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职工培训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开展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国内培训、探索国外培训、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工程,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培训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8-),女,山东嘉祥人,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88-01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职工培养的力度,探索培训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全方位推进教职工的教育培训。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快速提升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一、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学校把教职工培训工作纳入到事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计划,建立了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长效培训机制。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和教辅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坚持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人事处负责学校教职工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开展,加强精细化管理,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了学校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国内培训
1.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
新教职工到岗之初,学校引导其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教职工形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目前,北京工商大学教职工参加的岗前培训主要有:北京市高师中心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大学教学技能;学校组织的新教职工岗前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校史校情、规章制度、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要求,以及如何申报科研项目,行政事务办事流程,教学观摩等。为使新教师能够尽快融入学校,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的助教制度和导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予以指导。近几年,参加岗前培训的教职工数百人次,通过培训,对教职工尽快转变角色并适应新岗位,尽快融入学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他们深入理解教师职业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职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学校构建了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养培训制度。对于青年教师,近年来,学校组织了三期青年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教师,学校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进展以及对青年教师的要求,科研项目申报和教学观摩;对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通过系主任培训、国内访学、参加教师发展基地研修、参加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等方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参加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培训等各项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其他培训一并纳入到师资培训工作当中,开展全员培训,发挥高校育人的整体合力,如科级管理干部培训班、学生工作人员培训班等,以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3.丰富多彩的师德培训
学校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统筹部署,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师德先进人物评选、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师德论坛、师德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进取、耕耘奉献、情系学生、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师德建设的水平。其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组织创办的集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考察、社会认知、团队意识培养和沟通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品牌活动,以其立意深、形式新、规模大、效果好在广大青年教师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以“服务灾区重建,感悟党的恩情”为主题的“四川行”、以“汲取优秀管理智慧,探索传统师者真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主题的“山东行”、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井冈精神,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江西行、以“察历史之鉴,立奉献之志”为主题的“延安行”等社会实践考察活动,250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字、摄影、纪录片的形式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师德论坛也是学校定期举办的活动,围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主题,畅谈了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分享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责任与创新”,“以爱为根、以人为本”,“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严相济”等等,开展了以“和谐团队”为内容的拓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国外培训,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工程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师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增强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经过严格选拔,每年教会组织骨干教师赴爱尔兰考克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进修,以深入了解爱尔兰考克大学的学科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汲取和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境外短期培训项目,组织骨干教师赴英国牛津大学培训,系统学习牛津大学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等设置及优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师生教学互动方法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科带头人赴加拿大和美国培训,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为基地,重点学习国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学科设置特色、西方国家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国际影响力的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设置及管理,以及现代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实践;组织管理干部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学校及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高校管理培训,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科技与创新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和高校教育与教学管理。
此外,每年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拔考试,参加北京市的国外访学项目、双语教学培训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以提升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四、培训效果显著,教职工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成长,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专任教师中,教授12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8%;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361人和3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9%。
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1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名师8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
在科研方面,学校积极推动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科研项目与经费快速增长,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大幅提升,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3项,国家“863”项目9项,国家“973”子课题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59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3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
在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岗前培训及入校后各类岗位培训,新教师迅速适应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环境,融入了各个学科团队,授课质量受到了广泛好评,科研立项成绩喜人,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资助20余项,多名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业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展现出了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培训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8-),女,山东嘉祥人,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88-01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职工培养的力度,探索培训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全方位推进教职工的教育培训。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快速提升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一、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学校把教职工培训工作纳入到事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计划,建立了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长效培训机制。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和教辅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坚持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人事处负责学校教职工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开展,加强精细化管理,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了学校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国内培训
1.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
新教职工到岗之初,学校引导其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教职工形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目前,北京工商大学教职工参加的岗前培训主要有:北京市高师中心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大学教学技能;学校组织的新教职工岗前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校史校情、规章制度、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要求,以及如何申报科研项目,行政事务办事流程,教学观摩等。为使新教师能够尽快融入学校,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的助教制度和导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予以指导。近几年,参加岗前培训的教职工数百人次,通过培训,对教职工尽快转变角色并适应新岗位,尽快融入学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他们深入理解教师职业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职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学校构建了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养培训制度。对于青年教师,近年来,学校组织了三期青年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教师,学校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进展以及对青年教师的要求,科研项目申报和教学观摩;对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通过系主任培训、国内访学、参加教师发展基地研修、参加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等方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参加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培训等各项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其他培训一并纳入到师资培训工作当中,开展全员培训,发挥高校育人的整体合力,如科级管理干部培训班、学生工作人员培训班等,以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3.丰富多彩的师德培训
学校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统筹部署,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师德先进人物评选、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师德论坛、师德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进取、耕耘奉献、情系学生、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师德建设的水平。其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组织创办的集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考察、社会认知、团队意识培养和沟通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品牌活动,以其立意深、形式新、规模大、效果好在广大青年教师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以“服务灾区重建,感悟党的恩情”为主题的“四川行”、以“汲取优秀管理智慧,探索传统师者真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主题的“山东行”、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井冈精神,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江西行、以“察历史之鉴,立奉献之志”为主题的“延安行”等社会实践考察活动,250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字、摄影、纪录片的形式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师德论坛也是学校定期举办的活动,围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主题,畅谈了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分享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责任与创新”,“以爱为根、以人为本”,“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严相济”等等,开展了以“和谐团队”为内容的拓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国外培训,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工程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师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增强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经过严格选拔,每年教会组织骨干教师赴爱尔兰考克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进修,以深入了解爱尔兰考克大学的学科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汲取和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境外短期培训项目,组织骨干教师赴英国牛津大学培训,系统学习牛津大学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等设置及优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师生教学互动方法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科带头人赴加拿大和美国培训,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为基地,重点学习国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学科设置特色、西方国家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国际影响力的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设置及管理,以及现代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实践;组织管理干部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学校及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高校管理培训,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科技与创新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和高校教育与教学管理。
此外,每年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拔考试,参加北京市的国外访学项目、双语教学培训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以提升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四、培训效果显著,教职工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成长,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专任教师中,教授12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8%;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361人和3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9%。
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1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名师8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
在科研方面,学校积极推动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科研项目与经费快速增长,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大幅提升,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3项,国家“863”项目9项,国家“973”子课题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59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3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
在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岗前培训及入校后各类岗位培训,新教师迅速适应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环境,融入了各个学科团队,授课质量受到了广泛好评,科研立项成绩喜人,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资助20余项,多名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业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展现出了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