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伯乐”

来源 :管理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话题缘起
  
  组织招聘要招的是“千里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实施招聘的是否是“伯乐”呢?这个问题人们考虑的少之又少。一说到招聘,几乎人人可以拍着胸脯自谓堪当此重任。但是许多人却淡忘了一条古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冒充“千里马”的有之,相对还少。自诩“伯乐”的人却可以批量计。人们对招聘者本身素质的忽视程度是惊人的。
  伯乐的特长是识马,招聘者的作用是识人。相马有秘诀,察人也有要领。不能挖到篮子里就是菜,更不能只挖到草没有菜。当然招聘者不必在哪一方面都强于应聘者,这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有识才的眼光、识才的本领。正像伯乐可从芸芸众马中认出骏马而不必自己和千里马赛跑一样。从理论上讲,凡是“头头儿”的工作最应由能人来做,但实践中常见许多领导工作却是庸人在“勉为其难”。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决不去当教师,却极愿争取校长宝座。胸无点墨的人也能够驾驭大批专家学者。这种情景在“大老粗管大老细”的年代成为“美谈”,但如今仍然没有绝迹。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雇用方即买方市场。 “插下招军旗,自有吃粮人。”人们谈论较多的也是被招聘一方的资格条件,更多的文章是教人们如何对应募者品头论足。好比选美大赛,而端茗品评者的资格却被搁置免议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资格”限制的话,也多半是某某家、某某长地位声望之类,与最该具有的专业眼光无缘。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选美本不需要什么业精术专,“不就是看看谁最漂亮嘛!”是人皆可,除非盲人和傻子。
  基于上述认识,下面就主要从领导者角度,讨论一下“伯乐”在识才、选才、育才、用才、激才、留才等方面(其中,识才、用才是关键和中心。识才是基础,用才是目的。)自身的建设与完善问题。
  
  二、 “伯乐”在做什么?
  
  “伯乐”在组织人才战略实施中要做的和能做好的事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招聘,即纳贤;二是人才配置,即用贤。先谈一谈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包括一般基层员工的招聘),是企业组织乃至一切组织创立和发展的必修课。可以说没有人才招聘,组织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所谓招聘,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把具有一定技巧、能力和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到企业或其他组织空缺岗位上的过程。”①这里提及的招聘是广义的,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对内的和对外的、主动申请的和被动征聘的。
  接下来再说一说人才配置。“所谓配置,是指对有关人员的安排、配合、选拔、培养和考核的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正常运转并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管理活动。”②可以认为人才配置(即使用)是人才招聘的继续和目的。光有一个成功的招聘,“使之来”,是不够的,组织的根本目的是用其才,“使之安”,让应征者大有作为,为组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招聘来了而措置不当,其心必不悦难以久留。韩信去投刘邦,刘邦把他留下了,但却和项羽一样,买来好刀不用来砍柴却只切菜,结果若不是“伯乐”萧何月下追韩信,前后辉煌四百年的大汉帝国真不知能否闪亮登场了。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的招聘多数是岗位招聘,人竞其岗而我录之,不存在用人不当之虞的。这是有失偏颇的。根本症结在于应动态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可静态固化,以为可以一劳永逸。就组织而言,由于各种原因,招聘永远是一个过程,有始无终,如果组织还存在的话。对个人来说,应聘也很可能不止一次,少有一嫁定终身的。 人才配置比较而言就更是变动不居了。组织要进步,不断地开发、调配岗位;员工要发展、升迁、得到赏识、收获满意的正常要求总是变化提高。领导者要维护好发展好一个组织惟有殚精竭虑、永不懈怠。
  一个组织要发展,非有“伯乐”不可。最高领导者是“伯乐”最好不过。如果本人不识马,却知道某人是“伯乐”亦可。这个人可能是组织内部的,是其属下,也可能是组织外部的,如人才市场、猎头公司,但要保证可靠性。总之,挑中良马者必是“伯乐”才行。当然最初的筛选工作可由“伯乐”的弟子、助手来充任,如筛选明显不合格的跛马、瞎马等。
  古传韩信善将兵,而刘邦善将将。刘邦本人并不算是一个很“识马”的人,但他知道萧何是“伯乐”,他信任萧何,诚恳“登台拜将”,得到了一个军事天才。刘邦决非庸人,甚至可以说刘邦是超级“伯乐”——识“伯乐”的“伯乐”!刘备、诸葛亮的君明相贤尤为千古佳话。刘备本人原不识诸葛亮何许人也,但他听从“猎头公司”徐庶、司马徽等人的荐举,果断判断孔明是个人物。 “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杀鸡焉用宰牛刀,下有弟子服其劳。”可见搜索人才并不一定披坚执锐,亲冒矢石。但必须要最后决策者有思想有眼光。
  
  三、谁可能是“伯乐”?
  
