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贸易的开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而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吸引了大量环境保护者的关注。本文在阐述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剖析了两者间矛盾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促进国家贸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够稳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对策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贸易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较低,在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近二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的,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则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由此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理清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从环境保护视角对国际贸易展开探讨显得非常必要。
一、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本节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在积极影响方面,首先,国际贸易能够将全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满足世界各地对不同资源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使人类树立的环境保护意识,筹集更多环境保护资金;其次,国际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经济联系,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有利于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其技术,大大节省了部分国家在环境保护中时间、资金和精力的投入。
第二,在消极影响方面,国际贸易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容易造成全球资源过度消耗与浪费,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可能产生外部性问题,即若部分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不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且不能将其与生产成本相联系,易促使生产厂家不断降低产品环保标准,减弱环境保护力度,最终造成“公地悲剧”;其次,容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问题带来巨大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其破坏环境的成本较高,而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相对较低,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多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发展,例如1984年,美国联合碳化物下属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发生的博帕尔毒气泄漏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加速全球资源的获取,特别是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发展战略,鼓励某些企业将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将环境污染问题向外转移,进一步增加了其他国家的环境压力。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坚持可持续发展已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因此,环境保护又反过来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在积极影响方面,首先表现在促进一系列环境标准的制定,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后,环境标准体系已经覆盖多个方面,并经历过多次修改,例如ISO9000族系列标准是国际贸易商品在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族系列标准则是针对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方面制定的标准。同时,我国也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海尔的跨国经营之路就是最好的案例;其次表现在环境标志方面,作为强化环境保护力度的有效措施,有环境标志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受到的阻碍较少,表明商品的环保标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而缺乏环境标志的产品则在国际贸易中会受到重重阻碍。
第二,在消极影响方面,在当今环境保护形势愈加恶劣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法律建设、规范制定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要求,而这些法律、规范的实施必然会对现有国际贸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金枪鱼和海豚之争,根据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在捕捞金枪鱼时,对海豚要予以保护,而墨西哥则是将金枪鱼和海豚一起捕捞,不符合美国的法律规定,影响了两国间的渔产品贸易。如果国际贸易活动不做出相应改变,尽快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及有关规范,协调好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国际贸易将受到严重制约。
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从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外商投资较多集中于环境治理较难的产业,尽管国内外商投资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多用于投资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由此政府面临着选择经济发展还是保护环境的两难问题;其次,国际贸易中资源性商品占据较大比例,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较多依赖于自然资源;最后,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举步维艰,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然而在国际贸易中屡受发达国家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从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来看,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经历过工业时期的环境污染,因而国内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较高,使得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标准,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以开发自然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加之国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此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发展中国家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发展关系,从长期来看两种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将逐渐凸显。第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标准冲突,尽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将是必然,然而就现实而言,由于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水平有差异,所制定的环境标准也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容易造成两种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适用标准不同而产生冲突,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其中,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了。
四、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对策
在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進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第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不断完善我国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环保法规,以逐步提高环保标准,并严格予以落实,强化环保法规执法力度,做到科学合理奖惩;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环保建设中,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并利用互联网等新形式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第二,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对环保的要求尽管是一种壁垒,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环保性能,以适应不断恶化的环保形势。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提高产品环保标准,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国内绿色贸易的发展。
第三,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环保标准较差的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比例处于较高水平,而诸如金融、互联网之类的企业较少,因而国家有必要通过优化国内产业结构,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此外,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绿色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的制度。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际贸易中的大国,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环保立法以及国际贸易立法中的地位,促进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09):114-123.
[2]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02):67-72.
作者简介:
陈伟,男,本科,讲师。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对策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贸易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较低,在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近二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的,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则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由此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理清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从环境保护视角对国际贸易展开探讨显得非常必要。
一、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本节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在积极影响方面,首先,国际贸易能够将全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满足世界各地对不同资源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使人类树立的环境保护意识,筹集更多环境保护资金;其次,国际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经济联系,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有利于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其技术,大大节省了部分国家在环境保护中时间、资金和精力的投入。
第二,在消极影响方面,国际贸易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容易造成全球资源过度消耗与浪费,从而使得环境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可能产生外部性问题,即若部分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不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且不能将其与生产成本相联系,易促使生产厂家不断降低产品环保标准,减弱环境保护力度,最终造成“公地悲剧”;其次,容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问题带来巨大压力,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其破坏环境的成本较高,而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相对较低,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多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发展,例如1984年,美国联合碳化物下属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发生的博帕尔毒气泄漏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加速全球资源的获取,特别是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发展战略,鼓励某些企业将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将环境污染问题向外转移,进一步增加了其他国家的环境压力。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坚持可持续发展已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因此,环境保护又反过来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在积极影响方面,首先表现在促进一系列环境标准的制定,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后,环境标准体系已经覆盖多个方面,并经历过多次修改,例如ISO9000族系列标准是国际贸易商品在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族系列标准则是针对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方面制定的标准。同时,我国也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海尔的跨国经营之路就是最好的案例;其次表现在环境标志方面,作为强化环境保护力度的有效措施,有环境标志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受到的阻碍较少,表明商品的环保标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而缺乏环境标志的产品则在国际贸易中会受到重重阻碍。
第二,在消极影响方面,在当今环境保护形势愈加恶劣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法律建设、规范制定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要求,而这些法律、规范的实施必然会对现有国际贸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金枪鱼和海豚之争,根据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在捕捞金枪鱼时,对海豚要予以保护,而墨西哥则是将金枪鱼和海豚一起捕捞,不符合美国的法律规定,影响了两国间的渔产品贸易。如果国际贸易活动不做出相应改变,尽快适应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及有关规范,协调好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国际贸易将受到严重制约。
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从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外商投资较多集中于环境治理较难的产业,尽管国内外商投资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多用于投资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由此政府面临着选择经济发展还是保护环境的两难问题;其次,国际贸易中资源性商品占据较大比例,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较多依赖于自然资源;最后,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举步维艰,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然而在国际贸易中屡受发达国家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从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来看,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经历过工业时期的环境污染,因而国内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较高,使得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标准,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以开发自然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加之国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此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发展中国家以环境污染换取经济发展,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发展关系,从长期来看两种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将逐渐凸显。第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标准冲突,尽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将是必然,然而就现实而言,由于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水平有差异,所制定的环境标准也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容易造成两种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适用标准不同而产生冲突,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其中,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了。
四、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对策
在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進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第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提高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不断完善我国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环保法规,以逐步提高环保标准,并严格予以落实,强化环保法规执法力度,做到科学合理奖惩;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环保建设中,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并利用互联网等新形式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第二,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对环保的要求尽管是一种壁垒,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环保性能,以适应不断恶化的环保形势。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提高产品环保标准,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国内绿色贸易的发展。
第三,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环保标准较差的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比例处于较高水平,而诸如金融、互联网之类的企业较少,因而国家有必要通过优化国内产业结构,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此外,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绿色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的制度。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际贸易中的大国,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环保立法以及国际贸易立法中的地位,促进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09):114-123.
[2]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02):67-72.
作者简介:
陈伟,男,本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