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利于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途径是教师把握教学关系的关键,其对优化教学活动也具有促进的作用。下面介绍两种有利于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为什么要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首先要了解互动理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联系。程晓堂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论述到:“互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意义协商,而语言学习者在执行或完成互动式的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际困难或障碍。为了克服困难,学习者必须进行意义协商,从而使用语言。但是在课堂教学课堂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互动过程,而且有些互动过程不一定以意义协商为目的。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和配合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此法被许多人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已有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上世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时效令人瞩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既是一种个体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行为。每个人的认知、情感、兴趣、学习风格、智能优势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与别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语言的社会性要求人们必须参与集体性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互动被忽视或者未被充分的利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成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中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交流,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可见,在课堂互动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互动的原则
具有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和教研经验的夏谷鸣,特别强调在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他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建立教学的互动模式。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互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预警中,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交流。因此,在课堂互动中,从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和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多维互动原则。
夏谷鸣认为:“信息的走向应该是多维的: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等”。张昌武也指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让全班学生或多数学生参与,不能只有几个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当观众,否则课堂效率太低,也不能使全班学生都得到锻炼”。
2、启发、体验创造性原则。
徐若华在《课堂教学互动式有效性原则初探》一文中论述到:“课堂中通过教师设疑、启发、指导学生发现学习,总结规律,掌握练习方法,学生就有兴趣主动参与,上台表演锻炼等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在互动性语言活动中,学生要通过真实的交流,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知识,表达他们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3、动态性原则。
夏谷鸣认为:“教师在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活动启动时,教师是设计者;在互动展开时,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建立轻松真实的交际环境”。徐若华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论述了动态性的原则:“课堂内容既不是完全由教育者预先随意设计好的,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无限发散的生成过程,而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体。这样一个过程既包括事先对过程的精心准备和预设,更是要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进行状态密切关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状态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经历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过程”。
4、可连接性原则。
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堂互动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5、可学习性原则。
课堂互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不应该过难或过易,并且课堂互动要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
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途径是教师把握教学关系的关键,其对优化教学活动也具有促进的作用。下面介绍两种有利于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为什么要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首先要了解互动理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联系。程晓堂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书中论述到:“互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意义协商,而语言学习者在执行或完成互动式的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际困难或障碍。为了克服困难,学习者必须进行意义协商,从而使用语言。但是在课堂教学课堂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互动过程,而且有些互动过程不一定以意义协商为目的。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指导思想和配合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此法被许多人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已有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上世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对于改善课堂教学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时效令人瞩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既是一种个体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行为。每个人的认知、情感、兴趣、学习风格、智能优势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与别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语言的社会性要求人们必须参与集体性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互动被忽视或者未被充分的利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成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中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交流,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可见,在课堂互动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互动的原则
具有丰富的英语教育、教学和教研经验的夏谷鸣,特别强调在英语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他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建立教学的互动模式。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互动的参与者在一定的自然或非自然预警中,借助文字或非文字手段,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交流。因此,在课堂互动中,从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和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多维互动原则。
夏谷鸣认为:“信息的走向应该是多维的: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等”。张昌武也指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让全班学生或多数学生参与,不能只有几个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当观众,否则课堂效率太低,也不能使全班学生都得到锻炼”。
2、启发、体验创造性原则。
徐若华在《课堂教学互动式有效性原则初探》一文中论述到:“课堂中通过教师设疑、启发、指导学生发现学习,总结规律,掌握练习方法,学生就有兴趣主动参与,上台表演锻炼等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在互动性语言活动中,学生要通过真实的交流,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知识,表达他们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3、动态性原则。
夏谷鸣认为:“教师在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活动启动时,教师是设计者;在互动展开时,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与学生形成平等关系,建立轻松真实的交际环境”。徐若华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论述了动态性的原则:“课堂内容既不是完全由教育者预先随意设计好的,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无限发散的生成过程,而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体。这样一个过程既包括事先对过程的精心准备和预设,更是要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进行状态密切关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状态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经历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相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过程”。
4、可连接性原则。
教学中所采用的课堂互动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5、可学习性原则。
课堂互动的内容,难易程度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不应该过难或过易,并且课堂互动要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