证会议,也可在有特色的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对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专家对该学科的理解和展望,授课老师对课程和教材的希望和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遇到的问题或心得等等各方意见。同时,编辑也要把前期调研的成果,比如拟确定编写教材品种、字数、编写思路等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及时修正,使其更加贴近教学需要。
总之,教材策划是教材质量的根本,其核心工作是拿出思路,在把握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如何突出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的问题。
二、编写团队遴选
好的编者团队是图书内容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教材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一般在组织编写团队之前,出版社都要向全国相关学校发函,向他们阐明该套教材的编写思路、品种等情况,并请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组织编者申报工作。负责权威教材的主编或者编者工作对一位老师的自身发展、甚至是一个学校的地位提升都是比较重要的,学校或者专家都会想尽办法争取这一机会。而新开发的教材或知名度不高的教材往往得不到相关学校或专家的注意,申报情况门前冷落车马稀。因此,编辑要根据教材选题情况,积极主动地进行编写团队的组织工作,并宏观、客观分析申报情况,人尽其才,选择最合适的主编、编者,以达到控制教材质量、最终完成选题策划时确定的目标要求。但从申报材料中,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唯资历论。在选择编者,特别是选择主编无从下手时,编辑往往采用唯资历论——认为教授一定比副教授更适合,20年教龄的一定比15年教龄的更适合,拿过科研、教学奖的一定比没有拿过的更适合。可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教材编写对主编、编者要求的是综合素质。有的教授虽然科研水平高,可教学时仅上个“总论”了事,反而没有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科教学工作的副教授更了解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有的老师教学时间虽然很长,但是没有跟上最新的教育形势,思维有些“老化”,请他编教材往往会有悖教改思路,导致教材内容陈旧;有的专家获得过很多奖项,水平很高,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但他一年有多半年在国内外从事交流活动,基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书,或者手头已经尚有几部书稿没有完成,就算有时间坐下来,也无暇顾及“新书”的编写。总之,资历仅仅是主编和编者遴选标准的一个方面,编辑在定人选时要还要考虑到教材出版“需要”,考虑到申报者的责任心、工作经历、时间、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 闯过人情关。教材编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主编、编者甚至其所在学校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遴选某,些教材主编、编者时,时而会出现申报者挤破头的情况。于是,很多学校或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找编辑做工作,希望参与编写工作。此时编辑应该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主编、编者遴选工作,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
3,充分利用专家资源。虽然编辑对自己所策划教材的专业人才状况和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远没有这个领域几十年的专家更加了解情况。如有可能,编辑应该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依托一个相对客观、独立的专家团队,在编写论证、主编遴选等环节发挥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中,从“文革”以后出版第一轮规划教材开始,就依托于卫生部组织成立的,以裘法祖院士等老一辈医学家、教育家为核心的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及各教材评审委员会进行教材的编写论证和主编、编者遴选工作。就目前来看,很多专业的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选,都首先由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该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在申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出版社再根据选举情况最终确定主编人选。这样选出的主编往往学术地位高、责任心强、写作经验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教材的水平和质量。
4 根据遴选情况调整选题思路。虽然在选题策划阶段做了大量工作,确定了编写思路、教材品种及字数等,但在主编、编者遴选中,编辑得到的反馈信息可能与预想的不会完全一样,甚至出现某些教材主编、编者基本没人申报等情况。编辑此时不要过于担忧,首先要对自己前期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我们也可以将编者遴选当作调研的一种,某些教材申报情况不理想,正是暴露出了这些教材的编写计划不慎理想,我们应该愉快地正视它,并根据申报情况进一步进行调研,最终作出合适调整(包括放弃部分教材的选题)。比如编辑在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编者遴选过程中发现,像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很多传统强校并没有申报主编、编者,经过进一步调研发现,随着高校合并工作的深入进行,很多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原来在这些医学院校独立设置的基础学科教研室,如数学教研室等也都并入了综合性大学的各系,教材也随之换成了供普通高等学校使用的基础课教材,而不是传统的专门针对某一专业的教材。针对此情况,为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出版社及时在主编、编者遴选时做了调整,不再只关注已经合并的传统强校,而是重点从基础课程有其独立教研室的学校遴选主编、编者,实践证明,这些基础课程教材出版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
当然,编写出版教师、学生均欢迎的高质量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易事。选题策划和编写团队的遴选是教材建设的开始,是方向,是基础,非常重要;但接下来的编写进度、稿件三审三校、审读清样和清样核红、发行服务、读者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同样重要。教材建设并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是旱涝保收的项目,它与参考书编辑工作思路不同,甚至有时更为困难。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也会更大。教材编辑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看,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做好教材策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各项工作,组织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