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对数学语言的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学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生阅读,在循序渐进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注意培养学生多读题、会读题的习惯。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让学生自己读题,在读题的同时去思考,找出本题的关键所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通过学生的阅读,再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解答本题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 (4)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学生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师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苹果树上还剩4个苹果,已经采了15个苹果,树上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时,教师可以边用数学语言分析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边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把已采的15个和树上还剩的4个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已采”和“还剩” 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苹果?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达。通过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又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把课堂从“老师讲学生听”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一共分成几份?”、“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
四、优化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强化数学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索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由此可见,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所以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例如教学“某学校组织植树,3个人2小时可以种12株树苗,问6人4小时可以种多少株树苗?”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和叙述的: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条件3个人2小时可以种54株,那可以得出每个人每小时可以种的株数,已知了每人每小时可以种的株数后,最后可以得出6人4小时种的株数;由果索因叙述为:问6人4小时种多少株,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种的株数,而已知告诉了3个人2小时可以种12株,所以每人每小时种的株数是可以得到的。这种叙述方式和分析思路的训练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了说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能力。责任编辑 杨博
一、学生阅读,在循序渐进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注意培养学生多读题、会读题的习惯。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让学生自己读题,在读题的同时去思考,找出本题的关键所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通过学生的阅读,再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解答本题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 (4)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学生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师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例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苹果树上还剩4个苹果,已经采了15个苹果,树上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时,教师可以边用数学语言分析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边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把已采的15个和树上还剩的4个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已采”和“还剩” 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苹果?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学生互相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达。通过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识,又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把课堂从“老师讲学生听”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一共分成几份?”、“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
四、优化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强化数学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索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由此可见,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所以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例如教学“某学校组织植树,3个人2小时可以种12株树苗,问6人4小时可以种多少株树苗?”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和叙述的: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条件3个人2小时可以种54株,那可以得出每个人每小时可以种的株数,已知了每人每小时可以种的株数后,最后可以得出6人4小时种的株数;由果索因叙述为:问6人4小时种多少株,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种的株数,而已知告诉了3个人2小时可以种12株,所以每人每小时种的株数是可以得到的。这种叙述方式和分析思路的训练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了说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能力。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