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旺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害怕狗的,比如我姐。无论在何处,只要突然有一条狗不经意窜出来,往往是狗被我姐发出一声害怕的尖叫,吓得乱窜的。
  我承认我有点怕狗,所以一向不太喜欢狗,更不会热衷再去养狗。“不喜欢狗”是狗寿命甚短、养狗也不卫生且又与狗生肖命理的原因。“不再去养狗了”说明我曾有养狗的经历。是的,我在念初中时住安吉三中家里养过一条黑白相间的狗,起名叫“旺旺”。后来“旺旺”病死,让我未成年的心灵早早地体验了一回离别的酸楚和失去心爱生命的伤痛。那时就牢记在心,既然终有离别,为何还去眷恋养狗?
  即便这些,却终究中断不了我与狗的缘分。比如好友风的茶山上那“大头”“大侠”以及它们的小花狗故事就直接衍生我的《狗有湿草之恩》《为狗也“疯狂”》《三只小花狗》三篇狗文。
  一日,家里突来一条流浪狗,难道真有不了缘?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和儿子难得同时下班到家。儿子径自去楼上房间,而我欲将白天拉出来晒衣服的晾衣架拉回车库,这时,忽然钻出一只躲在衣架下的灰白小狗,约莫二十厘米长样子,晃着狗尾,可爱极了。当时没太去在意它,以为是小区里隔壁邻居家养的狗来我家院子转悠。
  而随接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似乎有点名堂了。儿子急匆匆下楼来车库,按捺不住喜悦朝着正在收衣服的我说:“妈,你没有看微信啊,发给你了,刚刚发布的,我的会计师考试每门都通过了!”我随即把衣服扔进衣篓里,拿出手机翻阅起儿子发来的成绩单。儿子大学毕业就职一家税务师事务所,才工作两年便取得今后生计的看家本领资格,实为不易,我为儿子朝着自己职业梦想又向前努力一步而点赞。
  那晚,我和儿子自然沉浸在一分收获的愉悦中。次日早上去上班,一开门,昨天那条小狗便闯进我的视线,它频繁摇晃着小尾巴,一副竭力讨好主人的神态。我似乎猜测到什么,立刻拨出先我去上班的儿子电话,问其早上开门是否也见有那只小狗。儿子说:“我出门小狗就黏着我的脚,一直跟我到院子门口啊。”为了验证我的判断,那日中午,我特意回家做饭吃。果然,小狗从摆放空气能室外机的小木屋里钻出来,又蹦又跳迎上来,还发出柔和的叫声。于是我将伴有鸡汤的饭食给它吃,还将预订配送自己吃的鲜奶和酸奶倒给它吃了。可能太饿了吧,小狗头也不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过尾巴始终摇摆着。这才仔细打量起小狗:灰白相间的毛毛茸茸,耳朵机灵向外翘起,估计也就两三个月大吧?这显然是一只家养的普通狗,或许是被它的主人无情抛弃的,或许是跟主人跟丢的。看着看着,我的印象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这狗很像我住三中时饲养的那条黑白相间的“旺旺”。我的思绪立刻天马行空想起一部关于狗之使命的电影情节,难道是“旺旺”经历多次重生,保留了上一世的记忆,最后又回到最初的主人身边?