  在一个组织中,“伯乐”可能是任何人,大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如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
  
  (2)其他领导者,或多或少有点儿决策权的人(如部门经理、各级主管甚至班组长)。
  
  (3)普通员工。他们人微言轻,往往不受重视,其本身也不负有“识才”之责,但他们人数众多,见闻各异,其中不乏超常之才。很多大人物就是出身行伍的。他们的意见应得到尊重,并应鼓励他们为组织的发展进言献策,引荐能者或毛遂自荐。
  对一个组织来讲,组织外部也是一个能发现“伯乐”的好场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愈来愈规范和完善。各类职业介绍所、就业服务中心,还有高端的猎头公司等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他们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有效地搜集到“千里马”,而且其专业工夫确实应该让人刮目相看的。
  但是不论何方“伯乐”举荐来的“千里马”,如果最终不能得到一个组织中说了算的人的首肯,就不可能得到哪怕是“试跑”的机会的。我们得出结论,如果不能人人都是“伯乐”的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须要求组织中的高层里有“伯乐”;如果全是庸庸碌碌之辈,这个组织就没有希望。我在此决不居心不良,认为所有组织都没有了希望,不然我们大家不都得去喝东南西北风了。我们于此着重讨论的是,在一个大有前途的组织中,其中的关键:领导者应该如何将自己锤炼成(而不是装扮成)一位得道的“伯乐”这样一个中心问题。
  
  四、领导者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伯乐”?
  
  做好“伯乐”,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好愿望,还是有许多具体事情要去脚踏实地认真实践的。
  
  (1)修德正身,表率士卒。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领导者如能保有谦逊、大度、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能够时刻胸怀天下,抱定产业报国的决心(如众多日本企业那样),正派行事,明白赚钱,这样就有可能把真正出色的人才招致麾下,而且不易流失。“千里马”心悦诚服地归附,而“口蹄疫”、 “疯牛病”之流则只能退避三舍。正所谓“子帅正,孰敢不 正?”
  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决策者真正树立了产业报国的思想,社会上就会少了假冒伪劣商品、环境污染、尔虞我诈和损人利己,社会风气就会随之一变,和谐社会的理想大厦就会早日筑成。
  
  (2)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没有人特别是优秀的人愿意在平庸者旗下长期听遣。
  “伯乐”是应该不断学习,也是能够学而有成的。发黄了的占籍上忘了记载伯乐的学术渊源,我们推想他也许是天生的或自学成才的。但书上明说伯乐有个高徒,亚于伯乐,也善相马;而伯乐自己的儿子却是个类似赵括的主儿,自视甚高,工于纸上谈兵,实践效果却不佳。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伯乐”除应具备先天颖悟以外,最需要后天学习培养。各级决策者手握有掌他人荣辱之大权,肩系着决组织兴衰之重任,敢不夙兴夜寐,谦逊好学,慎之又慎吗?如能广搜博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其见识自会日新月异,若此则“千里马”幸甚!组织幸甚!
  
  (3)作风民主,集思广益。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智慧胜一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出正确决策不光要自己深思熟虑,也要请大家帮你出主意。高山深谷都可能藏有黄金!对属下实行民主化管理,让他们能够而且愿意畅所欲言。向同行、同事或上级虚心请教学习。总之要多交流沟通,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有时也许还需利用专业外脑,就教于大方之家。“作为人力资源的精通者,并不意味着你知道每一个问题的答案。真正聪明的管理者或经营者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专家的帮助。”
  
  (4)心胸博大,乐用乐荐强于己者。
  没有人能在所有方面都胜过另一人。领导者、决策者最主要的是做好“伯乐”而不是事事与“千里马”赛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为了集体甚至民族大业,就要有纳贤用贤的诚意,而不能做“好龙”的那个叶公,只喜欢假玩意儿,自欺欺人。对于看准了的贤才,一定做到勇助其成,乐观其成。 “君子坦荡荡,成功何必我。”做到了这一点,即便你在道术上稍逊于斯人,可在德行上你却直追冠军,得了满分。高风亮节之领导者是组织之神。贤才会更心服,员工会更努力,事业必有成。这不达到了你招贤用贤的目的了么?
  
