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社会上在录用人才上有这样的标准:“有德有才,大胆录用;有德无才,破格录用;无德有才,培训录用”。可见,一个人的道德在其个人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性。因而有必要在学校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学科知识教学渗透德育是最佳的途径,本文以初三英语Unit 10一课为例,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其在今后的社交过程在能够做到举止得体。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 德育 文化认同 风俗习惯
2011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中。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特殊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使其学会尊重文化差异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英语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重智育轻德育,课堂缺乏人文性。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学,由于缺乏现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没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英语,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英语。但是由于英语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学生的成绩,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语言知识和答题技能的训练,没有意识到要借助英语知识向学生渗透德育方面的知识,未能体现出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最后学生只学到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教师德育渗透方式机械,内容空洞。部分英语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意识到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没有真正落实,未能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仅仅是通过三言两语进行道德说教,德育的内容也比较空洞,缺乏实用性,没有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讲解巧妙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常识了解得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有效对策
(1)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体会文化差异,学会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懂得异国的语言,还要了解西方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以便在交流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尴尬现象。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储备人才,应该努力地学习英语知识,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借助英语教材中难得文化背景知识积累更多的礼仪文化常识,认同中西文化差异,正确看待他国不同的文化,拓展自身的视野,增强认识世界的能力。
为此,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将其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点,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渗透一些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教师首先询问学生父母带自己与友人用餐或者与长辈用餐时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人们用餐时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中西方人们在用餐方面的一些差异,并告知学生如果不了解别人的习惯,就会在餐桌上出丑,也会让对方陷入尴尬。学生在学习You’re supposed to do 句型的同时,也增长了文化背景知识。
(2)通过对比中西方风土人情和习俗,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本单元主要围绕“Customs”这一话题,让学生熟练掌握“be(not)supposed to”的结构及具体用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风俗习惯的重要性,避免在国际交际场合发生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多个国家人们见面时的图片,并配以相应的问好语言,让学生仔细观看图中的握手、亲吻、鞠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习俗,然后让学生将图片中的“见面习俗”与对应的国家用线连起来。学生能够自主发现一些国家与中国人见面时的问好方式以及内容是不同的,從而意识到在国外与初次见面问好应该使用何种方式,以及询问哪些问题,而不是像再国内一样。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对话练习口语,实际体验不同的交往方式
角色扮演是一种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本课2d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Katie和John,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展开对话,表演完毕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刚才那段简短的对话内容进行分析,讨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人在交往过程中是有自己的交往方式的,如日本人见面时会向对方鞠躬,法国人见面时回贴面亲吻,中国人则是相互握手。如果对其不了解,产生的反应也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会产生误解。之后,教师借此让学生以“Tell 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in your school.”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交礼仪,还懂得在学校中也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要文明有礼。
(4)借助多媒体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做到在异国他乡表现得体
多媒体工具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使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本课而言,如果教师单纯地通过直白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不同国家之间礼仪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的话,学生听起来会索然无味,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参与过国际交往活动,无法深切体会,且他们会以为自己年龄小,没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也无需掌握这些礼仪。为了能够充分运用好本课素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教师可以将听力材料配上初中生喜欢的动画,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使其在听和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懂得不同礼仪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在不同场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将这些常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懂得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应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得体,尊重别人,也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礼貌相待。
三、结束语
通过对本课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深入挖掘,笔者发现课文中介绍的西方国家的各种风俗习惯、礼仪文化等常识性知识,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一线英语教师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地从英语知识中提炼出德育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从而主动要求自己在社交场合举止得体,展现出中国人的修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 德育 文化认同 风俗习惯
2011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中。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特殊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使其学会尊重文化差异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英语德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重智育轻德育,课堂缺乏人文性。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学,由于缺乏现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没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英语,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英语。但是由于英语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学生的成绩,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语言知识和答题技能的训练,没有意识到要借助英语知识向学生渗透德育方面的知识,未能体现出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最后学生只学到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教师德育渗透方式机械,内容空洞。部分英语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意识到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没有真正落实,未能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仅仅是通过三言两语进行道德说教,德育的内容也比较空洞,缺乏实用性,没有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讲解巧妙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常识了解得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的有效对策
(1)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体会文化差异,学会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懂得异国的语言,还要了解西方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以便在交流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尴尬现象。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储备人才,应该努力地学习英语知识,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借助英语教材中难得文化背景知识积累更多的礼仪文化常识,认同中西文化差异,正确看待他国不同的文化,拓展自身的视野,增强认识世界的能力。
为此,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将其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点,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渗透一些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教师首先询问学生父母带自己与友人用餐或者与长辈用餐时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人们用餐时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中西方人们在用餐方面的一些差异,并告知学生如果不了解别人的习惯,就会在餐桌上出丑,也会让对方陷入尴尬。学生在学习You’re supposed to do 句型的同时,也增长了文化背景知识。
(2)通过对比中西方风土人情和习俗,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本单元主要围绕“Customs”这一话题,让学生熟练掌握“be(not)supposed to”的结构及具体用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风俗习惯的重要性,避免在国际交际场合发生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多个国家人们见面时的图片,并配以相应的问好语言,让学生仔细观看图中的握手、亲吻、鞠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习俗,然后让学生将图片中的“见面习俗”与对应的国家用线连起来。学生能够自主发现一些国家与中国人见面时的问好方式以及内容是不同的,從而意识到在国外与初次见面问好应该使用何种方式,以及询问哪些问题,而不是像再国内一样。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对话练习口语,实际体验不同的交往方式
角色扮演是一种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本课2d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Katie和John,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展开对话,表演完毕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刚才那段简短的对话内容进行分析,讨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人在交往过程中是有自己的交往方式的,如日本人见面时会向对方鞠躬,法国人见面时回贴面亲吻,中国人则是相互握手。如果对其不了解,产生的反应也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甚至会产生误解。之后,教师借此让学生以“Tell what you are supposed to do in your school.”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交礼仪,还懂得在学校中也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要文明有礼。
(4)借助多媒体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做到在异国他乡表现得体
多媒体工具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使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本课而言,如果教师单纯地通过直白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不同国家之间礼仪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的话,学生听起来会索然无味,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参与过国际交往活动,无法深切体会,且他们会以为自己年龄小,没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也无需掌握这些礼仪。为了能够充分运用好本课素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教师可以将听力材料配上初中生喜欢的动画,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使其在听和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懂得不同礼仪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在不同场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将这些常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懂得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应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得体,尊重别人,也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礼貌相待。
三、结束语
通过对本课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深入挖掘,笔者发现课文中介绍的西方国家的各种风俗习惯、礼仪文化等常识性知识,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一线英语教师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地从英语知识中提炼出德育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懂得入乡随俗的道理,从而主动要求自己在社交场合举止得体,展现出中国人的修养。
参考文献
[1]段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2]徐晓霞.德育渗透,理念树立——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校园英语,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