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提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年版)》在“前言”中就充分强调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带来的影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需要关注的是培养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现代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而使得数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还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信息技术却是课程改革的有利促进条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造出信息化的课程文化。下面,结合本人所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实践与反思,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为研究对象,尝试小结本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及实践操作。
一、建构主义,指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竭力倡导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基础指导其前进的方向。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以此为理论基础,在建构过程中,学生主动运用网络搜索等技术手段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扩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运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甚至于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可能条件下组织网上远程交流、讨论,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进而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深化。共同的发展取向,共融的科学理念,相互影响与促进。
二、“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实施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也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需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才有可能达到有效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取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性成效。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教学媒体、学生、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学教并重”,整合教学设计
自2001开始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化。无数信息化教学实践、反思、归纳、总结证明以“学教并重”教学理论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更利于学科课程改革向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搜索网上多篇论文、论著,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无不重点提及以下几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更直观、真实、自然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巧设练习、巩固新知。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设计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轻松地“学”,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创新性学习,与进而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即相关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即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如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四、结合学科特点。创建整合教学模式
为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去创建支持“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的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模式”与“课外整合模式”两种。借鉴于国内外的教学整合模式,结合本区本校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条件之上,数学教师可推行课外整合模式中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更需要有教学主导意识,认真研究、探讨发掘小学数学学科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条件下的不同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进而在实践应用中反思、变化、精益求精。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中,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深层整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整合的方向,再以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改革为主旨,建设、运用、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蓝本,创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运用、反思求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融合”。
小学数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需要关注的是培养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现代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而使得数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仅是改变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还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信息技术却是课程改革的有利促进条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造出信息化的课程文化。下面,结合本人所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实践与反思,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为研究对象,尝试小结本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及实践操作。
一、建构主义,指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竭力倡导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有先进、科学的理论基础指导其前进的方向。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以此为理论基础,在建构过程中,学生主动运用网络搜索等技术手段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扩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运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甚至于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可能条件下组织网上远程交流、讨论,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进而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深化。共同的发展取向,共融的科学理念,相互影响与促进。
二、“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实施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也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需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才有可能达到有效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取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性成效。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教学媒体、学生、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学教并重”,整合教学设计
自2001开始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化。无数信息化教学实践、反思、归纳、总结证明以“学教并重”教学理论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更利于学科课程改革向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搜索网上多篇论文、论著,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无不重点提及以下几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更直观、真实、自然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巧设练习、巩固新知。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设计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轻松地“学”,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创新性学习,与进而让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即相关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也必须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即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如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四、结合学科特点。创建整合教学模式
为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稳定组合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深层次整合去创建支持“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两种——即按照所涉及的教学阶段来划分的“课内整合模式”与“课外整合模式”两种。借鉴于国内外的教学整合模式,结合本区本校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条件之上,数学教师可推行课外整合模式中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更需要有教学主导意识,认真研究、探讨发掘小学数学学科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条件下的不同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进而在实践应用中反思、变化、精益求精。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进程中,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深层整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整合的方向,再以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改革为主旨,建设、运用、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蓝本,创建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运用、反思求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