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情 情深意切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的设计能丰富“情”,剖析其中之“意”。该文结合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就初中化学的情境教学作一探讨,包括:情境教学的内涵、生理依据、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中化学;情境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直观感觉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形成。
  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当好“规划师”,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境教学法的生理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左右两大脑半球既分工又合作,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氣氛中学习。因此,情境教学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化学情境教学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实验性原则。化学实验在情境教学设计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教学中,必须把科学实验摆在首位。
  [案例一]氢氧化钠固体露置于空气中会有一系列的反应。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板演方程式让学生记住其中的反应,但往往收效甚微。如果能让学生书写观察日记,记录氢氧化钠固体变质过程中每天的变化并对变质后固体成分进行检验,这样的实验情景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现有认知水平,更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有衔接,有过渡。
  [案例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针对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密度和生成物是否溶于水等问题研究来确定实验装置,进而组织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激发学生由已知向未知的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趣味性原则。独具匠心的设计能丰富普通常见的“情”,深入剖析其中之“意”,激发学生的内隐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案例三]讲授“石灰石的性质”时,教师以明代诗人于谦的诗《咏石灰》导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其咏之为何物?其中反应有哪些?
  4.多样性原则。教学情境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有其丰富多彩的特色,可以是实验、实物展示、历史人文、新闻事件、科技动态、故事等情境。
  [案例四]故事:“死狗洞之谜”,意大利那布勒斯山谷,狗只要进入山洞中就会突然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人们长期不得其解,认为洞中住着一个“屠狗妖”。后来科学家才发现是二氧化碳在作祟。视屏播放:科学家进入山洞科考,先要做焰火实验;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科技动态:干冰作为人工降雨剂和医学中的手术刀。
  四、创设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
  1.教学有“情”,源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可模拟生活,贴近现实,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案例五]“燃烧和灭火”教学可从生活中引出问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夜晚,能在山野中看到“鬼火”;纸杯烧水,水热了而纸杯不燃,这是为什么?上海静安区“11.15大火”事故原因是电焊火星点燃了外部的纤维网,如何来避免这样的事故?
  2.教学有“情”,源于化学史实。化学包容了丰富的科学史实和趣闻。教师用心创设化学史实情境,寓史于教,让学生置身于人文历史背景之下,感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化学知识,更能唤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案例六]黑色火药是在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发明的,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世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黑色火药的发明史:我国炼丹家在很早就接触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物质,当它们相混合摩擦或打击时常会生火。唐初炼丹家孙思邈更进一步指出伏硫磺法中硝石、硫磺和皂角焙烧的炭粉混合后可产生剧烈燃烧。至此,我国人民已掌握黑色火药的制作和性质,所以通常认为孙思邈是火药的最初发明者。
  3.教学有“情”,源于探究。朱熹提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案例七]播放视频引入探究:三国演义中关于哑泉的片段。蜀军士兵饮用了哑泉的水后都中毒,后经高人指点,饮用安乐泉水解毒,从化学角度看,哑泉实际上是溶有硫酸铜的泉水,那么安乐泉中主要含有什么物质能够来解硫酸铜的毒呢?
  4.教学有“情”,源于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也是化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
  [案例八]实验探究:大理石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的物质有哪些?有同学想到通过物理称量的方法来确定产物,有同学提出称量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应当用化学实验法将产物一一检验出,围绕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多种设想,并一一进行实验,得到最有效的方法。
  5.教学有“情”,源于图表。图表能直观清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制作出具有一定思考性和探索性的图表,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案例九]“燃烧和灭火”中燃烧的条件,我们可以把可燃物、温度、氧气画成火三角的形式,体现燃烧三条件缺一不可(见图一)。
  五、结语
  教学情境是无形的情和有形的境有机融合,从而使化学之意喷薄而出。正如有位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作为外部诱因,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学生由情入境,由境生情,情境交融,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构建意义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冬梅,钟逢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95-197.
  [2]朱志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学资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6):9.
  [3]朱太斌.《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提高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J].化学教学.2007,(2).
其他文献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凡文学名家都格外重视对作品的润色、修改。一篇好的文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写是关键,改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重视修改,有时甚至“不忍心”将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删减掉,至于该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总是不得要领。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讲古代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
期刊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提问时,一个胖胖的小男孩马上举起了小手,他的小手不停地向老师摆动,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果然,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一听他发言,所有听课的老师才发现,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说话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看得出,他在努力把话说清楚,可是,他越是着急,越是说不清楚,急得他鼻尖上冒出了许多汗。也可能老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没有让他说完,而是淡淡地对他说:“听说你
期刊
德育工作不同于教学辅导,没有大纲试题,更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如春风化雨,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绽放朵朵奋进的心灵之花。   一、树长远理想,定短期目标   我们应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民族的关注,结合自身有益的兴趣,树立他们长远的人生目标,从而將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当中来,并为了理想而制定短期目标,通过逐个实现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周恩来曾有名言:为中华之
期刊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2条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经成为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但多数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有很多种,但这跟我们对古诗文教学缺少充分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跟当前古诗文教学形式单调、缺少创新有
期刊
摘 要:本文就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进行分析,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关注。   关键词:《老人与海》;人与自然;生态意识;生态批评     一、前言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作品《老人与海》。小说中除了延续了一贯的创作风格,赞扬人类永不言败的可贵精神外,还在生态层面表现出了自己的关注与思索。本文就海明威的作品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进行分
期刊
摘要:为了尽快改善农村学校网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的现状,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以哈尔滨呼兰区为例,通过对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推进农村教学网点的布局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网点;网点撤并    为了尽快改善农村学校网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的现状,积极
期刊
摘要:当下,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盛行,不仅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进行大力宣扬。其巨大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如一股热浪般正向中华大地四方波及开来。当然,持反对论调的人士也不下少数,进而也导致了关于这一话题的诸多争论。在各中小学推广后,下一步高校里是否要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显然就成为了近两年社会乃至高校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认为无论是从人性修养、行为准则、还是人际交往、就
期刊
摘要:为更好的体现高职教育的区域性、职业性特点,本文通过对区域經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背景的分析,从市场对高职高专应用韩语专业的人才需求入手,论证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以期为高职高专应用韩语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为更好的体现高职教育的区域性、职业性特点,为应用韩语专业设置不断地完善提供
期刊
摘要:地质学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的名词、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既陌生又难记忆的,如同横在面前的一道门槛。如何跨过这道门槛,克服名词概念记忆难的学习障碍?本文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记忆;名词;概念    《工程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及建筑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它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些同学刚刚接触这门课时,往往会有陌生感,学习起来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对课
期刊
摘要:本文就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谈起,接着又探讨了从培养中学生的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中学生的基本英语学习习惯等做起来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思维习惯;好学习惯;基本学习习惯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