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加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虽身居斗室,但他凭着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不停地推理、演算,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而努力。”正如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数学的良好开端。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兴趣呢?
1.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创设情境,促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的渴望,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时,为了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苏步青教授赴德访问,德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让他回答:“甲乙两人自相距100公里,A、B两地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6公里/小时和4公里/小时。甲带一狗,狗每小时行10公里,比人走得快。狗和甲同时出发,遇到乙时回过头往甲跑。遇到甲时回过头来往乙跑,如此往返多次。问甲乙两人相遇时,狗一共行了多少行程。”这是一道有趣的题目,苏教授是怎样回答呢?你又是怎样回答呢?这个故事立刻引趣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感到问题的复杂、不好解,但又想知道结果。这时我作了如下讲解: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为多少?(10小时)狗从两人出发时就开始跑,一直跑到两人相遇,因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也就求出了狗的行程。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认为复杂的问题靠列方程就可以解决,简直太妙了,从而对列方程产生浓厚兴趣。又如: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引入,教材是以在一块矩形板上钻一个孔,只要给出孔的中心到板的左边距离30毫米和到上边距离20毫米,孔的位置就确定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可以从某个同学在班中的位置入手,即如何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提出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感兴趣,而且这还能强烈地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紧迫感。
3.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评优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12个篮球,体育课上四年级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2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个篮球?”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们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2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六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4.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教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再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而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己摆弄得出的结果,印象深刻,记得牢。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收稿日期:2008-09-05
1.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创设情境,促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的渴望,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时,为了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苏步青教授赴德访问,德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让他回答:“甲乙两人自相距100公里,A、B两地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6公里/小时和4公里/小时。甲带一狗,狗每小时行10公里,比人走得快。狗和甲同时出发,遇到乙时回过头往甲跑。遇到甲时回过头来往乙跑,如此往返多次。问甲乙两人相遇时,狗一共行了多少行程。”这是一道有趣的题目,苏教授是怎样回答呢?你又是怎样回答呢?这个故事立刻引趣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感到问题的复杂、不好解,但又想知道结果。这时我作了如下讲解: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为多少?(10小时)狗从两人出发时就开始跑,一直跑到两人相遇,因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也就求出了狗的行程。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认为复杂的问题靠列方程就可以解决,简直太妙了,从而对列方程产生浓厚兴趣。又如: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引入,教材是以在一块矩形板上钻一个孔,只要给出孔的中心到板的左边距离30毫米和到上边距离20毫米,孔的位置就确定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可以从某个同学在班中的位置入手,即如何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提出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感兴趣,而且这还能强烈地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紧迫感。
3.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评优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题:“学校有12个篮球,体育课上四年级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2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个篮球?”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们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2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教师讲道:“也能每组分六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4.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教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再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而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己摆弄得出的结果,印象深刻,记得牢。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收稿日期:200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