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里经常出现一个名词:“洞天福地”,比如水帘洞里就有一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石碣。所谓的“洞天福地”,是道教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散布在人间的仙山境界。算起来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也有说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五岳就列名十大洞天之中。这些洞天福地往往也确实是人世仙境,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都足以令人目眩神驰。
广东省博罗县西北的罗浮山,就是这样一块宝地。它排名靠前,称第七洞天“朱明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传说蓬莱仙岛有座别岛名浮山,由东海漂流而来,与罗山合为一体,就成了罗浮山。既然有这样的来历,于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名人也就自然很多,早的有周灵王时的浮丘公与王子晋,秦朝的安期生、桂父、霍龙;汉时的朱灵芝、东郭延年……
但是使罗浮山真正成为道教名山的人物,还得说是东晋时的葛洪。
在道教的传说里,葛洪是位超然世外的人物,罗浮山上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曾与鲍靓通宵长谈,有一对燕子向他们飞来,随后化为一双靴子,那就是神仙所赠。照这样看来,葛洪能成仙,就像话本小说里说的那样天生有“仙骨”,神仙愣是看中他了,所以他做个把仙人也很应该。
但考究历史,葛洪的一生历经坎坷,并不是谈经炼丹说笑间就能轻松飘然仙去那般简单。葛洪的父亲名叫葛悌,曾任邵陵太守。说起来也是士族官宦出身,可惜在葛洪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葛洪很快就由备受娇宠的公子哥儿变成了贫苦少年。
据道教经典《抱朴子》的记载,葛洪那时的生活“饥塞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更不幸的是他生活在一直战乱的年代,还常遭兵灾火患,父祖们留给他的书籍也都被烧光散失,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地砍柴卖,换取纸笔,晚上以木柴照明抄写别人的书籍。因为钱少,每张纸的正反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以至于抄出来的书卷除了他自己,别人都看不明白。由于贫穷,终日劳作,他也没有旅费求师交友,虽然抄读了很多书,却没什么机会与人交流,因此少年时的葛洪显得木讷迟钝,不善言谈,衣裳褴褛。
童年的遭遇加上官场的黑暗,使葛洪深感世事无常,名利无定,终于下定决心居于罗浮山修道求仙,著书立作。
葛洪的著作,多数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医书或道书,不过其中也有一部男女老幼皆宜的《神仙传》。顾名思义,《神仙传》就是记述那些在传说中长生不死、修行得道的人物事迹的。所记叙的人物,不是成仙得道,就是能活个千儿八百岁不成问题的。相信的看了心驰神往想照样做个神仙。葛洪自己是个行医炼丹的道士,写这样一部书,当然也是他的分内之事。虽然史书记载葛洪八十一岁时逝世,民间却传说他仙风道骨,相貌清奇,骑着神鹿四处游历,终于在八十一岁这年在罗浮山得成大道。又说他事前曾派人给广州刺史邓岳送信,说自己将要随仙师远游。邓岳信以为真,在约定的日子赶去给他送行。谁知邓岳赶到的时候,葛洪已经端坐而逝。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在给他办理丧事时,他模样如生,而且身体轻如无物。完全就跟他那部《神仙传》里的“尸解”神仙们一模一样。铁定是成仙无疑。
既然是仙人,行医时能药到病除也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就有个故事,说葛洪偶然在野外救下了一只被猎人追捕的老狐,老狐为报救命之恩,多次向葛洪献药,其中甚至还有救治天花绝症的药方。老狐的故事不知真伪,葛洪在自己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天花、狂犬病的种种症状及治疗方法,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次对上述病症的记载。不过有趣的是,从葛洪的医学著作来看,这位葛仙人在医学方面的见解却有不少地方极具科学概念。他认为人之所以会有疾病,是与外界环境有关系的,并非天谴或鬼神降罪。他甚至还认为可以用病犬的脑髓作用于人体,使人从此不再患上狂犬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并实施的“免疫”学。
葛洪不但本人是个了不起的医生,他的妻子鲍潜光也是位针灸圣手,据史料记载,她曾在越秀山起建越岗院(相当于现在的医院),“活人无数”。鲍潜光逝于葛洪之后,世人以沉香木为她制棺,并由广州运往惠州,将她与葛洪一起合葬在罗浮山飞云顶。“葛仙人”与“鲍仙姑”夫妇曾经收过一个徒弟叫黄野人,尽传了他们的修道之术与医术。这个徒弟后来大大有名,粤港一带的人肯定听过他的名头,他就是每逢农历新年初一,香港无论官员巨富百姓都要去烧香求签的“黄大仙”。