  不去胡思乱想不可能的转世这回事了。我蹲下身子抚摸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希望借此能给予小狗温暖的回忆,毕竟我们同属天下苍生,毕竟狗来时也带来儿子的考试好消息。儿子也喜欢狗,还执意让我收养这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于是我们就干脆把小母狗叫作“旺旺”。
  从此,家有“旺旺”。每出家门,它蹲足目送;每入院子,它摇尾粘身;每进屋内,它趴守车前;花园散步,我走哪它跟哪。有事没事还和邻家叫“宝马”的小黄毛狗经常像孩子般玩耍一样在我面前撒欢,有了它们的存在,整个院子也就活跃起来,人狗和谐,乐莫大焉。
  狗的世界,只要你给它食物,你就是它的全部。所以养狗很有成就感,有时候就连家人也没有对你每次回家报以这么大热情的反应,因为即使我去小区内几步远的超市买点东西回来,“旺旺”也会像几年不见似的异常兴奋来摇头晃尾迎接我。
  “旺旺”最淘气的,是它常常将小区邻家的各类鞋子或单或双地叼在自家门前门后,害我在小区微信群里解释道歉不算,还统一收集拍照传至群里让失主到保安处领取。“旺旺”最怕的当数放鞭炮了,年三十零点回家,给它吃打包回来的狗食也没有心事吃,一脸茫然失措的神态,那时不时传来的噼噼啪啪烟花爆竹声响,吓得它拼命往狗窝里钻。
  过完年,“旺旺”的灵活与悟性逐日渐长,“旺旺”也自然到了“恋爱期”。然而春节假期过后,等我从福建自驾游回家,发现家中院子一时狗满为患。正在纳闷中,小区散步时碰到了一位养狗的主人说:“告诉你啊,你家狗狗正处发情期,你看跟着的都是雄狗,你得想法把它关起来,不然怀上了要生很多狗崽的!”听后发愣,我没有养过母狗的经验,十分听信其言并当即将“旺旺”关入车库每天予以喂食,这一关就是半个月。可到底还是关不住狗狗们追求幸福的权利啊,两个月后,“旺旺”坐月子了,深夜里自己成功产下四崽,幸福地荣升为“旺妈妈”了。
  产下四崽的消息在清明假期的一个早晨惊动了“家里人”微信群,聊得最多当属质疑旺爸爸是谁?侄女说:“如果是那只小黄狗,本姑爷也就认了,可那四崽分明是黑黑的,怕是那只黑狗的。”不过我惊叹于狗那强大母性能力,不仅自己接生狗崽,而且将狗崽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余日里忙坏的是我,要对狗妈狗崽精心调养。幸好早有准备,我已在网上购置了有助母狗发奶的鸡肉、牛肉香肠和羊奶粉等狗粮。望着四只吃得胖嘟嘟的狗崽,再看看成熟稳重许多的“旺旺”,相信满月后的“旺旺”会越来越有“韵味”,会一如既往忠诚不贰看家护院。
  “对一只狗好,也许只花你一部分时间,而它,却将一辈子回报于你。”这句话是嘉贝丽·文生说的,这也是人们为何热衷养狗的原因吧?而我不属于热衷养狗人群,我是怕狗、不太喜欢狗的人,我喂养了狗纯粹是收养,是一种对动物生命最原始的尊重和保护。人也是动物,人的原始欲望同样能反映出人的本性,如果人想追求最原始、最本质的生活方式,不是扬言去出家去當什么和尚,其实是内心的欲望膨胀而已。不如学会知足,懂得感恩;不如像“狗”学习,像“狗”一样去生活呢。
其他文献
苏苏手巧,做花有一手,做出的花跟真的一样。  “这些花,是真的吗?”每每站在那一盆又一盆的花面前的我们,总会惊讶得大睁眼睛,惊喜地发出啧啧之声。看着室内的花,听着室外的寒风呼啸着,再看看那光秃秃,发抖着的大树小树,冬天里也就有一种春天的感觉。  世间的事很奇怪。说假话做假事的人,人人讨厌,可造假花的人却是人人喜欢的。我们全知道苏苏这些花是假的,我们为她那假到乱真的技术惊讶,这些花的色,那花的叶,花
期刊
“邓老师,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了,今天焚化一本给您……”2015年春节,我来到邓宗汉老师的坟前,点上香烛,拿起书,磕了三个头,然后一页一页地撕开,点燃,焚化,默思……  邓老师是我的一位恩人。  1985年秋,邓老师成为我们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老实内向,成绩也不错。可是,初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母亲因做手术而卧病在床,一拖就是两年。父亲既要照顾母亲,又要耕种土地,常常累得天昏地暗。养猪的重担落
期刊
等油条的时候,有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挤了进来,六七岁的样子。他围着买早餐的人转了一会儿圈后,忽然停下了,在离油锅大概半米远的地方。他安静得有些突兀,应该是被煎油条吸引了。  我接过老板娘用油纸包好的油条时,恰好瞥见小男孩像上满了发条后的偶人,呼呼呼奔向前,毫不迟疑地把手伸进了油锅。我紧张得心脏快要从胸口扑出来,失声大叫“危险”,幸而,已有人牢牢抓住了男孩的双手,像牵一只小狗那样,把他带至一边。  人
