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一种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会思考。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该如何建立化学教学中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化学教学;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理性霸权横行,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教学活动变成是一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的活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与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正是由于壶水烧沸冲得壶盖跳动引发了瓦特的好奇心,终于发明了蒸汽机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试想:如果没有人对鸟的飞翔产生好奇,哪会有今天的飞机?所以,居里夫人说:“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造成学生唯书、唯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维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人格上顺从听话,唯唯诺诺呢?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从小就不敢在一个正确答案之外去尝试,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要把经过千年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术。”因此,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示给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揭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确实掌握本门科目独特的分析、研究和思维方法,掌握本门科目的精神,而不是只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例如在讲Fe(OH)2的性质时先告诉学生它是一种白色的沉淀然后实验 FeSO4与NaOH溶液混合结果出现的沉淀变成了灰绿色,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大家从Fe的化合价及接触的空气进行讨论引出它的性质及保存以及要想得到白色沉淀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大家的印象。
二、注重师生间的合作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苏联教育家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交换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那么,我们交换后,就各自有两个思想”,所以要勇于向我们的学生学习,你把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绝对会给你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更多更好的“答案”。学生值得每一个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发动学生,促进并完善学生的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何乐而不为?
三、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的作者这样写道:“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举例来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实验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进而进行更好的解答。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定为我们的和谐教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敏勤:《和谐教育的原理与模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4)中华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和谐;化学教学;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理性霸权横行,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教学活动变成是一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的活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与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正是由于壶水烧沸冲得壶盖跳动引发了瓦特的好奇心,终于发明了蒸汽机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试想:如果没有人对鸟的飞翔产生好奇,哪会有今天的飞机?所以,居里夫人说:“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造成学生唯书、唯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维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人格上顺从听话,唯唯诺诺呢?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从小就不敢在一个正确答案之外去尝试,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要把经过千年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术。”因此,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示给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揭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确实掌握本门科目独特的分析、研究和思维方法,掌握本门科目的精神,而不是只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例如在讲Fe(OH)2的性质时先告诉学生它是一种白色的沉淀然后实验 FeSO4与NaOH溶液混合结果出现的沉淀变成了灰绿色,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大家从Fe的化合价及接触的空气进行讨论引出它的性质及保存以及要想得到白色沉淀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大家的印象。
二、注重师生间的合作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苏联教育家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交换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那么,我们交换后,就各自有两个思想”,所以要勇于向我们的学生学习,你把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绝对会给你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更多更好的“答案”。学生值得每一个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发动学生,促进并完善学生的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何乐而不为?
三、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的作者这样写道:“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举例来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实验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进而进行更好的解答。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定为我们的和谐教学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敏勤:《和谐教育的原理与模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4)中华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