  (5)完善制度,体恤员工,做欣赏型领导。
  这一是说要重视和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必要制度,奖勤罚懒,赏优汰劣,努力形成人人踊跃、个个争先的文化氖围,为千里马创造适宜的成长空间。二是说要关心属下,真诚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实行人性化管理,凡事以人为本,尊重他们、认可他们、帮助他们、带动他们。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实际上,领导者只有处处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员工,才能最好地激励员工,也才能更多地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戴着浓黑的墨镜是很难辨认出“千里马”的。有魔鬼词典这样解释总裁、老板、经理:总裁就是总要裁人,老板就是老板着脸,经理就是经常爱搭理不搭理的!这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这样的领导并不鲜见。对别人微笑的人,别人也对他微笑。我们要牢记“领导”的本义是身先士卒,率领引导众人向着崇高目标坚定前进,而决不是装腔作势、摆谱。
  “伯乐”相马用的是心灵、手和眼睛,也许还用得上镜子(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但用不着鞭子(也许手里也拿着),更用不着木枷和铁棍。 “伯乐”不能让马望之生畏,而必须让马视之可亲。领导者“礼贤下士”不能只表演于主席台上发言时,而应自然流露在日常对员工的关心、支持和尊重上。
  
  (6)高才低才兼顾,努力多培育高才。
  重视“千里马”,但也不能忽视普通员工。正如学习材料的重点、非重点一样,考试时要是只记得“重点”,没一丁点儿“一般”的印象,决然得不到高分。 “歧视”在管理学中永远不应该成为一条“原则”。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组织中“千里马”的特别关照爱护也在情理之中,但也别忘了“千军散尽,一将何成?”漠视了广大的普通众兄弟也会事与愿违。聪明的领导者不会顾此失彼的。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凡是领导者都应对员工一视同仁,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努力帮助员工实现其更高一层次的人生追求。当绝大部分员工感到“企业是我家”不再仅仅是一句虚伪的口号的时候,企业就真的长成了参天大树,成熟了。
  
