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师徒制”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heng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成为中国智能终端产品制造最重要的出货地,在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利用全球产业重构机遇,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电子信息专业人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重庆电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为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师徒制 软件技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c)-0240-02
  1 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1.1 专业核心优势明显
  校企深化合作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是我校最早的建设专业。在2015年申报获批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项目的重点专项支持建设专业,为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主干专业,辐射驱动其他专业的建设。
  1.2 教学条件不斷优化,教学成果积累丰硕
  学校现有专业实验室19个,总价值1700万元。与业内重点企业合作,引进企业入学,建立了10个校外培训基地。合作企业达40余家,包括华为、国信蓝桥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产教融合初见成效。在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学校保证重点专业群建设,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教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
  专业群各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建有2个市级重点专业、1个市财政支持实训基地、7门校级精品课程,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1.3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该专业紧贴重庆产业需要,服务政府和企业,积极服务社会。多名教师在行业、企业中兼职,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教学团队也为企业、政府承担了多个技术服务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 建设措施
  2.1 促进生产和教育的深度整合,并创新体制机制
  2.1.1 校企共建“华为ICT人才培养中心”
  与华为科技联合成立“华为人才培养中心”,在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多方位协同育人、教师交流机制、多种对接方式等方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体制和机制。
  2.1.2 与国信蓝桥(北京)等公司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
  依托专业,成立由学院、公司和行业协会等组成的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委员会,校企合作从招生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主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过渡,建立了校级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项目。
  2.2 完善“三三递进、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专业群体资源,充分发挥政治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完善专业“三三递进、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三三递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技术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的具体实施方式。建立课程体系,课程组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三级项目课程体系。实施学校共享培训基地,信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校外培训基地三级培训平台为实施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协同育人”是指采用协同“政、企、行”多方资源、协同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资源、协同专业课程资源等多种协同工作方式培养杰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3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根据软件行业职业要求,围绕信息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迅速跟踪专业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努力营造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项目概念课程群。同时,加强国内外大学间交流,探索专业发展趋势。
  2.3.1 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实践“三三递进、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在合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专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构建三级项目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
  一级项目为第五学期综合实战项目,该项目涵盖学生在前两年所学习的专业课程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设计复杂产品和系统的能力;一级项目分为几个二级项目,即课程整合后的课程小组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核心知识的能力;三级项目是随课程进行的课程项目,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的某一项技术的运用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全面建设合格课程,优先重点学科建设,努力创建优质课程,争取从学校到市,国家级的高质量课程”课程建设思路不断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信息化教学。
  2.3.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以“先进,实用,有效”为原则。采用教科书选择和自我创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高质量的教科书进入课堂。按照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聘请高端技术人才和本校教师共同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材。同时,最好选择省部级优秀教科书和重点教科书,以提高高质量教科书的使用效率。并自编出版4~6本高级特色教材和专业课程实验指南。
  2.3.3 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结合“教、学、练、考、评”在教学过程中,开发了丰富的专业配套教学资源。按照线上+线下融合的思路,形成体系化、开放式的O2O线上教学课程资源包,包括特色教科书、互动电子书、电子课程计划、课件、演示动画、微课程视频、测试练习、课程标准、教学案例、培训手册、图片资料等。
  2.3.4 精品课程(群)建设
  围绕培训目标和培训特点,核心课程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优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高起点进行课程建设,结合软件技术职业能力需求打造课程群。围绕教学内容改革,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这样一来,课程建设、梯队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从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4 打造“产学研用”三级实训平台,构建综合教学实践体系
  针对专业面向软件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新技术产业相关企业岗位群,系统设计岗位组培训体系,深入制定培训标准,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等实践培训内涵,建立“三级”培训平台,满足专业团队培训需求。
  2.4.1 在学校内建立共享培训室,建设一流的校园培训基地
  根据电子信息专业群各专业的共性和各自特点,创建校内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室和融合“云大移物智”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训室。通过现代技术,软件和设备的有机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融入实践,创建“教学与创新”的综合教学空间。重点把培训室建设成职业教育的“一流”。新增、改造共享型实训室7个,新建校企共同研发“物联网+ VR”智慧教室1个、互动多媒体一体化教室3个,校园基地将建成为城市以上的专业共享培训基地。
  2.4.2 建立信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将瞄准信息产业的需求,依靠信息应用技术的转型,依托信息产业的发展。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校地、校校、校行、校企等合作,围绕行业、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实用平台,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实验,创业项目和创业模拟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优秀技术和人才。通过创新人才管理办法、构建规范高效的组织机构等开展具体工作,协同多方资源,建设技能名师工作室、学生创客中心、 IT文化体验中心、技能鉴定与考试中心等开展创新、创业、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技能与品质的结合,创新创业,培养“双创意”人才,实现“在职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 结语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三三递进、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产学研用”三级实训平台、构建综合教学实践体系,将“现代师徒制”完全融入软件技术专业。
  致谢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学徒制在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163327)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于正永,杜文龙,朱东进,等.高职通信专业ICT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3):70-72.