期刊
闲暇时,我站在后院那棵星罗棋布了一树杏黄的树下,赏心悦目着我刈除修整过的那片绿。噼啪,不时有杏子从树上坠地的声响。目光忙顺着宽宽的水泥地面追赶着一颗正奋勇向前滚动的杏子,眼望着它撒欢般拐进我的那片小菜园,然后孩子似的扑向一棵小菜苗的菜心上,疲累地等着我过去将它拾捡起来。  我的味觉顿时被这新鲜出炉的甜美味道捕获,像一只没填饱肚腹只是被吊起了胃口,饥不择食要找寻更多的美味的猎物,在被杏子光顾的边边角
期刊
幺舅大我十二岁,外婆四十岁那年生下了他。  据说,小时候的他白白净净,双眼皮儿大眼睛,虽不顽皮,却也不粘人,见人笑眯眯,极讨人欢喜。  一  印象中,幺舅爱看书。小学时,我常到外婆家蹭饭,任意翻开一个抽屉都能看到几本杂志,什么《大众电影》《古今传奇》《故事会》《人民画报》……后来他去当兵,这些杂志也就不知四散到哪里去了。  还记得他参军的那天。天刚蒙蒙亮,队长就带着一帮人敲锣打鼓来接人。看着幺舅和
期刊
看看现在的中学生,男女同学一起说说笑笑、亲亲热热的样子,我就十分羡慕和感慨:时代毕竟进步了嘛,遥想当年,我们的中学时光,整个儿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长夜漫漫啊漫漫长夜……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那时候,新学期排桌位,绝对是清一色的男生vs男生,女生vs女生!不料,有一年,男女同为奇数,最后剩下我和一个叫张梅莉的女同学!班主任抓了半天脑袋,才不得不把我和张梅莉安排在同一张课桌前……  说实
期刊
母亲生于1921年6月,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但母亲在我们家附近屯子当中没有一个不佩服她的,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跟其他人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母亲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一定负责到底,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小时候,屯子里遗留下很多满族风俗,特别到了年关要祭祖的时候,祖像两侧都要挂上一副对联,有文化的人家,还要自己琢磨出几句家训来,如“世德家声远,学高福运来”,“德善富贵满,诚
期刊
当那朱红的城墙在视线里逶迤而来时,耳畔仿若萦回着一种细雨般的呢喃,是我所熟悉的,就如儿时母亲在摇篮边哼的催眠曲,温柔得你的心随之消融。  漫步西安古城,帝都王气在吸纳间依稀浮现。彼时的大雁塔安然静默,渾忘古今。它立于永恒里,时光已失去了意义,夕阳的柔波为它镀上一层神秘的佛光。那缕慈光,从西天极乐世界,从菩提叶隙,从万千修行中凝聚而来。袈裟褴褛,山水迢迢,玄奘西天取经缘何功德圆满?一座藏经塔,装了多
期刊
昨夜是个幸运的晚上,我终于梦见了您。爷爷,您眉目斯文,盈盈而立,嘴里轻唤着我的小名,熟悉的亲切漫遍我的全身。爷爷,您是否是跋山涉水才来和我见面的呢?而您,却不肯多停留片刻。在半醒半寐之间,我拉着您的手想继续享受久违的幸福,您却笑着,笑着,走了。  今生我最爱的白色却隔开了我与这个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一种颜色,两个世界。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我想不到的是,这一天会这么快地
期刊
一  1998年的昌马之行可真是我最为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那次,我和同事分头在玉门老城区和新市区采访。昌马离玉门较远,而那时正在修昌马大坝,一项很宏大的工程,而前往昌马的车一周只发两趟。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初的一天,我们在玉门镇坐上了前往昌马的班车,是那种老式的驼铃车,硬板座位,叮叮哐啷到处响。大段的山路正在修建,石头路上尘土飞扬,车里人货共载,我的座位边放着一麻袋的猪崽哼哼唧唧地蠕动,不时散发出一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