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
关键词: 德育教学 欲望 数学史料 实践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或在班队课中进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认为这一看法实在差矣。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这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德育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究过程。改革重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又在探究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中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中随处可见,教师应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初一课本上一道题目出现的“正二十面体”,学生都对此不理解什么是二十面体,教师就可以联系多面体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以作启发。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题型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初一年级教学“世界新生儿图”时,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延伸学生的思路,如我国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三,我国一年的新生儿世界第二,而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却少得惊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在教学其他“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其树立长大后为祖国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纪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书本和生活,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加与减的互逆,乘与除的互逆,性质与判定的互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的示范作用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德育应贯穿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任明良.中学德育工作途径探究.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 德育教学 欲望 数学史料 实践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或在班队课中进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认为这一看法实在差矣。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这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德育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究过程。改革重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又在探究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中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中随处可见,教师应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初一课本上一道题目出现的“正二十面体”,学生都对此不理解什么是二十面体,教师就可以联系多面体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以作启发。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题型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初一年级教学“世界新生儿图”时,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延伸学生的思路,如我国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三,我国一年的新生儿世界第二,而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却少得惊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在教学其他“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其树立长大后为祖国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纪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书本和生活,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加与减的互逆,乘与除的互逆,性质与判定的互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的示范作用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之,德育应贯穿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任明良.中学德育工作途径探究.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