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自身综合素养的过程。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再是过去的副科。并且,由于科学课程非常的接近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所感悟,再学习后可以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是祸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实现对于学生科学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能够提高小学中高年级科学教学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中高年级;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
科学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教师不但肩负着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职责,还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意识。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这两种能力,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其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本文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科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动手实践提升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使教学活动更好开展的教学手段。教师让学生进行预习,可以使他们能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了解。将动手实践环节引入课前预习,能够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节约更多的时间,提上教学效率。并且,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够让他们在没有掌握科学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对于其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精神有积极地作用[1]。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关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给同学们一定的指导。例如,教师在讲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教材中《亲历科学》这节课之前,要求同学们进行预习,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风的现象和气流的原理,可以指导他们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自己尝试解释现象中的原理。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加强了师生之间互动,提升了教学气氛。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将实践和预习相结合,实现了操作、思考、学习的過程,提升了预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才能够使其紧随教师的讲课节奏学习知识,进而促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或者事物现象的思考,提升其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将科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其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着的世界》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首先,教师要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关于事物运动的图片或者视频: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走、鱼在游等等,讓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在运动吗?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大家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于运动的看法和感受,并进行总结使问题和学生的思维回归到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了科学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让他们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事物,结合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探索没有学习到的事物的运动规律,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师生转换提升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埋头记录,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于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并不明显,还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3]。现在小学科学教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办法和学生融为一体,展开良好的互动,还需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着他们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转换,引导同学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主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开展探索式学习。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给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知识,应该多提出一些猜想,让他们主动地思考并自己尝试着解答,以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要在让学生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将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讲给大家听,努力获得他人的赞同。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需要仔细聆听,并认真思考他们的思路和观点是否存在着不恰当或者没有关联等问题,可以在接下来的提问中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误区,帮助其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并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让学生在师生转换中提升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是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并且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同学们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对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优势的发扬和不足之处的补充学习,完善教学规划,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科学的有效教学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在学生预习时,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提升预习效果。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现象的思考,引导其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注重其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利用师生转换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提升其成就感的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学习自信。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学习优秀的科学教学策略,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姚建欣,郭玉英.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挑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98-102.
[2]张璐,石曙东.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49-152.
[3]杨先通,韩慧,王娟,郭明,王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3:90-95.
关键词:小学生中高年级;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
科学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教师不但肩负着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职责,还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意识。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这两种能力,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其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本文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科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动手实践提升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使教学活动更好开展的教学手段。教师让学生进行预习,可以使他们能够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了解。将动手实践环节引入课前预习,能够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节约更多的时间,提上教学效率。并且,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够让他们在没有掌握科学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对于其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精神有积极地作用[1]。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关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给同学们一定的指导。例如,教师在讲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教材中《亲历科学》这节课之前,要求同学们进行预习,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风的现象和气流的原理,可以指导他们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自己尝试解释现象中的原理。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加强了师生之间互动,提升了教学气氛。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将实践和预习相结合,实现了操作、思考、学习的過程,提升了预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才能够使其紧随教师的讲课节奏学习知识,进而促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或者事物现象的思考,提升其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将科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其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着的世界》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首先,教师要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关于事物运动的图片或者视频: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走、鱼在游等等,讓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在运动吗?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大家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于运动的看法和感受,并进行总结使问题和学生的思维回归到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了科学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让他们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事物,结合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探索没有学习到的事物的运动规律,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师生转换提升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埋头记录,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于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并不明显,还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3]。现在小学科学教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办法和学生融为一体,展开良好的互动,还需要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着他们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转换,引导同学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主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开展探索式学习。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给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知识,应该多提出一些猜想,让他们主动地思考并自己尝试着解答,以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要在让学生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将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讲给大家听,努力获得他人的赞同。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需要仔细聆听,并认真思考他们的思路和观点是否存在着不恰当或者没有关联等问题,可以在接下来的提问中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误区,帮助其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并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让学生在师生转换中提升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是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并且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同学们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对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优势的发扬和不足之处的补充学习,完善教学规划,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年级科学的有效教学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在学生预习时,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提升预习效果。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现象的思考,引导其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注重其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利用师生转换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提升其成就感的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学习自信。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学习优秀的科学教学策略,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姚建欣,郭玉英.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挑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98-102.
[2]张璐,石曙东.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49-152.
[3]杨先通,韩慧,王娟,郭明,王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3: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