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全面进入了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时代,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也为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开展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探索信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融合的方法与理论,对现代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现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课时少、教学标准不统一、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异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二、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根据欧盟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其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形象比喻,实质是把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的支撑。框架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可通过“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学习支架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以保留了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学习是不现实、低效率的。
②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
③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
④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信息课程中的支架设置
对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而言,概念框架是其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支架确立对其至关重要。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指南、图表支架等。常见的支架包括:
1.范例支架
范例支架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在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某网页的制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范例,也可以展示现实网站中的实际网页。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可避免拖沓冗长、含糊不清的解释。
2.问题支架
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当在教学中对于可预期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
3.建议支架
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4.向导支架
向导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如在信息教学中学生做电子板报时,教师事先提供了一个向导,要求学生所做的板报必须包括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操作形式等。
四、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信息课程中的流程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首先对课程进行评估,分析其知识点的分布,其次对现有的学生基础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估,分析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设定学习的相关支架。给出在信息教学中所需的范例、问题、建议和相关向导。
2.进入情境
根据学习的主题,向学生展示范例,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引发其对相关知识链接的思考。
3.独立探索
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操作。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分析,并适时提供帮助。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而言,可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操作和解答采用不同的探索方向,使独立探索的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4.协作学习
协助学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使原来多种意见的矛盾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其次根据学生的协商结果要求不同的小组完成相关作品的制作,使得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五、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是新信息技术与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结晶,对中学信息教学交互设计极具启发意义。基于支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交互的局限,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知识在情境中迁移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现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课时少、教学标准不统一、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异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二、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
根据欧盟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其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形象比喻,实质是把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的支撑。框架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可通过“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学习支架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以保留了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学习是不现实、低效率的。
②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
③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
④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信息课程中的支架设置
对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而言,概念框架是其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支架确立对其至关重要。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指南、图表支架等。常见的支架包括:
1.范例支架
范例支架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在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某网页的制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范例,也可以展示现实网站中的实际网页。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可避免拖沓冗长、含糊不清的解释。
2.问题支架
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当在教学中对于可预期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
3.建议支架
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4.向导支架
向导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如在信息教学中学生做电子板报时,教师事先提供了一个向导,要求学生所做的板报必须包括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操作形式等。
四、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信息课程中的流程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首先对课程进行评估,分析其知识点的分布,其次对现有的学生基础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估,分析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设定学习的相关支架。给出在信息教学中所需的范例、问题、建议和相关向导。
2.进入情境
根据学习的主题,向学生展示范例,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引发其对相关知识链接的思考。
3.独立探索
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操作。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分析,并适时提供帮助。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而言,可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操作和解答采用不同的探索方向,使独立探索的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4.协作学习
协助学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使原来多种意见的矛盾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其次根据学生的协商结果要求不同的小组完成相关作品的制作,使得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五、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是新信息技术与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结晶,对中学信息教学交互设计极具启发意义。基于支架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交互的局限,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知识在情境中迁移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