  [2] 王中军,张伟.地方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7):28-30.
  [3] 谭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 2016(14):230-231.
  [4] 何悦.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5] 刘毅.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9):114-115.
  [6] 张光桃.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1(20):214.
  [7] 陈斌,杨桦,凌晓萍,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5-48.
  [8] 王中军,张伟.地方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8(17):28-30.
  [9] 谭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14):230-231.
  [10]易洁.高职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6):146-147.
  [11]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4,35(4):39-43.
  [12]史红彦.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1-32.
  [13]陈颖嫣.基于现代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在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241-243.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我国上市公司重整的实践看,股东权益的调整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债权人很难分享到公司重整带来的营运价值。为平衡股东与债权人之间重整收益与风险负担的失衡,立法应该明确规定在法院强制批准重整计划时适用绝对优先原則,明确重整中股东权益受偿的劣后地位,从而弥补“公平公正”原则内涵的缺失,同时允许在股东提供新价值的情形下例外保有股东权益。  关键词:重整 股东权益 调整 实证  中图分类号:D922.
期刊
摘 要:广梅汕客运专线梅州至潮汕段(简称梅汕高铁)是承接梅州与潮汕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其建成将会给梅州带来各方影响。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可视化技术,结合相关理论、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分析梅汕高铁给梅州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梅州市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梅州市产业升级与优化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 人口流动 机遇与挑战 数据分析 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
期刊
摘 要:任何设计产品都是实用、认知和审美三种功能的复合体。对于校园内垃圾桶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使用的主要人群和使用空间。同时垃圾桶应该兼具审美和实用的功能。而不同的使用场所有不同的垃圾种类,应考虑垃圾桶合适的形式与功能。  关键词:垃圾桶 设计 校园 环保  中图分类号:TU9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c)-0069-03  1 校園内相关产品调研及分析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的知识和态度与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观念之间存在差距。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过于均衡;企业参与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以重庆电信职业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项目导师制 软件工
期刊
摘 要:SDN是继大数据、云计算之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一。是目前为业界公认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模式,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将网络资源软件化,提供网络的可编程性。其技术体系分为三层结构:应用层、控制层和基础设施层。这种新型网络架构模式与传统网络模式相比较有很多优势,当然也有它的不足。当前,SDN技术已经被全球各大公司应用在不同场景,如美国的FOX公司、谷歌公司、国内的阿里等。  关键词:SDN
期刊
摘 要:文章探索了在高职院校的《飞机构造基础》课程中应用职教云课堂APP的教学过程。首先,分析了高职学生学习情况及《飞机构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此课堂中应用云课堂APP来提高教学效能的方法。其次,重点探讨了如何将云课堂APP与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及课后复习三步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最后,总结现有的实际应用经验,为其他高职专业基于云课堂APP的课程教学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
期刊
摘 要: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掌握现在测绘技术的人才。零部件测绘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内容,更是《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如何将零部件测绘结合到实操加工课程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海南省技师学院“3+4”试点班的实际情况,探索将机械零部件测绘融入到数控技术实习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载体 小车床 引导驱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土地整理对于提高耕地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区情况以及重点解决的问题,从土地改造、水利工程、农田道路和生态防护四个角度分析了本次规划设计的方案,指出项目实施后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理 基本农田 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地雨水分散、引流和收集的多体系集合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与雨水初次接触材料的透水与分散问题。为此,我司通过使用建筑垃圾作为原材料,以水泥作为胶结材料,以蒸压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得到透水量为1725mL/24h,标准抗压强度为35MPa的高性能透水砖。研究表明,再生透水砖不仅可实现高效透水,避免雨水聚积,导致内涝等城市隐患,而且抗压强度较高,可在
期刊
摘 要:仿真加工是零件实际加工的演示过程。本文以一个三轴数控加工中心仿真加工电风扇叶轮模具为例,研究了三轴加工中心仿真加工电风扇叶轮模具零件的过程。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确定了加工方案,通过UG软件进行了建模,并利用UG的CAM模块生成刀具轨迹,加工仿真,并将刀具路径对应的NC程序导入到VERICUT软件建好的项目文件中进行最后的加工仿真,对程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整个加工过程体现出利用UG与VER
期刊