葛洪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了广泛的敬仰,人们都认为他最终在罗浮山上升仙了。可究竟有没有成仙,这个事儿没法说,就连他究竟在人间游戏了多少年,也没个准数,一种说法是他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另一种则说他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享年61岁。
编辑/姚晟
广东省博罗县西北的罗浮山,就是这样一块宝地。它排名靠前,称第七洞天“朱明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传说蓬莱仙岛有座别岛名浮山,由东海漂流而来,与罗山合为一体,就成了罗浮山。既然有这样的来历,于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名人也就自然很多,早的有周灵王时的浮丘公与王子晋,秦朝的安期生、桂父、霍龙;汉时的朱灵芝、东郭延年……
但是使罗浮山真正成为道教名山的人物,还得说是东晋时的葛洪。
在道教的传说里,葛洪是位超然世外的人物,罗浮山上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曾与鲍靓通宵长谈,有一对燕子向他们飞来,随后化为一双靴子,那就是神仙所赠。照这样看来,葛洪能成仙,就像话本小说里说的那样天生有“仙骨”,神仙愣是看中他了,所以他做个把仙人也很应该。
但考究历史,葛洪的一生历经坎坷,并不是谈经炼丹说笑间就能轻松飘然仙去那般简单。葛洪的父亲名叫葛悌,曾任邵陵太守。说起来也是士族官宦出身,可惜在葛洪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葛洪很快就由备受娇宠的公子哥儿变成了贫苦少年。
据道教经典《抱朴子》的记载,葛洪那时的生活“饥塞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更不幸的是他生活在一直战乱的年代,还常遭兵灾火患,父祖们留给他的书籍也都被烧光散失,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地砍柴卖,换取纸笔,晚上以木柴照明抄写别人的书籍。因为钱少,每张纸的正反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以至于抄出来的书卷除了他自己,别人都看不明白。由于贫穷,终日劳作,他也没有旅费求师交友,虽然抄读了很多书,却没什么机会与人交流,因此少年时的葛洪显得木讷迟钝,不善言谈,衣裳褴褛。
童年的遭遇加上官场的黑暗,使葛洪深感世事无常,名利无定,终于下定决心居于罗浮山修道求仙,著书立作。
葛洪的著作,多数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医书或道书,不过其中也有一部男女老幼皆宜的《神仙传》。顾名思义,《神仙传》就是记述那些在传说中长生不死、修行得道的人物事迹的。所记叙的人物,不是成仙得道,就是能活个千儿八百岁不成问题的。相信的看了心驰神往想照样做个神仙。葛洪自己是个行医炼丹的道士,写这样一部书,当然也是他的分内之事。虽然史书记载葛洪八十一岁时逝世,民间却传说他仙风道骨,相貌清奇,骑着神鹿四处游历,终于在八十一岁这年在罗浮山得成大道。又说他事前曾派人给广州刺史邓岳送信,说自己将要随仙师远游。邓岳信以为真,在约定的日子赶去给他送行。谁知邓岳赶到的时候,葛洪已经端坐而逝。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在给他办理丧事时,他模样如生,而且身体轻如无物。完全就跟他那部《神仙传》里的“尸解”神仙们一模一样。铁定是成仙无疑。
既然是仙人,行医时能药到病除也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就有个故事,说葛洪偶然在野外救下了一只被猎人追捕的老狐,老狐为报救命之恩,多次向葛洪献药,其中甚至还有救治天花绝症的药方。老狐的故事不知真伪,葛洪在自己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天花、狂犬病的种种症状及治疗方法,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次对上述病症的记载。不过有趣的是,从葛洪的医学著作来看,这位葛仙人在医学方面的见解却有不少地方极具科学概念。他认为人之所以会有疾病,是与外界环境有关系的,并非天谴或鬼神降罪。他甚至还认为可以用病犬的脑髓作用于人体,使人从此不再患上狂犬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并实施的“免疫”学。
葛洪不但本人是个了不起的医生,他的妻子鲍潜光也是位针灸圣手,据史料记载,她曾在越秀山起建越岗院(相当于现在的医院),“活人无数”。鲍潜光逝于葛洪之后,世人以沉香木为她制棺,并由广州运往惠州,将她与葛洪一起合葬在罗浮山飞云顶。“葛仙人”与“鲍仙姑”夫妇曾经收过一个徒弟叫黄野人,尽传了他们的修道之术与医术。这个徒弟后来大大有名,粤港一带的人肯定听过他的名头,他就是每逢农历新年初一,香港无论官员巨富百姓都要去烧香求签的“黄大仙”。
葛洪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了广泛的敬仰,人们都认为他最终在罗浮山上升仙了。可究竟有没有成仙,这个事儿没法说,就连他究竟在人间游戏了多少年,也没个准数,一种说法是他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另一种则说他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年),享年61岁。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