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法是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法就是在教师启发下的“发现学习”。它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法适用于生物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从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特点来看,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发现法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尤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到学习的胜利感和愉悦感,这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
第二、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来看,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思维可分为准备、酝酿、启发和验证四个阶段,美国学者奥斯本把创造思维划分为七个阶段:定向;准备;分析;观念;沉思;综合;估计。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下述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准备;顿悟;完成。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运动过程,可一般地看成这四个阶段的流转过程。因而,我们能够发现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与发现法教学模式有其相似的一面。
第三、从发现法的特征看,发现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直觉和灵感都是创造者的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豁然贯通。直觉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新模型的基本途径之一。发现法的具体实旅过程:
1、联系科学实际,确定“发现”目标,建立问题情景。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反应原理,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发现”活动的目标。
2、利用己学知识,设计实施过程,寻求答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而是重在指导学生一边想,一边试着做。教学实施中要允许有多种多样的猜测与想象,教会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果关系和推理的逻辑关系。
3、总结实验结果,开拓思维空间,进行评价和验证。组织学生对各自的“发现”或实验结果的结论进行交流、对比、讨论,由学生自己评价所寻求答案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学生在运用经过共同评价的结论思考相关的问题时,不仅修正了一些原本不科学的地方,更开阔了思维的空间。
4、合理解释结论,巩固认知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及时地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有合理的解释结论,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能有效的向学生提供矫正性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的扩充与完善,这样才能不断的巩固认知结构,并最终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各自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或者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交流、总结,同时解释或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疑惑或不科学的表述。最后教师需要对这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连贯,并适当的进行扩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再发现,再探究,使得学生不仅注意实验结果,而且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技巧引起了注意,实验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迫使他们去解决,常常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结果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第一、从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特点来看,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发现法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尤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到学习的胜利感和愉悦感,这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
第二、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来看,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思维可分为准备、酝酿、启发和验证四个阶段,美国学者奥斯本把创造思维划分为七个阶段:定向;准备;分析;观念;沉思;综合;估计。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下述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准备;顿悟;完成。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运动过程,可一般地看成这四个阶段的流转过程。因而,我们能够发现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与发现法教学模式有其相似的一面。
第三、从发现法的特征看,发现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直觉和灵感都是创造者的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豁然贯通。直觉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新模型的基本途径之一。发现法的具体实旅过程:
1、联系科学实际,确定“发现”目标,建立问题情景。教师在讲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反应原理,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发现”活动的目标。
2、利用己学知识,设计实施过程,寻求答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而是重在指导学生一边想,一边试着做。教学实施中要允许有多种多样的猜测与想象,教会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因果关系和推理的逻辑关系。
3、总结实验结果,开拓思维空间,进行评价和验证。组织学生对各自的“发现”或实验结果的结论进行交流、对比、讨论,由学生自己评价所寻求答案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学生在运用经过共同评价的结论思考相关的问题时,不仅修正了一些原本不科学的地方,更开阔了思维的空间。
4、合理解释结论,巩固认知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及时地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有合理的解释结论,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能有效的向学生提供矫正性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的扩充与完善,这样才能不断的巩固认知结构,并最终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各自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或者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交流、总结,同时解释或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疑惑或不科学的表述。最后教师需要对这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连贯,并适当的进行扩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再发现,再探究,使得学生不仅注意实验结果,而且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技巧引起了注意,实验过程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迫使他们去解决,常常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结果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