  五、结语
  
  实际上“伯乐”和“千里马”只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我们不要把它绝对化。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组织中的一个人,对上来说可能是“千里马”,对下就可能是“伯乐”。在做一件工作比如招聘时,对应聘者来说可能是“伯乐”,而对组织可能就是“千里马”。有的人也许是“千里马”中的“伯乐”,而有的人也许是“伯乐”中的“千里马”。 “伯乐”和“千里马”的共同特点是有“才”,这使二者互相转化或一人兼备这两种才能成为可能。当然更多的是只具其一,那也很好了。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的力量本质上是组织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加入一个组织从而借助这个组织才能将自身巨大的潜能释放出来,才有可能对集体、民族乃至全人类做出重要贡献。从来没有人自始至终靠单枪匹马闯出一片天地来,多少伟人的事业全证明了这一点。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独木不成林,一人不算人!” 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是把人组织起来。试想把人组织起来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而把人组织起来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杰出的领导者、组织者。发现“千里马”需要“伯乐”,有时甚至需要多个“伯乐”,需要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伯乐”们共同努力、一起聚焦才能推举出一位“千里马”,甚或旷世“万里驹”!组织中的领导者、责任者们,如果能在优越的现任岗位上用心和无私地做好“伯乐”的工作,带来万马奔腾的红火景象,为组织的存续和发展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那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动也让己欣慰的事情!
  组织中的“伯乐”多了,“千里马”就会多起来。不仅组织内部“千里马”可以大展身手,外部的“千里马”也会闻香纷至沓来。组织的希望在于有能力不断吸揽贤才。我们要把希望寄托在“当权者”身上。领导者只有一心为公,才能不被世情浮尘所蔽,才能发现和起用更多的“千里马”。我们应为这样的领导者喝彩和祝福。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个好主意能拯救一个企业。一个好领导能崛起一方经济。事业要有带头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伯乐”不是更弥足珍贵么?组织有“伯乐”组织就有了希望,国家有“伯乐”国家就有了希望。让我们诚挚地祝福“伯乐”精英们吧。祝福“伯乐”,就是祝福“千里马”,就是祝福组织、祝福国家,也就是祝福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我们也许还对冯小刚若干年前的电影《甲方乙方》记忆犹新,剧中四个年轻人开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吸引了大批顾客。影片中书摊老板想当一天巴顿将军,明星想做“普通人梦”等等。这个虚构的故事折射了当代部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也揭示了现代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精神的需求正在成为引导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荣誉需求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其一旦转化为消费需求,将引起荣誉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而这一系列荣誉生产、消费的
期刊
摘要: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家用小型汽车前照远光灯的汽车反光杯。针对国标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性能要求,对普通的汽车反光杯采取结构改良等优化措施,使其二次配光效果更好,中央光斑进一步集中,视觉效果更加柔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有效作用距离为150m,10m处中央光斑平均光照强度为4 5521x,出光角为-10°~+10°。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最新
期刊
在他的前一本书《权力的转移》出版12年后,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中修正了他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托夫勒看到,当强权和暴力时代已经渐行渐远的时候,社会前进的动力仅有权力是不能保持平衡的,这个时代需要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他用时间、空间和知识为我们重新设计了未来的财富生产系统,他发现了更深层次的并与财富相关的三个基本原理,或许能让我们一窥堂奥:一是时间原理,也是财富产生机制与财富本身的“失同步化”现象;二是空
期刊
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一家名叫“东方咖啡”的饭店以其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吸引着大批游客,生意十分火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向顾客提供的是饭店自己种植的蔬菜和水果,从来不会打农药灭虫,新鲜干净,符合环保要求,堪称绿色食品;二是顾客可以走到菜园里面散散心,看一看盘中的食物是怎样长出来的。  “东方咖啡”饭店刚开张时,因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难以站稳脚跟。女老板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不采用奇巧的经营方式,
期刊
一个拥有各种魅力特质的领导,举手投足间就可以感召他的部下,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解读,可以管窥他们所散发出特有的个人魅力,希望能为当今的企业主提供借鉴。    一    远古时期,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治水。禹新婚才四天便离家治水,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而这种无私忘我的领导风格极大地感
期刊
截止2006年年底,我国光伏企业猛增到400家左右,这股投资热潮仍在继续,国家发改委世行项目组办公室主任吴达成介绍,2006年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将比2005年增长近10倍。  短短三年间,这个横空出世的产业保持着平均30%的增长速度,造就了施正荣和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以及天威英利在资本市场上的叱咤风云。  然而,财富大旗覆盖之下的事实是——中国光伏产业95%的原料依赖进口,95%的市场在海外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代替土地、技术和资本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最重要的一项生产要素。企业培训、企业教练、企业魔鬼等各种管理活动也就随之诞生。通过企业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就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是广大管理者共同认同、关注的焦点。  大多数组织的企业教育制度的建立仅仅是从领导意识出发,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文本。员工根本无法领会其中的制度精神,在执行过程中激励促进作用就非常小,甚至只是盲目执行,很
期刊
理查德·诺兰(Richard Nolan)  沃伦·麦克法伦(F. Warren McFarlan)    当今的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可董事会对IT的监管还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上,甚至对IT事务放任自流。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就好比公司不对财务进行审计。  那么,董事会究竟要如何对IT进行监管?作者在考察数百家公司40多年间的IT战略后得出结论:如果把IT当做一项例行事务,最好交由原有的审计
期刊
  
期刊
网络公司纷纷倒地不起,有的却表现优异,他们是怎么办到的?新经济从滚烫到急速降温这段过程,可以在他们的作法中,整理出一些有效的经营策略,从科技运用、商业模式、外在关系、价值定位、实际执行等五个面向。    科技运用:不当最早行动的人,要当运用得最好的人    以往企业会迅速地导入一种新科技,并且忍受新科技为公司带来的冲击。因为使用最新的科技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以网络券商为例,他们提供更快、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