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巴掌才拍得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简简单单的七字俗语中蕴涵着的道理却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家长责备与邻居家小孩打架的儿子;真空中单独存在的磁铁永远无法产生所谓的引力;个体的努力往往不如合作共赢的效果好等等。今天,当我们谈到这个"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话题时,"巴掌"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教学"是 "教"和 "学"两个层面,涉及两个主体,通俗的讲,就是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共同努力完成的过程。套上巴掌理论,老师和学生分别拥有着"教"和"学"两个巴掌,只有两个巴掌同时使劲,才能拍响。但再仔细想想,完美击掌绝不仅仅是同时击掌这么简单,如何出力、向什么方向出力、出多大的力等等,只有这些因素都达到和谐,才能促使两个巴掌拍响教学"最大效率"的喝彩声,而这就是教学的智慧和艺术。
  同样的高度:尊重与平等
  一个高高在上的手掌和一个居于平地的手掌是不可能完全接触并击出声响的。同样的道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也只有处于同样的高度,才能配合产生美妙的声响,可是什么才算是同样的高度呢?
  首先,是在心理上平等。说到这个,我们有必要纠正一下孔老夫子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理念。受这个影响,几千年来,大家都视教师为自己的长辈,要好好尊敬。但其实,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朋友间合作的关系。就像《论语》中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一样,现在的老师与学生不再是心里年龄跨度很大、隔着几个甚至几十个代沟的两代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进步,学生心里年龄的成熟提前,教师职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广泛地存在于心里年龄相差不大甚至是相仿的人之间。因此,我们所谓的尊师重教,是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的普遍尊重,是接受服务者对服务者的尊重,而不是刻意强调等级辈分的高低。就像美国的很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学生可以任何时间打断教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进行讨论,甚至反驳,巴掌是在平等的心里位置上你来我往的和谐氛围中拍响的。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平等。当然教学本身,教师拥有更多的知识,而学生相对处于一个知识的弱势地位。所以,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出现灌输式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觉得这些知识很简单而加快教学进度,却忽略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的感受和反应。以自己主观的意愿甚至是想当然而代替了学生的需求。
  对此,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俯下身去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深入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平等地进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克服自己的自我优越感,不断提醒自己:我比学生多知道的知识,并不是我比学生有多少优势,仅仅是闻道有先后而已。所以,与学生一起,重新再去体验一下知识获得这一过程的快乐与满足。
  相对的方向:引力与魅力
  虽然同时出力,但倘若按着自己随意的方向发力,即使再大的力,也不可能实现"击掌"的效果。
  相对于成年人的稳重与理性,学生群体就显得更为感性、率真,更容易受环境影响。所以,对他们而言,外部环境中最炫目最精彩的风景往往很自然地引起他们浓烈的兴趣。而当今这个传媒极度发达的社会,网络游戏、电子小说、动漫等等充斥着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而如果教师再以一副迂腐老套、满口之乎者也的姿态出现,我认为也不能全怪学生上课老是犯困以及逃课的行为了。所以,如何使自己变得有吸引力,不是拼命克服着"排斥力"去拉扯学生,而应该像磁性十足的磁铁一样,让学生主动地向你靠近。
  教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职业,知识的积累很重要。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的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谈古论今的人,而教育学家们也早就说过"想要给别人一杯水,请确保自己先有一桶水"。而且,随着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率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成为社会的一种趋势。作为教师,学习、充电更应该一种生活方式。用知识的丰富来充实自己。除此,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很自然地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教师也要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用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
  除此,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何况是为人师表的教师们呢?所以,当今时代的教师决不能仅仅关注书本那些老掉牙的陈旧知识,也应该关注新闻、关注时尚。当然,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漫天飞舞,亦真亦假的评论随处可见,莫名其妙的言论层出不穷,教师未必都会同意这些观点。但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了解,还要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穿插、引用这些新颖独特的观点案例,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往往这些新颖的时尚的话题也是学生更为关注的,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些元素,加入这些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最后,教师的这种对学生的影响力也不能一味靠自己内在的充实,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用心去经营。当今很多的服务性行业都提出了一条新的服务理念: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感觉到对他的关注与重视。对于老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因此因材施教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聊天和沟通、对每个同学提不同的要求,上课提问他们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这些在教学过程中无疑都是必要的,往往更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增加心里接受老师的程度,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样的力度:互动与参与
  击掌的最高境界就是双方都出力,而且双方使的力量差不多,才能保证击掌的动作和谐、声音响亮。对于教学而言,如果只是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的接受,就会导致"孤掌难鸣"或者"节奏紊乱"的尴尬结局。
  目前,由于不合理的进度安排和升学的指标压力,国内许多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教师每堂课都设定精准的教学进度,必须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无疑就把教学当作机械化流水作业,教师一番娴熟华丽的示范,而剩下的就是学生的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表情。长期经历这样的过程后,学生就自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看客,认为主角只属于老师。这显然不合乎击掌的原理。教科书上的知识是隐形的,但更多的隐形知识是由课堂中学生和老师之间你一言我一语构成的,这样的隐性部分是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也极易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隐性创新的把握大多在于老师对学生想法的高度注意力,并且敏感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把学生的一些零散的不成熟的创新点向纵深拓展。这样让学生有信心不断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知识有强烈的归属感。
  我们强调参与,其实也不仅仅是指学生,也包括老师的参与。现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依赖于所谓的教案。其实老师自己备课,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解来传授知识往往效果更佳。备课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知识的再认识与再挖掘,经过自己独特的思考后,再向学生教授的过程中,往往情感更丰富,当学生产生疑问,也更容易形成讨论的氛围。
  教学的艺术与智慧需要在"教"与"学"的双方面过程中慢慢提炼,教师或是学生单方面的"给力"是不够的,就像两只巴掌,只有双方都主动地、用真心、用智慧去彼此靠近,和谐合作,才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学,收获艺术与智慧的广阔田野。因此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顺畅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的开发是完美教学的保证,这种氛围的呈现也是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的体现。
其他文献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着力写词的作家。他吸收了六朝小赋的表现特点,创造出层层铺叙、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期刊
【摘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是《音乐新课程标准》赋予每个音乐教师的职责。在教学活动中,以综合实践表演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关键词】课堂 教学 片断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28-02  片断一: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先教
期刊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  三、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  (一) 感受羞辱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1、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找到相应的句子,画上"~~~~~"线)2. 你觉得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
期刊
一、写数学日记的好处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日记没有字数的限制,没有内容的规定;只要你说出了与数学有关的话题;只要你写出了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体会、发现,都可以。基于这种理念,我从2006年开始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让学生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就是要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的智能,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领会、评析,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下面我就结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的教学,谈谈我是怎样创设情境的。  一、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对话内需  在语文教学中,运
期刊
【设计意图】  小花枕,为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形状各异,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而很多时候发现,孩子喜欢在床上玩游戏,摸摸枕头被角,拿枕头抛接、躲在被子里捉迷藏,抱着枕头当娃娃等。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小花枕,产生喜爱之情。  2.初步探索小花枕的不同玩法。  3.在游戏中体会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花枕一个,小花枕人手一个。  2.放音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在数学
期刊
对乡村来说,教师就是文明的化身,学校是乡村文化的前沿阵地和引领者,担当着乡村孩子的教育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播弘扬和传统文化的植根深化工作。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如何建设美丽学校,成为地方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就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就"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